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复习中运用评价表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3

诗歌鉴赏复习中运用评价表的探索

陈筱艳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十高级中学

【内容提要】

中小学评价和考试改革正以迅猛之势向所有教师、学生袭来,并成为了教学水平、学生素养提升的最大动力。以评价促成学生成长、教师教学提升,是目前对评价目的的共同认知。评价表能够清晰界定并准确描述知识、技能层次水平,是有效教学比较实用的手段。本文尝试在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教学中运用评价表,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正文】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课,一般都有程式和步骤,先学任务答案展示,问题归纳,回答模式指津,修改展示,再次练习并订正。课程思路清晰,结构完整,方法明确。然而面对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学生还是不知从何下笔;即使下笔,得分也不高;拿到答案做参照,也还是不清楚自己失分的原因,或者对此类题型的掌握情况。至于激发学生阅读诗词的兴趣,自主体悟作者情感,探究诗歌内在蕴涵此类的“情感目标”就更难以实现了。《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特别提到,教师要从“教材有什么教什么”转向“学生缺什么教什么”,在高考复习中,我们出了要分析考纲考点,更需要从学生实际缺乏的能力入手展开教学。

针对这种基础掌握不清的情况,有必要运用一种能明确反馈答题状况,让学生对自身基础能清晰查漏补缺的方式,进行有效训练、反馈,来提高得分率。尤其是在新课程评价模式大改革的背景下,要逐渐改变这种程式训练为主的复习方式,运用正逐渐兴起的“评价表”学习形式,为了“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P17),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本文试以“评价表”来做一些探索和小结。

真题试水,基础分层查漏

面对高考诗词鉴赏的真题,学生一般先读正文,不得其解,才会关注标题、作者、年代和注释等其它信息,这种惯性思维就容易导致先入为主,忽略有效信息,导致基础题失分。

例如2021年浙江卷《意难忘·山家》,附原题:

意难忘·山家 [清] 吴伟业

村坞云遮。有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溪堂连石稳,苔径逐篱斜。文木几,小窗纱,是好事人家。启北扉,移床待客,百树梅花。 衰翁健饭堪夸。把癭尊①茗碗,高话桑麻。穿池还种柳,汲水自浇瓜。霜后橘,雨前茶,这风味清佳。喜去年,山田大熟,烂漫生涯。

【注】①癭尊,即癭樽,用瘿瘤状木根所制的酒杯。

19.词中“衰翁”的身份是____________。下片中“___________”一词点出山家的生活状态,可谓词眼。(2分)

20.分别赏析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6分)

第一个空格要判断词中“衰翁”的身份是什么,根据标题,基本可以锁定“山家”一词,而词中 “桑麻”“池柳”“橘茶”“山田”等信息,可以确认 “山野农夫”或者“山中人家”,“苍藤老干”“百树梅花”则进一步暗示了这位农夫的高洁品质和隐逸情怀,最后可以圈定“隐士”一词。

然而大多数学生只能关注到第一层或第二层,能想到并写出“隐士”的不到三分之一。极少部分学生答出“村民”“百姓”,没有缩小社会身份,也忽视了人物思想内涵,甚至有学生理解成了“吴伟业”、作者,没有审清题意,形象感受不到位。

第二空格要理解山家的生活状态,只要注意到“烂漫生涯”即可轻松筛选出“烂漫”二字,但是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填出“清佳”,语言搭配不够贴切,勉强可以修饰生活状态。

面对学生的鉴赏漏洞,教师不仅要做出预判,更要即时收录更新,以便于教学时反馈给学生。反馈时利用评价表,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明确鉴赏目标。

作为规范、有清晰界定知识层次的评价表,表头必须根据本诗鉴赏内容,列出具体的评价项目,如上表中的“准确感受诗歌人物形象”;要有评价等级,如优秀、合格、不合格;还要有和对应等级标准的参考答案。

例表如下:

鉴赏基础内容

能否准确感受诗歌人物形象,感知作者艺术表达

优秀等级

隐士;山中隐者

烂漫

合格等级

山民;山家;山中农夫

清佳

不合格等级

村民;百姓;作者

好事;高话;健饭;堪夸

自我评价等级



学生对应评价表内项目,按照相应等级查找自己答题的情况,以完成查漏过程,从而落实基础,简洁、直观、高效。

梳理考点,技巧分级补缺

对于综合鉴赏题,知识要素、技能体现、素养反馈会更加复杂,学生难以进行自我评价。对于这种题型,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有深入、透彻的把握,能预设学生的答题方向,这是最具挑战性的教学工作。仍然以浙江卷为例,第20题学生都能明确答题重点 “上片的写景艺术”和“下片的叙事艺术”。如何写景,有色彩运用、空间变换、修辞手法、描写技巧等;怎样叙事,有叙事顺序、叙事技巧、叙事人称、叙事视角、叙事节奏、叙事安排等。学生怎样答题才算达到鉴赏的合格水平呢?

