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想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想的渗透

林彩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城镇 摘要:数学具有抽象性。教师要教好数学,学生要学好数学,都需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推动学生抽象思维的形成。有意识地渗透抽象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想;策略

引言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这就要求学生拥有抽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一切有利的时机,科学的设计教学,渗透抽象思想,稳步提升学生的抽象能力。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进行探析。

一、数学抽象思维的意义

首先,数学知识是对生活不断抽象的过程,而抽象过程又包括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基本思维过程,最终用数学语言与符号来表示数量关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亦指出,要让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与图形描述现实世界”,进而“发展抽象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调抽象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数学抽象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开展,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数学思维最大的特点即是抽象性,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能力,所以抽象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对学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最后,从小学生认知特点来看,知识的建构过程即是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过程。具体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亦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经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这个角度而言,抽象思维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习数学知识的关键。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想的渗透策略

(一)依据循序渐进原则,初识抽象思维

数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如果教师始终采用灌输原则教学,不仅不利于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养成,还会降低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原则,将灌输原则转换循序渐进原则,在渗透抽象思想时要把握渗透进度,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渗透,引导学生反复体会和感悟,让学生对抽象思维有了初步的认识,渗透引导要有层次性,从低到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将每个教学细节扣详细,从而保证抽象思维能够有效渗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大再放大,帮助学生用直观的眼光去看待抽象概括的形成,简化学习难度。

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快地掌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数学教师在出题时可以将题目更加生活化,用学生的视角去教学,如新学期来了100本新书,一班二班三班的班长去图书馆拿书,一班的班长拿了35本,三班的班长拿了42本,那么二班的班长要拿几本呢?说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借用100本书,如果条件有限,那么教师可以在教室收集100本书,之后分别找三位小学生代表三个班的班长,其余的学生开展分配讨论,讨论结束后学生得出100-35-42=23(本),二班一共要拿23本书。之后教师再加深难度,还是围绕拿书的问题,如当二班的班长分完23本书后,发现少了好多本,与此同时一班和三班发生了多拿书的现象,一班多拿了5本,而三班多拿了10本,问二班一共有多少人?该问题到最后来了一个反转,由书变成了人,学生的做题思路一下子受到了阻碍。数学题是千变万化的,会有很多误导学生的信息,就像这题,本来问的是书到最后要求人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慢慢地为学生理顺思路,首先一个班的书本是按人头分的,每个学生都有,理清这个问题,再回到问题中,就可以得出书本=人数=23+5+10=38(人),二班一共38人。学生通过实践还原题目的活动,不仅学会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还学会了举一反三,知道了在做题时要认真审题,实现具体向抽象的过渡,有效渗透抽象思想。

(二)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渗透抽象思想

将客观的数学知识作为彰显数学思想的根基,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实现抽象思想的渗透和加强。基于此,教师要先掌握教材中所蕴含的抽象思想的类型,才能实现借助数学课堂渗透抽象思想的教学目的。数学知识蕴含着丰富且复杂的思想,即便在某一个教学环节中,也有可能蕴含着多种抽象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分清不同抽象思想的主次关系,合理地进行抽象思想的渗透。

(三)巧妙运用分类总结,使抽象概括化

一个优秀、受欢迎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真正学习需要,并会不断积累教学技巧,用技巧去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出学生潜在的思维,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会为教而教。而小学生在这种教学下,能够收获很多的数学知识,并学会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用体验和思维去二次创造相关数学知识,锻炼创造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承担起引导、组织的责任,在学生实践时要给予大量的实践空间和时间,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多动手操作,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去解决抽象的数学知识,用最直观的方法表达数学。

例如,在教学《确定位置》一课时,教师可以教学生用磁铁、铁棒、废旧塑料盒子、废纸、瓶盖、水等材料制作成简易指南针、便携指南针和瓶盖指南针,在指南针上显示东南西北,在具体实物中反映抽象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再给学生讲解本节课内容,课堂最后用做好的指南针,以及其他物品,让同桌之间相互出题,如以手作为中心,将一个橡皮任意放在四个角落里,说出橡皮在手的哪个位置上?根据学的内容,小学生巧妙运用举一反三能力,编造新的题目,从而使学生在知识形成中切实体验分类思想,学会概括抽象能力,充分挖掘出了学生潜在的抽象思维,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欲。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抽象思维作为一种高级认知形式,值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注重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久而久之,学生潜移默化拥有了抽象意识,养成了抽象思维,加深了学生抽象思维的体会和感悟,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教学难题,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国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的途径探究[J].考试与评价,2020(10):48.

[2]范春芳.小学数学教学中抽象思想渗透点滴谈[J].数学教学通讯,2020(16):17-18.

[3]王文燕.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抽象思想的探究[J].山西青年,2018(2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