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垃圾分类网络化管理与回收利用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社区垃圾分类网络化管理与回收利用对策分析

阿勒腾

博乐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新疆博乐市 8334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垃圾数量也随之增长,对环境造成较大压力,我国很多城市面临“垃圾围城”的困扰。基于此社区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社区垃圾分类网络化管理与回收利用对策进行分析,详情如下,

关键词:社区垃圾分类;网络化管理;回收利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产生的垃圾也越来越多,对垃圾的运输成为当前社会考虑的重要内容。建筑工程行业虽然为人们提供了居住的地方,但是越来越多的社区垃圾,不仅影响了社区的发展进步、无法给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且居住环境变差也越来越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社区垃圾分类逐渐被提上日程讨论研究,

1垃圾分类的概念

垃圾分类将废弃物进行分流处理,回收可进行再生产利用的物质回收物和能源回收物;创建许多相关产业并促进绿色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实现共治共建共享,才能提高现代社会文明水平。从建立“从产生者到管理者”的垃圾分类“共生圈”,到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垃圾分类“合伙人”机制,这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场全面系统的工程,是一场系统性、全方位的绿色变革。只有通过整合市场、行政、社会、科技等手段,才能形成良性互动、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2社区垃圾分类网络化管理与回收利用对策

2.1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政策内容

①制定地方法规明确分类参与及管理主体的职责,完善监督考核与奖惩机制,为构建强制分类执法与过程管理体系筑牢基石;②强化垃圾产生者的主体责任,建立差别化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倒逼生活垃圾源头减量;③完善分质处理技术规程促环境流畅通.从资源化的经济效益、污染防治的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接受程度综合考评,构建合理运行模式;④建立资源化产物利用标准促价值流畅通.明确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风险管控指标,完善资源化产品在不同土地类型和栽培方式下的安全施用研究,将易腐垃圾资源化与耕地质量改善有机结合,促进作物增产和品质的提升.⑤细化区域特色的政策条例,扩大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小型地埋式厌氧产沼技术,在实际运维中加快更新适应性政策标准

2.2激发群众分类常态化意识

①结合城市特色,打造"无废景区"、"未来社区",破除"灌输式"宣传,改变社会群体尤其是下一代人的观念,注重日常分类习惯的养成,激发分类常态化意识.②宣教重心随能力建设变化而调整,匹配末端处理能力,从"适当容错性"的投放方式向"分类精度落实"方向转变,实现无人值守下分类投放准确率提升的目标.③关注不同群体组成差异,在流动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适当提升政策福利保障,增强其区域归属感,提升分类责任意识和获得感;城乡区域应分别利用好城市的信息化管理和农村的人文纽带的两方优势,因地制宜构建以"定时定点"为大方向,自觉自愿分类投放的模式.

2.3基于视觉识别的垃圾分类箱系统

智能垃圾分类旨在实现垃圾分类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有效促进垃圾分类的普及,减少不可回收垃圾的数量和减轻垃圾污染的环境问题。目前,国内外已有的智能垃圾分类系统,实用性不强、功能较单一,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识别准确率不高导致分类错误;识别速度慢;受温度、光照等环境影响较明显,性能不稳定;缺少详细数据分析,与回收环节难以高效对接。其中,识别准确率低与识别速度慢是该类系统难以实用的关键痛点。基于视觉识别的垃圾分类箱系统能准确识别4大类常见生活垃圾,达到智能分类的设计目标。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系统功能,如增加无线网络模块;采用传送履带、机器臂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混合垃圾分类问题等。

2.4改善人文环境

从进行垃圾分类工作的主体来说,应该做到全民分类。因此鼓励居民贯彻垃圾分类思想,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是很关键。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垃圾分类志愿者岗位,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带头示范作用,有了志愿者的引领指导,居民会更快掌握垃圾分类的操作方法和相关知识。此外相关政府部门可以配合社区工作,成立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社会群体和社区居民可以自愿加入。另一方面,社区和物业等也该积极响应垃圾分类的号召,定时统计垃圾分类工作完成情况,并加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例如发放宣传单、贴标签标语、上门指导垃圾分类、对表现好的居民发放礼品作为鼓励等。只有从政策落实到生活方方面面,部门和居民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才能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2.5政府做好引导工作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效的产生关乎生产和管理生活垃圾的所有个体和组织,关乎社会规范与生活方式的更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效的持续性取决于制度构建过程中的新秩序呈现。以互动和情景两大要素为基础的“制度构建过程”分析框架,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效难以持续”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制度主义的解释视角。在某市P区案例中,新规则由政府制定并由以其为核心的“执行共同体”推行,当正式规则与镶嵌在社会规范、习惯与长期管理实践中的利益和偏好发生冲突时,规则维持的成本将相当高昂。当正式规则能够适配并兼容制度构建情景、体现并调和行动者的利益、在行动者之间达成共识时,围绕正式规则的秩序将呈现于行动者的互动之中,管理成效的获得将不再需要高的监管执行成本。在中国社会治理场域中,政府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关键行动者。一定情况下,政府可以动员整合体制内的治理资源,弥补社会力量的欠缺,但公共事务的复杂化、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群体的原子化、异质化特征,都预示了中国社会治理规模的持续扩张和治理难度的持续提升。由于注意力和治理资源的有限性,政府无法为一切社会治理活动兜底,至少不能长期兜底。高水平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不能依靠朝夕之间的集中强推实现。政府兜底不能也无法代替社会的自我服务与管理,日常、长效的社会治理活动终究要依靠社会力量,依靠处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所有行动者及其互动产生的秩序。当前,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为社会建设提供了难得机会,需要抓住这一契机,促进社会组织化水平的提升,推动整体社会治理。

2.6扩宽垃圾回收方式,建立垃圾回收网络

现在很多企业单位都开展了互联网办公、互联网宣传模式,不管是去餐厅吃饭还是去电影院看电影,人们的生活都被互联网充斥着,衣食住行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解决,移动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给垃圾分类带来了科学的管理和回收方式。依托于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政府及相关单位可以建立垃圾回收信息网络,解决垃圾回收信息不对等的问题,减少垃圾的回收环节,提高回收效率。居民不用再因为一些低价值的回收物没有垃圾站可以回收的问题,只需要在互联网上轻轻一点,就可以告知垃圾回收站工作人员自己的垃圾量以及具体位置,一家一户的垃圾确实会少,但是整个社区的垃圾量还是很庞大,垃圾回收人员就可以进行上门服务,清理整个社区一些低价值的回收物,减少垃圾的浪费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垃圾分类作为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关键环节,成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应当从提高处理处置技术水平、加强管理、建立完善行政经济手段、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等方面出发,提高垃圾分类水平和能力,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宇烽."中国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与解决对策研究."低碳世界10.5(2020):2.

[2]刘军.(2020).社区互联网+垃圾分类回收服务设计研究——以武汉城市星座社区为例.装饰(3),2.

[3]王俊.(2020).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及资源化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