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

高宝科

沂南县渔业发展保护中心山东省临沂市 276300


摘 要:最近几年,淡水养殖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水域面积逐渐扩大,在为养殖户创造更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由于养殖规模逐渐过大,水体当中的水产动物养殖数量显著增多,动物在生长发育阶段如果没有做好水质的调控工作,再加上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各类传染性疾病。疾病是威胁水产动物健康生长的主要因素,某些重大传染性疾病在水体当中爆发流行之后,势必会造成严重的发病和死亡,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探讨了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实际的流行特点,然后论述了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技术要领,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产养殖;鱼病;治疗效果;技术要领


  1. 水产动物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1. 水质因素

淡水鱼养殖期间,水是生物生长的唯一生存环境,水质条件的好坏会对鱼群的健康生长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当前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很多养殖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一味扩大养殖规模,使得水体当中的动物养殖数量显著增加,养殖密度较大,水产动物之间相互接触,再加上排泄量显著增加,使得水体环境突然恶化,很容易诱发各类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威胁水产动物的健康生长和发育。一般情况下,水生动物的一切生存环境都依赖于水质的好坏,水生生物需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如此才能够获得充足的氧气,更好的呼吸,更好地摄取食物。但是养殖密度较高的水产动物在摄食、呼吸和排泄过程中,都会对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也就说明了水生生物的养殖数量、养殖密度与水质的关系相辅相成,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一般情况下,水生态环境比陆地生态环境更加复杂,水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所以如果养殖管理不当病原体就会趁机入侵。如果水质恶化,水体当中的含氧量、温度、无机氮就会直接影响到水生生物的健康生长,任何元素缺乏都会对水生生物的健康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1. 季节变化因素

季节变化对水生动物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的调高得以体现。夏季到秋季外界温度逐渐升高,水体温度也显著增加,鱼群的活动频繁,迎来了生长发育的黄金阶段。与此同时,水温的变化也会引发各种细菌病原的大量繁殖,极容易滋生和爆发各类大型的传染性疾病。再加上夏秋季节寄生虫十分活跃,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如果没有做好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势必会威胁到鱼群的健康生长,造成鱼群增重放缓,生长发育不良,甚至会引发批量死亡。所以在夏秋季节养殖管理过程中,应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各类疾病发生的频率。而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温度逐渐下降,鱼群的活动能力逐渐不足,一般在深水层活动,由于水体的氧量显著下降,如果没有做好针对性的水质调控工作,就很容易氧气供给不足引发不同程度的窒息

    1. 人类活动因素

人类活动对于健康生长造成影响主要是通过投食和捕捞两个方面实现。水产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有充足的营养获取,因此就要求养殖户定期向动物投喂饵料。当前,很多养殖户对水产养殖知识比较缺乏,他们的专业知识更新速度较为缓慢,养殖理念比较陈旧,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管理模式,经常会出现饵料搭配不合理,饵料当中的各种营养元素超标,也会存在饵料过多投喂的现象。投喂过量的饵料并不能够被鱼类全面采食,而是沉积到池塘底部,在厌氧菌群的发酵作用之下,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使得水体逐渐恶化,水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在进行鱼类捕捞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损伤部分鱼类的身体,一旦消毒处理不及时或者养殖管理不当,机体当中的各种伤口恢复不顺畅,将会造成水产动物的身体抵抗能力显著下降,很容易诱发各类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和病毒性传染性疾病。

  1. 水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特点

    1. 新型传染性疾病不断出现

当前水产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呈现出新的特征。由于水产动物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对外引种的频率显著增强,这就给各类新型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提供了条件。有些养殖户在种苗引进过程中不注重科学引种,经常到发病养殖场或者发病的疫区引进种苗,到达养殖场后没有执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立即投放到池塘当中,某些携带有病毒或细菌的鱼类在池塘活动过程中加快了病原的传播蔓延,短时间内造成了病原的快速传播,发病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新型传染性疾病引入池塘之后,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没有掌握该种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防治难度相对较大。再加上很多鱼类缺乏抗体,新型传染性疾病爆发流行之后会引发炎症的发病和死亡,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

    1. 老疫病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

近年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能够发现在本养殖场中传播流行的一些疾病呈现出新的流行特点,原来已经控制了传染性疾病又呈现抬头流行的态势。在长期疾病防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存在违规用药、不科学用药的现象,由于盲目使用抗生素,使得某些细菌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率逐渐放缓。但是在整个鱼群当中普遍存在隐性感染病例或者慢性患病病例,虽然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对整个养殖业构成严重的威胁。进入养殖的关键季节之后,如果没有做好水体水质的调控工作,水质下降之后就很容易给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生长提供条件,隐性感染病例、慢性环病病例逐渐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并且加快病情的传播蔓延,严重威胁到整个群体的健康生长。

  1. 水产养殖户提高疫病治疗效果的技术要领

    1. 加强养殖环境的调控

水体环境的健康与否会对动物的健康生长产生最直接、最严重的影响。当前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产业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很多水产养殖户的动物养殖规模显著扩大,单位面积内的水产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多,疫病发生流行几率大大增强。为了更好地控制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就要求养殖户注重加强对养殖环境的针对性调控。

一方面,应该注重调控好养殖环境,避免为了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而随意增加养殖规模。要充分衡量水体的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养殖方案,保证每一只水产动物都有充足的活动空间,增强身体抵抗能力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水质的有效调控,通过定期换水,采用物理化学手段进行水质调控,保证水体环境良好,能够满足鱼群的生长发育所需。发展水产动物养殖之前,都需要对池塘进行全面的清理,及时将池塘底部的淤泥清理干净。另外还应该严格控制饲料配方,要根据鱼群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妥善搭配饲料,满足水产动物健康生长需求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各种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的添加,保证维生素、矿物质供给充足,提高水产动物身体抵抗能力。

  1. 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一大批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应用到水产养殖领域,切实提高了水产的养殖效益和产出比。但水产疫病问题始终是影响到整个养殖业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因素。新时期就需要我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语义病诊断专家系统,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和教授,转变养殖户的传统养殖管理模式和养殖行为,真正做到从动物的实际需求为出发,构建妥善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案,确保在短时间内能够控制疫病,保证动物健康生长,确保为养殖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思朋.治疗鱼病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环节[J].渔业致富指南,2013(19):49-50.

  2. 张海峰,张立群.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82.

[3] 冯泽民.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J].农家参谋,2018(6X):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