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姚婧

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北 430014

摘要: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前,尽可能提供几套备选设计方案,在设计方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植物之间相互搭配,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等,对这些园林的植物造景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在追求大面积实现绿化的同时追求高品质的绿化。植物造景是一门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融合了艺术科学理论的学科,可通过植物多样性的有效展现、植物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利用艺术形式进行植物的形态展示,从而构建更具欣赏价值的城市景观。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植物造景;风景园林;园林设计;应用
引言

随着园林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园林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植物造景能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植物造景对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善,不仅表现在能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而且表现在植物造景具有提升园林设计整体视觉艺术审美的作用,能完善园林设计与建筑物及园林设计内部空间的协调程度,从而进一步增强园林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植物造景分析

植物造景指利用植物作为景观构建材料,可应用草本、藤本植物以及乔灌木等不同种类植物的应用,通过结构设计、层次分布,运用艺术美学理论合理搭配植物,使之颜色和谐、线条优美,形体美观,基于城市山水,结合城市建筑,利用城市设施,构建具备自然美特征且具备独特魅力的城市景观。植物造景可通过优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营造对人的工作及生活压力进行舒缓。在生态园林城市构建理念的诞生与深化过程中,植物造景除环境优化、城市活力提升这一基础的作用之外,还兼具彰显城市品牌效率、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功能价值[1]

2植物配置原则

2.1景观性

在绿色植物的形态设计中,必须注意植物的颜色、高度和形状的搭配等方面。在布置植物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植物材料的观赏特点和景观功能,掌握植物布局在社区的整体效果,根据美学原则和观赏要求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植物群落动态和季节景观是高度可预测的,使植物处于循环生长状态,“四季”可达到“映出无限境界,春意盎然”的效果和精神内涵,丰富道路美感,提高观赏价值。

2.2花期配置

不同种类的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变化,因此,在选择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季节因素,有效利用植物的季节特征,合理组织植物的开花次序。构造不同区域各个时期的景观,让公众在每个季节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2]

2.3地域特色

为了促进植物的正常生长,园林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土壤、气候环境,植物生长的习性特点等,预防植物出现水土不服。全面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环境需求,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入、种植植物,可确保植物配置的科学性、有效性。设计人员不能需要关注植物的美感度,还需要将植物的生态组合效益全面彰显出来,进而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3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3.1尊重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

在设计风景园林植物造景时,设计团队需要对整个景观的设计思路进行熟悉,基于植物造景的具体特征和设计需求在园林环境中有效融合植物造景,使得植物造景和所在区域的环境能够更加协调;设计团队需要对不同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进行调查,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其自身的特征和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出来;一般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和发展过程是动态的,所以在设计植物造景时,设计师必须从长远角度对景观效果进行考虑。

3.2选用合理的植物品种

在设计植物造景设计时,设计团队可以将灌木植物和乔木植物等大体型植物作为主要的植物,采用不同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从而构建多层次的园林景观,创造出多彩多样的植物群落,形成具有稳定性的生态效应;设计团队需要多多增加有限区域内的绿量,因此,设计团队需要对植物品种的组合搭配和最终构建的景观群落进行充分考虑,从而改善植物造景的整体效果,为植物造景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3]

3.3改善风景园林的地形

道路及建筑物周围难免出现不规整的地形,可能会影响整个道路的美观程度,此时通过应用植物造景,在道路两旁种植盆栽与花卉,则能较好地遮掩地形原本存在的不完美之处。不仅如此,参观者在游览的过程中,其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审美价值的花卉植物上,进而忽视地形存在的不足。

3.4丰富植物配置形式

(1)孤植

孤植主要是在空场地上,独立种植一颗或几颗树种,其距离较近,呈现出单颗种植的视觉效果。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多选择树形高大、枝叶茂密及树冠开阔的植物种类。这种植物既能够产生遮阴的作用,其观赏价值也较高。孤植种植的方式下,能够创设出单一的空间,但是在植物色彩、方向选择方面,需要注重选择美感度较高的树种。

(2)丛植

丛植指的是将2~10株乔木或灌木,以不规则近距离组合的方式种植,使其树冠线密切融合,构成一个整体。丛植方式可彰显植物的个体美感与整体美感,达到生态园林植物结构自然过渡的效果。

(3)群植

群植主要是将20~30株的乔木、灌木等混植成群,甚至可以将数百株植物融合配置,进而呈现出特色的植物配置模式。群植模式下,植物数量较多,对土地环境、水分及阳光等需求量较高。

3.5植物配置与建筑结合

项目景观节点建筑物的转角处,植物配置与建筑有机结合。结合建筑使用功能和体量进行植物配置,距离建筑物有一定的间距,保证足够的采光,不得影响室内生活。结合图纸设计意图进行植物配置,有的项目是为了遮挡建筑,不想让人看到不好看的景色,这就需要工程师选取高大体量的乔木或者常绿树种,种植间距适当减少,从而进行有效遮挡,达到设计效果。有的项目为强化建筑主体地位,突出重要地位,植物选取适宜选择体量较小的植物进行配置,用于点缀软化建筑物的棱角。因此,植物配置与建筑的结合需根据项目的需求合理选择,方能达到预期效果[4]

3.6园林道路组景

在园林道路组景的过程中,除了道路需要用石子铺设之外,道路两旁均需要用植物进行修饰,增强园林道路的组景效果。在笔直的道路周围种植植物不仅能增强道路在视觉上的延伸效果,而且还能增添道路景观的观赏性。在蜿蜒的道路周围需要遮挡物,才能体现曲径通幽处的意境。可选择石板、塑料板、墙体等物体,但草本植物所形成的遮挡体更具有灵活性,也更加贴近自然,具备更高的风景审美价值。

3.7融合城市文化

景观城市文化具有凝固性与持续发展性两种特征。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城市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逐渐被人们提上日程。城市文化的保护是城市历史得以继承与弘扬的关键所在,是城市生命力接续的力量源泉。基于此,城市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对城市历史予以充分尊重,通过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将城市文化有机融合到植物造景过程当中,从而实现城市文化内涵的有效展现,为城市文化的长远性与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人民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生活条件,还要求更加舒适的自然环境。植物造景需要基于城市设施、结合建筑物等空间建构要求实现植物造型的合理化设计,从而将城市建设中植物的生态价值有效展现出来,营造契合城市园林建设要求的优美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马燕,李玉石.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3):144-145.

[2]蔡小媚.地形、植物、水体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9(15):18.

[3]陈宁.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5):93-95.

[4]侯砚麒,陈旭东.基于风景园林中对植物造景设计搭配探究[J].福建茶叶,2020,42(04):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