此时评价表“简洁直观”的特点就展现出来了,只要教师逐级分解训练目标,对每一层次答题参考有清晰界定,学生逐点比对项目,得失分原因马上就明确了,反思吸收简便又高效。

表头具体项目就以题中“艺术手法是否准确全面”为评价中心,评价等级及相应参考答案如下表:

鉴赏能力技巧评价

艺术手法是否准确、全面,有没有结合诗句分析



优秀等级

(4-6分)

写景艺术:①空间变换,由远及近,由外到内,从村坞、山家到室内,步移景换。②色彩运用,明亮和谐,意象丰富, “苍藤老干”“翠竹明沙”,构成明净清幽之境。③描写技巧,以动写静,动静结合,如“苔径逐篱斜”。④修辞手法,拟人手法,如“逐篱斜”。(注:答出3种即可)

叙事艺术:①叙事人称灵活,用第一、三人称,铺陈写实,如“高话”以下,一一叙写山家生活。②叙事风格质朴,用农家话语写生活状态,如“汲水自浇瓜”。③叙事中穿插描写,有对比衬托,如“蓑翁”与“健饭”;有人物动作心理,如“把“”喜“。(注:第三点能答出一半即可)

合格等级

(2-3分)

只答对写景技巧,没有结合诗句分析,但是技巧答对3种及以上

只答对叙事技巧,没有结合诗句分析,技巧答对3种(如果能答到其它的叙事视角、叙事节奏)

不合格等级

技巧答错,只写诗句没有技巧;只能答出2种或以下

技巧答错,只写诗句没有技巧;只能答出2种或以下

自我评价等级



因为涉及到分级得分,所以这张表增加了相应分数,便于学生参照自评、交叉评阅。这样对于艺术手法的运用还有哪些欠缺的一目了然,学生可以快速查补知识点,教师能够更快速掌握学生对“艺术手法”“结合诗句”的学习程度。

自主演练,一题一表一得

既然评价表在鉴赏复习时可以更好地执行“基于标准的教学”,直击漏洞,高效补缺,并判断学生是否“已知或已会”,那么能不能套用既定的格式,以便于后续诗歌复习沿用下去呢?

回顾前表,评价等级可以不变,评价项目内容和等级对应答案可以根据鉴赏内容进行改动,操作方便,效果直观。也就是说,采用一题一表的形式,使得复习每一个考点都掌握到位,每一张表都有所得。

但是教师在预设分级参考答案时未必能考虑全面,也不能直接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这就为表格的改进、完善留下了空间。此时,大可利用学生自主地位和自我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站在命题人的角度来思考鉴赏内容,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丰富评价表。实际演练的效果可以证实这一点。

在本校教学中,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学生熟悉的诗人作品杜甫《悲陈陶》为例,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命题并用评价表的形式检测鉴赏效果。

附诗:

悲陈陶 唐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综合鉴赏题比较集中地围绕情感与表现手法进行拟题,对鉴赏的基础技巧和体悟作者写作意图有很好的体现,如:

1、该诗情感复杂,可谓一波三折,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6分)

2、此诗是如何表达诗人复杂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再评价表制定时,有的学生就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特点,制定出新的评价表,摘录如下:

鉴赏能力

技巧评价

技巧表达是否全面,情感描述是否准确,是否结合诗句分析

自我答题

诊断区

得分



优秀等级

(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

描写手法分析到位,

4-6分)

“血作”“泽中水”“四万义军同日死”,运用夸张手法,描述了战争失败的惨烈;

“野旷天清无战声”寓情于景,渲染了战场的肃穆沉重,表达了诗人心情的压抑悲痛;

颈联群胡“血洗箭”“唱胡歌”“饮都市”与一二联对比鲜明,写出胡人得胜后的骄横放诞;

尾联都人“向北啼”,日夜盼望“官军至”,直抒胸臆表达长安人民对官军收复长安的渴望;

小结:全诗表现了对胡虏的仇恨、对官军的痛惜、对长安百姓的同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注: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合格等级

(1-3分)

表现手法缺失,只答对情感;没有诗句分析,情感或对比的手法答到1-3种


不合格等级

(0分)

情感答错;只写诗句没有分析;手法错误等。


制定上表的学生专门留出了“诊断区”,让同学作答后写下失分的具体原因,这样有“自我反思”的评价方式值得肯定,得到了班级同学的认可。

自我反思,创新完善坚持

从教学、考查的角度来看,设置评价表,教师能深入把握教学目标,实现教学目的,并且通过评价表更直观、更清晰地掌握学生技能掌握情况。

从评定复习效果来看,评价表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检测和衡量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与理解水平。

设置评价表,或让学生自主设计评价表,也恰恰合乎《课程标准》(P46)中对“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的要求,“整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考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既要有对基本目标的确定性要求,确保底线;也要注意以恰当的方式对希望继续提高的学生予以引导”。这一举动亦在引导学生参与建构学习与评价体系,在自主探究的过程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参与进评价表的制定,不同角度和多视野对完善评价有极大的帮助。鉴赏评价表的完成不是一劳永逸的,还存在着诸多不完善,在后续的复习过程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对其进行创造性的改变和衍生。

例如《悲陈陶》的“一波三折”的情感表达,虽然在教师命题看来这应该是用在情节结构特点里的术语,用在诗歌鉴赏中不太妥当,但站在学生综合复习的角度上,这亦是对知识的延伸拓展,引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高考诗歌中能分析叙事艺术,这‘一波三折’的内涵也是值得生发的”,其思考的敏锐与深刻令人印象深刻。

学生参与评价表的制定,必先充分理解与掌握知识点的运用、迁移,会极大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实际操作中,就有学生借鉴了“人生AB剧”的创意,设置了AB表格,两条走向;有学生用数学里的大饼图,更直观地表示考查得分情况;甚至还有学生以漫画来表达评价的方向、内容,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爱好,更使原本枯燥的复习课变得丰富生动起来。

高考复习专题项目繁琐,这样的评价表制定只是其中一种复习巩固的手段,起初可能会让很多人认为是在浪费时间,收益不大,但是坚持做下去,由学生自主探究、制定评价表,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深刻性才会慢慢浮现出来,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成效才会越来越明显。

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发展学习能力、核心素养,这才是评价表之于学生和学习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年7月

3、《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21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