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4
/ 2

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雷文礼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乡野钟中学 553043

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各个行业的变化,以适应社会要求。教育也是如此,在新课改的号召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养。新时代的学生不仅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还需德才兼备、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爱家爱国的意识深植心中,还需大局观念、正确的价值观做向导,这与历史学科的作用最为接近,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理应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引言

很多人认为历史学起来枯燥无味,殊不知历史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可谓包罗万象。

它有层出不穷的历史人物,有国内国外的历史大事件,从远古人类起源到近代重要人物事件不计其数。学生从初中阶段开始学习历史,不仅仅是学习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思辨意识,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从内心深处增强民族自豪感,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1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必要性

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首先得明确何为家国情怀?“家国”也就是自己的小家和我们共同的国家,“情怀”是指从内心深处激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等,简洁地说家国情怀就是对家与国的情怀,其中最硬核的内容就是爱国。也就是说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最主要的要帮助建立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教学中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下,了解伟大人物的事迹,将家国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学生萌发爱国主义情怀。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还未全面形成,如果不及时引导,很可能形成不利于身心发展的错误价值观。因此,在这个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最佳的时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巧妙地将德育教育与历史课程相融合,让学生通过对国内历史与世界史的了解,能够从更长远宽阔的视角、运用辩证思维看待历史,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读史可以明智,随着学生对历史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家与国拥有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努力学习知识,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担负起重任。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能够树立学生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运用更加合理的辩证思维看待事物,帮助学生更加自信地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长远的重要意义。

2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

2.1灵活运用教材增强爱国意识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还需立足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家国情怀相关的内容,不遗余力地钻研教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将家国情怀教育巧妙地融入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养成。历史学科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件与相关杰出人物,例如在学习“百家争鸣”这课的内容时,学生从教材中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无论是周游列国、游说四方的孔子,还是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墨子,他们提出的政治方略都希望得到君主的支持用来定国安邦,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这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看法,原来儒家学派大思想家孔子不是只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大学者,而是更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命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习这些历史知识,发现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每一位中国人都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能够积极主动地关注国家大事,深入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深挖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把握时机巧妙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悄无声息地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意识。

2.2英雄事迹树立家国情怀典范

在我国的历史征程中,无论哪个年代都涌现出无数英雄,都有无数杰出的先辈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挺身而出、浴血奋战。古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今有为国而战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古有亲尝百草的药圣李时珍,今有为研究抗击新冠病毒药物、身先士卒的陈薇……人们对英雄从未忘记过,对英雄的崇拜也时刻提醒我们身上肩负的使命。教师在教学中侧重突出介绍英雄人物,为学生树立典范,让每一位学生意识到自己肩负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将家国情怀教育深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例如,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中国遭受清政府的腐败统治时,他没有偏安一隅只图自己享乐,而是挺身而出,积极组织武装力量与清政府展开革命斗争,在他的领导下,建立了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纲领的中国同盟会,快速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他一心为国的革命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教师可将其革命事件在教学中突出介绍,也鼓舞学生为国家的发展不懈努力,为国家的未来发奋学习。

2.3传承诗词里的家国情怀教育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也体现着诗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一句诗、一首词所能表达的深远意义远远超越千言万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适宜地引用诗词,不仅能够传承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三国鼎立”这节课的学习中,学生了解到电视剧中的有些人物与情节在历史中真实存在,但又与剧中略有不同。剧中的曹操阴险狡诈、生性多疑,然而通过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呈现了一位不一样的曹操,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豪气冲天,俨然一位自强不息的盖世英雄。他的理想抱负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老迈而流逝,这种永不停歇追逐理想的乐观信念深深震撼着每一位学生,一位老人尚有如此抱负,何况正值年少的学生呢?通过教师恰到好处地点拨,这句诗仿佛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那块石头,在学生心中荡起对理想不懈追求的涟漪。这样的诗词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用,能够对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起着深远的影响。

2.4培养思辨意识学会理性爱国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拓宽其知识视野,立足中外历史,运用放眼全球的大局观建立起思辨思维,引导学生更加理性爱国,而不是盲目地看待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与其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密不可分。例如,在“鸦片战争”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到英国之所以对华发动鸦片战争,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存在必然联系。处在新时代的我们需要用辩证思维去看待问题,明白事物的发展永远是向前的,但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我们用理性思维,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与世界对话,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提升综合素养,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不迷失方向,为国家的繁荣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初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不够成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其构建理性思维,培养思辨意识,更加科学合理地看待问题,从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才能更加理性爱国。

结语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教师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教学,提高自我修养,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树立英雄典范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巧用诗词传承亘古不变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效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加理性看待问题,让学生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才能让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林玲. 家国情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 考试周刊,2021,(97):139-141.

[2]高鸾.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初探[J]. 学苑教育,2021,(29):21-22.

[3]张磊鑫. 家国情怀教育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方式探究[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334-338.

[4]李晓飞. 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方法[J]. 试题与研究,2021,(25):161-162.

[5]马永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 新课程,2021,(21):1.


Shape1

第 2 页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