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心理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探讨

梁爽

武汉工商学院

摘要:大学时期作为人生发展和转折的的时期,同样也是心理问题多发的时期,因为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心理危机事件个数在高校呈逐年上升趋势,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人数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这是因为大学生相比较其他学龄段的学生而言,不仅在学习上有压力,在大学生活适应、就业择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存在着压力。故此,国家各级机关越发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被纳入高校必修课程。然而,作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有研究学者指出,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还难以满足学生的真正需要。

关键词:心理教育;高校;大学生管理;重要性

引言

大学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在校期间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同时也会接受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进而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做好专业教学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让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方式,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一、心理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管理发挥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的综合发展

针对高校大学生而言,具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及优秀的学习态度,能够对大学生日后更好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作用。现阶段,社会就业岗位竞争逐渐激烈,21世纪市场人才战略不但转变了当前世界所有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原有看法,亦为高校大学生设定了更为高远且广阔的方向与目标。由于我国人口整体数量十分庞大,造成我国高校学生在社会市场面对的竞争压力要比其他国家的高校学生更为繁重。因各种因素带来的消极影响持续产生在学生身上,主要呈现为学生考试过程中出现作弊行为,更严重者还会展开学术造假,故而对高校学生的综合发展、学业进步以及学术建设均具有十分严重的不利影响。另外,高校学生的心理素养薄弱会让其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众所皆知,每一个主体的精力均是固定的,如若高校学生将自身精力与时间过度浪费在消极情绪上,得到的只能是消极不良信息。积极健康的心态应当保持乐观向上,专注于自身本职工作,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均投进于专业发展和学业上,从而推动学术的不断发展,为高校大学生日后更好就业奠定牢固基础。

(二)有助于促进国家社会稳定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对创建和谐稳定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提高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基于此,高等院校不但需要注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以及身体素养的有效培育,还应当注重学生心理素养的全面培育。通过对高校学生个性化特征的了解,学校应当重视以人为本,积极努力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成长与和谐融洽校园的创建,更有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从广义角度而言,和谐校园和社会在科学内涵层面是相同的。如若想创建和谐自由校园,则要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化解心理、个人以及社会矛盾的优秀能力。众所皆知,校园属于社会的分支,校园的和谐稳定,同样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除此之外,身心健康亦是社会建设者以及接班者的关键条件之一,当大学生身份发生转变时,具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和人格,有助于大学生社会人际关系的牢靠稳定,有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发展。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路径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根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于人们的心境和情绪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高职院校积极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心理。首先,高职院校应注重校园内自然景观的建设,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走在校园内能够始终保持着较好的心情,释放心理压力,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其次,高职院校应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风采展示和自我精神需求满足的平台,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有目的、有计划性地融入活动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

(二)重视专业团队建设,保障教育质量

高校在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程度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水平。贯彻落实教育部发布的相关文件,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型教师团队,建设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为首的心理健康咨询队伍。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通过多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应变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教师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国家应提升对大学生心理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加大奖励制度,激发更多的人向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进行转变,增大我国心理健康教师基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很多大学生认为心理疾病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心理教师对该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不仅是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也应当对于心理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心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拓展新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这种十分便捷的沟通方式对问题学生进行疏导,这种做法不仅可以保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心,而且可以对问题学生的心理起到一定的疏导效果。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建设极具趣味性和创新性的心理健康校园网页,以达到对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目的。并且在网页中可以设立客服页面,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此页面和心理教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校园内或班级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漫画大赛,全体大学生都可以参加,漫画中涉及心理健康因素即可,设立一定的奖励力度,这样可以激发大学生参加比赛的同时有利于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

为了保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高职院校应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并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全方面、多角度的心理辅导。首先,高职院校应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常规性的服务,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指导工作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同时高职院校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辐射到班级管理、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当中,形成完善的校园心理辅导系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程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高校大学生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一项长期工作,并且具备极强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因此需要提高学校内部各项资源的有效整合,为学生创造优秀的学习环境,且通过对大学生实际心理状况的了解展开正确指导,让大学生可以变成心理素养过硬且综合能力较强的现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管理研究[J].才智,2020(27):161-162.

[2]胡建良.谈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的几点思路[J].才智,2019(14):121.

[3]吉燕华,曾治君.高校大学生多样化管理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4(52):234-235.

[4]李彤.高校心理教育课程管理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3):52+57.

[5]张卫平,李媛媛,王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管理基本问题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96-98.

梁爽,1984年10月,女,汉族,本科,硕士,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276001383@qq.com,1399551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