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45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 45例临床分析

马丽

(新疆福海县人民医院 8364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导致心肌损害并发的影响因素,了解其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患儿检查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导致心肌损害并发的影响因素,了解其治疗方法。结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8.9%;患儿治疗后心肌酶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小儿支原体肺炎导致心肌损害与感染部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与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WBC计数及MP滴度呈显著相关性。

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与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WBC计数及MP滴度密切相关,这为早发现、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临床分析

支原体肺炎(MP)是由肺炎支原体这一特定病原体感染肺部而发病的,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14岁以下的儿童,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小儿支原体肺炎是最常见的,当小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不仅会引起其肺部感染,还会导致其他器官不同程度的损害,引起不同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日渐恶化,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并且心肌损害这一并发症发病也日益加重。因而本研究以45例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小儿支原体肺炎导致心肌损害并发的影响因素,具体报道如下[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45例,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7.5±2.6)岁,病程4~16d,平均病程(5.1±1.5)d,并且所有患儿中有19例出现心律不齐,9例出现心音异常,7例出现心动异常,4例出现心悸,6例出现胸闷。所有患儿根据临床表现、胸片、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等确诊为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患儿心肌损害以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儿,所有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儿入院后静脉滴注红霉素,剂量为20~30mg/(kg·d),连续给药14d,或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剂量为10mg/(kg·d),连续给药3d后,停4d,根据患儿病情选择给药方式。患儿出现心肌损害后,则立即进行1,6-二磷酸果糖或者肌酸激酶的大剂量联合给药,并且若是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常规吸氧、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激素、或者丙种球蛋白治疗。患儿供需治疗15至45天[2]

1.3观察指标

患儿全部疗程结束后,评价治疗效果,共有3个标准,即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代表心电图、心肌酶等恢复正常水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说明患儿心电图、心肌酶等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有显著改善,无效则说明患儿各项指标未得到恢复或者加重。此外,确定感染部位、发热程度、MP抗体滴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等指标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是否相关。对比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包括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62665312510b9_html_9f269c115ad06045.gif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进行X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患儿治疗结束后,显效28例(62.2%)、有效12例(26.7%)、无效5例(11.1%),即总有效率为88.9%。

2.2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水平对比

患儿经过治疗后心肌酶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即患儿治疗后心肌酶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具体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心肌酶水平对比(x±s)


AST

CK

CK-MB

LDH

治疗前

64.8±3.3

332.6±1.9

62.2±1.6

329.8±5.2

治疗后

24.1±1.3

1O2.2±2.3

15.9±1.1

173.8±3.5

T

76.231

518.076

159.962

166.951

P

0.00

0.00

0.00

0.00


2.3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

经过多方面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小儿支原体肺炎导致心肌损害与感染部位、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沉以及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与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WBC计数及MP滴度呈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显著发展,居民环境恶化程度日益加大,各种病原体滋生,尤其是肺炎支原体,该病原体易使幼儿感染肺炎,进而损害患儿其他器官,尤以心肌损害最为严重。为使患儿早日康复,本研究以阿奇霉素、红霉素、果糖二磷酸等进行治疗,疗效明显,患儿经过治疗后心肌酶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即患儿治疗后心肌酶水平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这是因为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能够抑制呼吸道感染,果糖二磷酸能够起缓冲作用,改善心肌缺血,使患儿心电图恢复正常,这些联合用药就可以改善患儿病情,恢复心肌酶水平,提高治疗效果。此外,经过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与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WBC计数及MP滴度密切相关[4,5]

综上所述,小儿支原体肺炎致心肌损害与发热程度、发热持续时间、WBC计数及MP滴度密切相关,这为早发现、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李波. 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心肌损害57例临床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8):51-51.

[2] 邱宇晴.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影响因素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 25(05):57-60.

[3] 韦英裕.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肺外损害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0):102-102.

[4] 季生吉. 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诊断中生化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 27(8):989-990.

[5] 匡竹美.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心肌损害53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疗, 2016, 35(28):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