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有效衔接畅游阅读之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课内外有效衔接畅游阅读之海

庄艺灵

363601 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靖城中心小学

摘要:素质教育模式的提出要求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迫切要求广大教师积极转变落后观念,转化课堂角色,谋求新型教育教学路径。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教育部明确指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小学生突破认知和思想的局限性,树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文着重围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展开研究,旨在对小学语文教师发挥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从而利于学生实现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方法策略

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教育作为提升个体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主要渠道,必须从小学时期打好基础。语文学科中蕴含着许多人文精神,学生要想提升个人素养必须通过阅读,感悟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但由于小学生对阅读的主动意识不强,加之教师单一化教学模式,使得小学生整体阅读水平较低。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带来更多的阅读资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阅读之海中畅游,体会阅读的魅力。

  1. 预习环节有效衔接课内外阅读

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预习方法,使其通过自主预习初步了解课文框架及内容,是逐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参与教学活动,其积极性大大提高并且在学习新课时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为学生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针对课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应在预习环节借助工具书查阅字词的读音及含义并做好标注;其二,划分段落并用几句话简单总结段落大意;其三,用自己的话尝试概述文章内容;其四,针对重点和疑点应进行标记,提出问题。为学生制定明确的预习目标能够使学生找准预习的方向,提高自主预习的实效性,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教学课文《父爱之舟》前,教师可以将预习目标细分为:明晰“栈、冤”等12个生字的读音,熟记并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查阅资料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的意思,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在课本中做好标记;通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段首标上数字;画出文中表现“父爱”的语句。在预习环节学生完成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借助书籍或网络阅读与“父爱”主题相关的文章《背影》,让学生做好阅读笔记,记录下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待课上时进行分享。

  1. 抓住文章关键,进行有效衔接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本领是提升其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即引导学生认识到阅读与泛读的区别,准确提炼文章的有用信息,抓住文章的关键部分,从而根据文章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提取有用信息,抓住文章关键,才能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更为高效的阅读训练,在反复练习中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

以教学课文《慈母情深》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学生找出句子过后教师针对重点句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这句话,描写出“母亲”的动作,其中用“立刻”连接句子能够表达出“母亲”为了养活“我们”兄妹四人而争分夺秒地抓紧工作。通过分析重点句,使学生对文中“母亲”的形象产生更加直观立体的想象,深刻感受到“母亲”的艰辛和浓浓的爱意以及“我”对母亲深深地感激之情。教学本篇课文过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有关文章,如莫言的《母亲》,让学生快速阅读后提炼其中的关键语句,借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

  1. 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

实施教学时,教师应发挥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通过一些音像、视频、图片等资料拉进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降低文本阅读的难度,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素材,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迁移。

例如,以阅读文章《牛郎织女》为例,这类构想的虚拟民间故事在学生有限的认知内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画,使学生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对故事的印象,产生阅读兴趣,从而发挥兴趣的驱动,要求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对牛郎和织女这两个形象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学生在阅读时配合动画加以想象不仅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能使学生在解读文本时产生更多地思考,对人物产生更加全面地认识。又如,以阅读课内文章《盘古开天地》为例,在学生初步阅读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对盘古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盘古高大、雄伟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并进一步过渡到思想层面,使学生能够将盘古无私奉献的精神内化于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随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课外阅读素材《孟姜女》和《西游记》当中的片段,让学生自主阅读,分析“孟姜女”和“孙悟空”人物特色,从而有效检验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组织开展合作学习

阅读能力的提升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展开思考与想象,通过不断积累获得认知与情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和探究的机会,使其真正具备自主阅读的能力。当前,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能够获得阅读的成就感,并在氛围的影响下更加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使其逐步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时应注重提出问题作为引导,发挥问题的驱动作用,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使其围绕问题展开深入探究。例如,阅读课文《花的学校》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出文中哪些句子运用拟人手法描述花的形态,通过发挥集体智慧,学生能够找到“于是一群一群地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等句子,并在阅读这些句子时产生拟人化的花的样子,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随后,教师可以引出课文阅读素材—朱自清的《春》,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化对于拟人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应用读写结合法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

阅读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方面,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获取并吸收信息与知识,而写作实际是在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创造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应用读写结合法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以写促读。

以阅读教材课文《四季之美》为例,阅读讲解课内文章过后,教师可以引出课外阅读素材《济南的冬天》《我的四季》等等,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自主阅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内外阅读的文章开展仿写练习,可以着重选择一个季节进行描写,也可以写一篇有关“四季”的短文。如此一来,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能够使学生不断整合阅读素材,丰富自身知识储备,真正将阅读所得运用到自主写作当中,从而发挥二者双向促进的作用,使学生阅读水平与写作能力的双重提高。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鉴上述方法策略,合理安排教学规划,把握时机实现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从而不断提高现代小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倩.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21,(40):40.

[2]陈艺.农村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策略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1):49-50.

[3]广健宏.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探究[J].新智慧,2021,(06):105-106.

注:本论文系南靖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研究》(立项批准号:njkt 211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