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程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浅谈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程的应用

张浩

(中央财经大学 ,100081)

摘要:通过精心选择拓展游戏,改进后引入体育课堂,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引导,学生间沟通交流,选择,尝试,最终实现目标,以此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创新能力,提高心理素质等非智力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是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

关键词:拓展训练,大学体育,课程

1前言

任何教育行为都应以教育理念为指导,教育教学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拓展训练以它“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员在愉悦、积极的参与中学到知识、领悟道理,通过亲身体验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这种新的教育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当代国际教育新理念为学校拓展训练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动力支撑,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2 拓展训练的起源

拓展训练,英文名(Outward bound),从字眼上去解释为船要离港招集船员的旗语,在后来被人们解释为:一艘小船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抛锚起航,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没有未来的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当时英国的商务船只在大西洋里屡遭德国潜艇的袭击,许多缺乏经验的年轻海员葬身海底,针对这种情况,汉思等人创办了“阿伯德威海上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触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得到锻炼。

战争结束后,许多人认为这种训练仍然可以保留。于是拓展训练的独特创意和训练方式逐渐被推广开来,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工商业人员等群体。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等,这就是体验式培训最早的一个雏形。

1941年,库尔特成立了outward bound户外学校,叫做开往外地的管理培训,这种训练利用户外活动的形式,模拟真实管理情境,对管理者和企业家进行心理管理两方面的培训。由于外展训练这种非常新颖的培训形式和良好的培训效果,很快就风靡了整个欧洲的教育培训领域并在其后的半个世纪中发展到全世界,目前这所学校已经成为世界最知名的体验培训机构。

1960年,美国引进outward bound,通过学员在高山大海的户外实践,影响态度改变,这给嬉皮士盛行期的美国教育打了强心针,也使越战后人们的消极心理得到恢复。

但考虑到户外活动中许多因素难以掌握,风险太高,美国的一些体验式培训机构把高风险体验带入设计好的游戏中,在安全控条件下给人同样的启迪。

在亚洲地区新加坡最早建立outward bound,此后香港、新加坡、日本先后引进了体验式培训方式,并于1995年进入中国,第一家体验式培训机构-人众人。

发展到今天,拓展训练是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进行的情景式心理训练、人格训练、管理训练。在参与者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自我、熔炼团队”的培训目标。

3 拓展训练进入体育课堂的途径

3.1 游戏是拓展训练的本质,是进入体育课堂的重要方式

“拓展游戏”是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游戏,利用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大学生处于一个从未经历过的既陌生新奇又充满合作氛围的环境中,在短时间内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其参与热情。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设计和选择一些特定的“拓展游戏”作为课程辅助教材,让大学生在“拓展游戏”竞争中凝聚团队合作精神、挖掘个人潜能和提高自我,经历心理挑战的锻炼,自己教育自己。不仅是在现有体育教学课程的大胆创新,而且真正考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产生积极的影响。

拓展游戏是一种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勇于实践,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只是给予及时的启发和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拓展训练新颖独特,内容丰富,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对推动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3.2 同学交流是拓展训练的提升,是进入体育课堂的重要构成

拓展训练强调:学生在团队中要与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倾听,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主动地听取他人的意见。拓展训练中许多问题的顺利解决都是依*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从而找到简单有效的方法,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达到真正的互动。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问辨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

教师在拓展训练中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利用团队氛围,完成既定任务的压力、沟通等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拓展训练目的。这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3.3 提升心里能力是拓展训练的目标,是进入体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如弗兰克所说:“这正如山的高度不是由山的低谷而是由山的高峰所描绘的那样,我们描绘生活的意义,指的同样是它的高峰而不是它的低谷。有时一个个别的高峰体验,就可以使生活的意义充满整个一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成为成功者,这应是我们教育者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将理想的心理健康状态陈述为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具有下列特征:对现实的更有效的洞察力和更加适宜的关系、更能接受自我、他人与自然、自主性、更民主的性格结构、更深刻和深厚的人际关系等[6]。在马斯洛的关于人的需要层次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位居最高位置,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是不可能鼓起勇气去争取自我实现的。在心理拓展训练的活动中,让大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从而在其心理素质的锻造过程中有了信心与动力。

提高自信,努力追求自我实现。自信是一个具有复杂层次结构的心理构成物,是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肯定和确认程度,是对自身能力、价值等作出客观、正向认知与评价的一种稳定性格特征,与其他人格系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自信作为一种重要的人格特质,对心理健康与人格的健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自信是一个多维整合的复杂系统,包含自我认知与评价、情感体验等成分。大学生通过完成了平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大激发了潜能,提高了对自身的正向评价,从而有信心去努力追求自我实现。

4 结束语

心理拓展训练的形式是不拘一格的,随着目标人群的不同、训练目的的不同,可以开发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但万变不离其宗,心理拓展训练的宗旨是为锻造个体成员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挖掘潜能、发挥创造力、培养个体的团队精神、熔炼完美的团队。在高等院校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大有裨益,但其推广需要各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推动与大力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