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理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5
/ 2

高质量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理路

刘敏

山东省滕州市实验幼儿园 山东 滕州 277500

摘要:2021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劳动教育是实现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标的有效措施,也是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有力抓手。因此,如何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推进幼儿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贯通大中小幼劳动教育一体化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高质量;幼儿劳动教育

引言:幼儿自身水平有限,对外界的认知一直停留在零基础的状态,要身边的长辈进行教育,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通常来说,除了智力层面的教育之外,劳动教育也非常重要。引导幼儿参与进来,可以让其感受到成长过程中的趣味和艰辛。依靠实际体验,从中收获快乐,并逐步加深对各方面知识学习的理解,不断提高个人素养。

  1. 幼儿劳动教育的价值追求

1.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1.1.1增强自觉能力

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模仿”,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他去做。劳动教育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掌和手指的精细小肌肉发展,提高眼手脑协调能力,还可以发展大肌肉动作,提高身体机能协调能力。劳动一方面顺应幼儿的天性,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另一方面身体各肌肉组织都在积极活跃运动,得到充分锻炼。此外,劳动中幼儿独立掌控自己的身体,随着劳动成果的不断产出,幼儿在劳动中会更加主动协调、控制自己的身体,极大增强对自己身体的自觉能力。

1.1.2提高适应能力

劳动实践中幼儿常常面临一些困境,需要学会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完成这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恰好就着眼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同时也是增进身体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最佳时机。如幼儿在劳动中需要主动适应物质空间环境,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适应季节、气温的变化,持续一定时间的劳动;此外幼儿也需要主动适应精神社会环境,如与同伴交流协商,合作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劳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身体适应能力,帮助他们主动积极应对遇到的各类外部环境条件。

1.1.3丰裕情感体验

儿童的身体具有一套专门的情感系统,劳动是儿童身体情感的生发途径,儿童身体情感经由劳动得以丰裕。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幼儿通过亲身的活动与外界社会建立起相互联系,幼儿作为劳动主体作用于劳动对象,收获了关于劳动对象的真切体验,付诸努力后收获劳动果实,又带来了难以言喻的喜悦,确证了身体在其中的作用,增进了对身体的理解。劳动教育丰富了身体的情感体验,升华了儿童的身体理性,从而为劳动认知、劳动技能和劳动情感的生发夯实基础。

1.2促进幼儿心灵的发展

1.2.1强化自我认同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确证自我,强化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周围世界互动后形成的有关自我意义和存在形式的认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描绘个体信任感产生于0~1.5岁的新生儿期,自主感产生于1.5~3岁的婴幼儿期,主动感产生于3~6、7岁的学前期,错失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利于幼儿人格的完善。幼儿进行任何一项劳动活动,都不仅在创造物质价值,更体现为创造自身精神价值。幼儿通过不同劳动主体的感知,能够换位思考建立起个人意识,产生劳动同理心,在收获劳动成果时也会产生快乐感、愉悦感、成就感,伴随他人的肯定强化自我认同。

1.2.2激发创造力

劳动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儿童的创造力会在劳动中得以激发,如当幼儿搬运重物时面临体力不够的困难,这就需要幼儿摆脱已有经验的桎梏,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合作搬运或是借用工具,另外在劳动中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也会碰撞激发出更多的创造灵感与火花。马卡连柯认为劳动理应具备一定的创造性特点,只有创造性的劳动才能真正为全社会人民的生活造福。劳动教育是一种灵动的教育,它不需要固化为某种特定行为模式,而是要鼓励幼儿在实现劳动目标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激发无限的创造力。

1.2.3促进社会性发展

劳动教育常在集体环境中进行,劳动能够促进幼儿萌发集体意识,理解团结的力量。在劳动集体中,幼儿相互影响,彼此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激发自己的劳动意志。劳动教育对于幼儿而言不仅是“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理解他人的劳动,帮助他人做事”。通过集体劳动的努力凝结出了共同的集体劳动果实,不仅能够养成幼儿自信、毅力、坚韧等珍贵的个性品质,更能培养幼儿热爱集体、尊重他人、乐于分享等良好的社会品格,为将来一生发展夯实基础。

  1. 新时代高质量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践理路

2.1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

幼儿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不是“为将来的成人劳动做准备”,而是经由劳动教育萌发幼儿强烈的劳动情感。《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要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及“引导幼儿尊重、关心长辈和身边的人,尊重他人劳动及成果”,这些政策文件都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劳动情感的萌发。在情感目标的指引下,习得基础的劳动知识、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成了幼儿劳动教育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是劳动情感萌发的基础

[1],也是不可或缺的积累准备,而幼儿一旦有了强烈的劳动情感,便会更加激发和强化产生更多的劳动实践,在劳动实践中又能进一步促进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劳动素养的养成。如此循环反复,在螺旋式上升过程中不断巩固实现劳动教育目标。

2.2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范围

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是幼儿劳动教育的实质性部分,是幼儿劳动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教育价值”,我们需要找出对幼儿发展富有教育价值的劳动。幼儿劳动教育蕴含在幼儿的生活中,根据幼儿的生活范围,幼儿劳动教育的内容分为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劳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公益性劳动和与家长共享的亲子性劳动三大类。自我服务性劳动是幼儿自己照顾自己的各项日常生活劳动,如穿衣戴帽、洗脸刷牙、收纳玩具、整理物品等。这类劳动是幼儿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让幼儿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自己的需要,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公益性劳动是为班级、幼儿园或社会进行的各项劳动,如担任小值日生、垃圾分类、体验生活中常见的成人劳动等。这类劳动能够让幼儿初步体验劳动为他人谋幸福和改造外部环境的意义,培育幼儿热爱劳动者、尊重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社会品格。亲子性劳动是在家庭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融洽亲子关系的各项劳动。可以是优化家庭生活环境的劳动行为,如打扫家庭卫生、一同购物、给花浇水等,也可以是服务家人的劳动行为,如给妈妈倒杯水、给爸爸捶捶背。这类劳动拓展了幼儿劳动教育内容,又能根据孩子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培养[2]

结论:

简而言之,幼儿正处在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学习能力非常强。因此,家长和教师就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劳动,对其开展锻炼,提高个人水平,为其发展带来益处。

参考文献:

[1]丁国香.浅议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2020(11).

[2]高雅达.幼儿园劳动教育对促进幼儿个性品质发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