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群众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

黎序德

广西浦北县平睦镇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站 535315

摘要:因新时代对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视,让群众文化实践的有效开展逐渐被提上了日程。群众文化活动即人民群众在工作时间以外,以自我娱乐、陶冶等为目的的文化生活。只有重视起群众文化的传播发展,才能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本篇文章便针对群众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与分析,提出能够进一步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此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建设。

关键词:新时代文明实践群众文化

前言:由于精神文明社会的构建前提便是进一步提升群众文化的整体素质,在崭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对于群众文化的发展也就愈发得重视起来。在当前的群众文化活动实践中,经常存在着缺乏设备、活动资金、群众缺乏自主意识,以及群众文化参与群体较为单一等多方面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打造出更为稳定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探索崭新群众文化实践模式、加强群众文化吸引力,以及进一步拓展基层文化活动空间,便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一、群众文化的内涵

(一)自娱性特征

人们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获取专业知识,而是以娱乐为导向。通过群众文化活动的娱乐性,人们不仅可以缓解自己工作带来的疲劳,还可以达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修养的目的。

(二)群众性特征

这一特征指的便是群众文化受众广泛的特征。不仅是社会内专业人士会参与到群众文化中来,普通群众也会参与到其中,而且群众文化主要面向的也是普通群众。由此可见,群众文化中的蕴含的内容并不是多么深刻、高傲的专业知识,而是更具普适性特征的内涵[1]

(三)传承性特征

与其他较为专业的文化活动相同,较为稳定的群众文化具有良好的传承性特征。通过对文化活动的参与,一个地区的群众便可以以习惯的形式始终维持此种活动,并最终使其成为一种文化习俗。

二、群众文化开展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业余性原则

群众文化通常是人民群众脱离工作压力之后才能够进行的一种文化活动。因此,有必要在开展过程中坚持业余性原则,将群众文化活动作为满足人民群众业余需要的活动,具有娱乐性和多样性,以此有效缓解群众自身工作压力与疲劳。

(二)自愿性原则

群众文化的传播并不是被动的传播,而是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而形成的文化共同体。这种共同的文化体验吸引来了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形成了一种不断发展、充满活力的群众文化机制。

(三)自我发展原则

群众文化虽然以娱乐为导向,但其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精神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因此,群众文化的内容必须积极导向,以提高个人境界为目标。

群众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以文化为灵魂,提升农村精神。群众文化具有精神调节的功能,可以使参与到活动中来的人们得到身心的放松,释放紧张和消极情绪,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架起沟通的桥梁,各种矛盾和心里不快就会消散。由此可见,群众文化具有启发性、凝聚力和友好性。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载体。

四、新时代群众文化实践开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活动开展经费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发展引起了注重。但由于群众文化受众广泛,我国人口基础庞大,文化需求类型十分多样,政府对群众文化的投入仍然十分不足。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综合文化站等文化场馆设备相对陈旧。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文化活动设备无法得到更好的改善。基础设施的缺乏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不到更好地满足,阻碍了精神文化活动的进一步发展[2]

(二)缺乏自主意识

与一般文化活动不同,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群众是活动的主体,群众活动的组织者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客体。许多部门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的过程中,往往颠倒主客体,使群众被动地接受文化活动的安排,有时甚至有强制灌输的倾向,严重破坏了群众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参与群众文化的群体较为单一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老年人和学生,主要内容是保健、家庭保健等。这严重忽视了群众文化活动的业余性。群众文化活动是一种以自我娱乐、自我完善、自我修养为目的的文化生活。因此,本应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主体的中青年人严重缺失,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开展高层次的群众文化活动。

五、群众文化促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完善地方特色文化体系构建

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模式。通常来说,群众文化的开展形式为哪里有需求的地方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这就减少了群众文化活动的策划。基层文化活动要以先进文化教育人、引导人、激励人为目标,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进行不同的设计,形成稳定的文化活动模式。

县文化中心、镇文化站、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可建设多种文化活动。文化活动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也是提高人们文化艺术欣赏水平的一种方式。在春节、七夕等节日期间,许多人会自发穿上古装,表演当地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文化,这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也让旁观者加深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人们的整体文化水平。构建和谐文明社会的生动欢乐场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尽可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与不同爱好的群众。例如“k歌大赛”,或者是特定时期的古装评比活动的举办。要求参与古装评比文化活动的群众身着明代、唐代特有的服饰,让专业的评委对其进行评定。通过这些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便能有效提升群众的参与热情。举办书法比赛、诗歌大会、广场舞比赛,可以使人民群众对国家感到满意,有利于国家稳定人心,加快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3]

(二)加强群众文化的吸引力与凝聚力

提高群众文化有效性的关键是发展社区群众文化。首先,要突出群众文化活动的重点内容,把群众文化活动的核心内容统一到党和政府的思想中去,把群众文化的发展引向正确的方向。二是扩大城市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覆盖面,把文化引导的重点延伸到分散的群众组织自发的文化活动上,统一管理有关群众文化的活动。最后,提倡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站和文化工作者的引导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国内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十分漫长,只有针对群众文化做好一系列有效措施,才能够使新时代文明实践得到发展。因此,为了能够构建出新时代文明实践滤镜,就必须要努力打造出群众文化活动稳定模式,使群众文化能够被更多人所喜爱,吸引更多的人来参与到群众文化中来。

参考文献:

[1]罗宇涵. 如何让群众文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扮演轻骑兵作用[J].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9, 000(003):215-215.

[2]张晓红, 谢丹丹. 架起群众连心桥 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北京市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探索与经验[J]. 精神文明导刊, 2020(10):3-3.

[3]宋听松. 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与完善[J].人民论坛,2020(3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