基于生态融合发展理念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基于生态融合发展理念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探析

丁浩虹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 519001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为乡村振兴所提出的建设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举措,田园综合体发展历程及我国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顶层规划不合理,乡村生态环境建设不完善,不充分的问题,体建设路径,以期为我国田并从生态融合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合理生态布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实解析了田园综合体的理论内涵,总结了国内外田头行产业生态化的田园综合二、三产业融合。

关键词:生态融合;发展理念;田园综合体;发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的突飞猛进,以农林牧渔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且相互融合,乡村振兴进程明显加快,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田园综合体破十而出目飞速发展,渐渐成为衣村产业副融合的新模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及乡村振兴的一支主要力量。面对现实,不失时机地加大扶持力度,确保田园综合体的健康快速发展确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1.生态融合发展理念的田园综合体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1田园综合体的顶层规划不合理

目前,除了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概念外,社会各界对田园综合体建设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也正因没有确切的定义和建设标准,田园综合体实际建设过程中对建什么、怎么建、建到什么程度等基本问题,普遍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从而出现盲目开发 过度设计等问题.如将田园综合体简单理解为乡村旅游.大力开发农业旅游项目,缺乏足够的现实考虑.缺乏新意。最终导致同质化发展。田园综合体的生态理念在整个规划设计中更是被“高高挂起”,流于概念,简单追求视觉上的村容美化和泉观效应,而忽略其实际生态功能的发挥。如过度效仿城市景观,将大量人工景观置干自然景观,使得同质化的城市生活取代了差导化的乡村生活,不仅削弱了原有景观的生态功能,还导致乡村“地方性”特色丧失。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意识薄弱,在规划时盲目选址、盲目扩张建设用地,造成原有景观破碎以及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

1.2其自身意愿不足

随着逆城市化规模扩大、卫星城市建设惠及大型城市周边农庄、乡村振兴战略等政策红利的波及,农村宅基地价值迅速飙升,这让技能缺乏和素质相对较低的村民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了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的可靠收入,这些尝到甜头的村民没有积极配合进行农庄转型的紧迫感。与此同时,在村留用地基础上,还生成了适应城市环境的非农化村庄经济,建立了惠及全村村民的福利制度,并由此形成了对“原村民”的保护机制。这些保障和保护机制维系和强化了村民意识,把村民长期凝聚在这个“村庄共同体”之中,进一步降低了村民进行村庄改造要求的迫切性,提高了拆迁获得比较利益的期望值,成为长期接受“不均衡”现状的内在因素。

1.3投资扶持资金欠缺

田园综合体的业态模式实际上为“三生一体”,即“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一个完整的田园综合体不仅涵盖农林牧副渔,还包括文化、加工、制造、生态、旅游等方面。因此,田园综合体建设涉及农村生产生活社会方方面面,单纯依靠财政资金或者任何单一政府部门力量难以完成。

2.生态融合发展理念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探析

2.1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运用和发展

田园综合体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生产、生活、生态等空间进行统一安排,“多规合一”是田园综合体空间体系规划的重要内容。在规划工作开展之初,应当搜集田园综合体的上位规划及相关规划,包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等,统筹各类规划,实现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但是现实中,部分开发商结合全域土地整治规划,以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将整理出的建设用地变相进行房地产的无序开发,成了资本的圈地运动,违背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初衷,在进行田园综合体规划时,要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生产功能是田园综合体的基本功能,生产空间也是田园综合体最有价值的空间,不能以各种名义侵占农业生产空间。农民是田园使用者,整个田园综合体商业布局的部署没有形成一个集中的主题性是废弃的,点位零散的布局是带动不了当地生产生活的。因此依托园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确定主题后合理功能分区,整合有机可利用资源,遵循保护生态、共建共享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对项目试点实施,合理规划应统筹利用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利用外围资源的田园艺术功能,商业业态与艺术空间的高度结合,田园综合体的造血功能与三生融合。

2.2政策下经济一体化的产业链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农民和企业等。政府是田园综合体的统筹者,统筹社会资本和农民参与到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中,同时为田园综合体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项目建设提供一定的资金扶持;农民既是田园综合体土地、建筑等资源的所有者,又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参与者,以及服务的提供者和利益的共享者回,企业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主力军,其将资金、技术和人才引进田园综合体,为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由此会产生出一些问题,在时代背景下政策的实施程度会影响到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未试行的政策文件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实施的步伐,寻找到真正适合村民的生产结构方式,村民参与式的意愿强度,统筹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关系以及适合当地的农业项目,企业考虑是否具有投资意义、如果实施空降性的农业形态将会导致乡村资本结构的变化,失去了乡村的独立社会形态,演变成被利息和城镇化催生的产物,对此,为乡村灌入可持续血液,实现自发性的产业链。必须考虑到后续运维问题,高校合作现已成为时下比较合益的合作方式,在此过程中,高校学生与企业人员有机遇与乡村进行亲密的接触,这样可以水到渠成地建立产学研游示范基地和高校产业创新高地平台,村民因为高校联盟可以学习现代农业流程与精品农业技术,如川音艺谷就是一个优质内容的提供商,切实提升到农产价值促进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为乡村带来真实的强有力的活力。

2.3借助政府公共平台

地方要不断完善各项基础设施,积极整合各项优势项目和资源,缩小并把控投资风险,优化投资环境。以财政专项资金为杠杆,统筹结余结转资金,建立以股权、债券金融手段为主的财政支持机制,以此撬动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持续投入到农村领域,使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如此有序推进各项试点目标实现。

3.结束语

田园综合体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多元主体管理体系,是多方利益的统筹者,包括政府、村民和企业,政府是领导者,企业则是创造者,村民是建设的参与者,构建积极紧密的联合模式,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才能持续。三生共融的空间发展,我们很少将共生理论与田园综合体规划发展融合,从多元主体的共生、复合空间的共生、产业共生、环境共生出发,推动田园综合体的良性发展,使得各个要素协同合作,各司其职,解决乡村发展受阻问题,突破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农业新发展,增加农村发展新动能,这对于未来同类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功能的若干意见(中央 [2017] 01号).2016-12-31。

【2】陈宇、陈书琳.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田园综合体规划模式建构.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12月第39卷,第12期。

【3】樊海强、陈雅凤、詹烨、郭雨.共生理论下田园综合体的解析与营造——以水尾村为例.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36卷,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