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价值及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探究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价值及有效策略

杨旭

辽宁省葫芦岛市第六初级中学 125001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作为学校体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板块之一,对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减缓学业压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因此,初中教师应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育人重要性有所正确认知,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及发展规律,不断优化及创新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为其创设一个既能放松心情,又能锻炼身体的活动空间,以此丰富校园文化,增进学生体育水平。

关键词: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学生;策略

前言:

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在新时代教育理念指导下,学习成绩已不再是衡量教育成果唯一标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教学的最终育人目的。因此,大部分初中学校便提出了“阳光体育”的育人理念,让学生从教室走向户外进行体育锻炼,放松心情,并获得愉悦体验。同时,为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便利条件,教师需要正确看待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育人价值,根据学生的实际内心需求,对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展开针对性设计,进而点燃参与各项体育活动的热情与积极性。

  1.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价值

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由于初中生开始面临升学考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业负担也愈发繁重,留给其锻炼的机会很少。有限的体育课程也总是被其他学科所占用,长此以往,学生运动能力也会大幅下降,对健康及学习效果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的四肢到有效锻炼,改善身体的各个机能,并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其意志品质得到良好的培养,自然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其次,有助于减缓学业压力。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可以将学生从紧绷的学习状态中抽离出来,转向轻松活跃的锻炼状态,舒展学生的身心,缓解学习疲劳及学业压力,有助于调整学生学习状态,增进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通过大课间的活动还可以教师的组织能力与秩序维持能力进行检验。教师应善于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的育人价值及优势,为学生尽可能创设一个劳逸结合的学习环境,以此真正的从内心深处重视初中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落实。

  1.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策略分析

  1. 变化形式,丰富内容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顺利开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倘若活动内容过于单调无趣就会限制其参与课间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及时对活动形式及内容进行优化及创新,改变以往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应以班级、年级、活动主题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丰富体育大课间活动内容,点燃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兴趣及热情。大课间活动优于传统课间操,是因为丰富的活动内容极易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倘若活动形式及内容一成不变,长此以往,在优质的活动项目同样会让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以学生的内心实际需求及个性发展规律为基准,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定期完善与优化,让其每次在活动前都充满期待,在活动中真正能够放松心情,获取快乐。此外,在大课间活动的优化及创新上,教师应以季节性、趣味性、锻炼性、发展性、低技术性及经济性等适用原则为依托,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其亲自制作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锻炼小器械,发挥想象力来创新活动内容等。这样不仅使大课间活动内容更为丰富,还能深度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增进其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1. 点面结合,理性深化

由于初中生都属于独立的个体,在个性发展规律与兴趣爱好上会存在较大差异,一刀切的大课间活动会让大部分学生感到乏味无趣,从内容上来看过于花哨、流于表面,很多活动内容都是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因此,教师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及兴趣爱好等,对活动内容进行针对性且多样化的设计,创设一个真正符合学生内心实际需求的大课间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调节学生学习的紧张情绪,减缓其由学业压力所带来的精神疲劳。体育教师在对大课间活动进行设计时,首先要对活动内涵及实效性有所考虑,将终身体育意识融会贯通于活动之中。其次,教师要借助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趣味性较强的大课间活动情景,通过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各类趣味性的活动,将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起来。最后,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既要考虑“面”又要照顾到“点”,不搞一刀切,要让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与机会,活动内容更要多样化,以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各取所需,避免部分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此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大课间活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交错进行,活动形式及内容定期进行轮换,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趣,以此提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育人成效及质量。

  1. 齐抓共管,促进发展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是较为系统的校园活动形式,需要学校教育工作者能够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大课间活动管理机制、协调及评估,要求全体师积极地参与其中,层层落实,齐抓共管。首先,学校应全面对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制度进行有效制定,对大课间的育人方向有所明确。其次,充分发挥班级体育优生的带头作用,帮助体育教师分担一定的工作量,如帮助教师记录出勤情况、现场活动情况等。在大课间活动评价中,学校还可以班级或个人为单位创设奖励机制,如设立大课间活动先进班级、优秀指导教师,最佳活动参与者等。最后,学校应号召全体师生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有助于大幅降低活动中的不安全因素,使其在一个轻松愉悦的空间环境下增强自身体质,缓解学业压力,在活动中真正实现全面放松。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大课间活动俨然已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对大课间活动的育人优势及价值有所正确认知,不断优化及改进课间活动的内容及形式,将学生的参与兴趣及热情调动起来,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日后生活学习打下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东仔. 基于多元化运动的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策略探析[J]. 考试周刊,2021,(80):94-96.

[2]刘中俊. 简析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促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实施策略[J]. 青少年体育,2019,(10):43-44.

[3]韩彦. 初中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现状与解决对策[J]. 灌篮,2019,(11):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