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台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二人台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传承

特木其勒

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院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二人台孕育在晋陕冀,形成在内蒙古,发展在六省区,距今已有130年至150年的历史。这一戏曲剧种汇集民歌、舞蹈、曲艺、戏剧等多种文艺表演形式二人台艺术作为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传统文化品种也受到国家、学界、艺人群体和受众群体的共同关注,开始在多个层面进行挖掘、保护与复兴。

关键词:二人台;历史演变;现代传承

前言

从形成看,二人台凝聚着晋陕冀甘宁人民北出塞外垦荒屯田、经商习艺借以谋生的厚重历史情缘。二人台演绎的内容主要以描写劳动生产、揭露旧社会黑暗、歌唱婚姻爱情为主,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另有部分民俗故事和历史故事。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也叫“二人班”,是起源于山西,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多地区的地方戏曲剧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双提高,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渐被外来的新兴事物所充斥,传统戏曲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二人台的受众群体也逐渐老化,生存空间日益萎缩。


1二人台进校园

1.1二人台进校园的精神内涵

二人台进校园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为二人台艺术的当代传承与传播、发展与创新培养更多的受众群体,然而就目前而言,在校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对二人台艺术产生浓厚兴趣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学生群体的成长期正值二人台艺术被新兴电视、电影、网络媒体文化冲击的时候,学生缺乏与二人台艺术长期接触的机会。当下采取二人台进校园的举措虽然可以增加学生与二人台接触的机会,但是没有文化复兴作为其精神内涵对学生进行推广是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文化复兴可以作为学生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媒介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品种的兴趣与爱好,使学生逐步产生对传统文化品种的认知与情感。优秀传统文化只有全方位融人国民教育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才能有长久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二人台艺术是内蒙古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种,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传统的二人台经典小戏《走西口》《打金钱》《转山头》《拉毛驴》《摘花椒》《卖麻糖》等剧目都蕴含着当地人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既有风俗性的作品又有历史性的主题,对这样一批二人台优秀剧目的传承与传播正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俗、历史、人文特征等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标识的因素的复兴。通过接触这些作品,学生既能欣赏传统的二人台艺术的艺术特色,又能从一个个小故事中了解过去的历史与风土习俗,加深对传统文化相关领域的情感,成为稳定的传播者和传承人。

1.2二人台进校园的重要途径

文化复兴是国家的战略方针,具体到实践中来就是要复兴散落在中华大地各个角落的优秀传统文化。二人台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品种在当下得以复兴是响应国家文化复兴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复兴二人台存在多种手段与多种途径,二人台进校园可以说是一种既重要又便于实施的途径。这是因为复兴二人台需要从三个方面人手:一是复兴二人台的剧目,二是复兴二人台的从业者,三是复兴二人台的受众群体。二人台进校园主要是实现二人台的受众群体复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未来的二人台从业者复兴提供人力保障。对学校而言,二人台进校园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校的历史文化氛围。目前二人台进校园最常采用的形式是以剧目表演的形式通过讲座、演出等形式进入学校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二人台的艺术魅力。这样不仅对学生展示了二人台的各种功夫,还能让学生在剧目的故事情节中感受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学生较为熟悉的京剧不同的是,二人台的唱腔和念白都是学生心里的“此地话”,演员一开口就能瞬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容易让学生通过演员的表演而身临其境,通过语言的亲近感快速引发学生对二人台艺术的兴趣。对二人台艺术而言,践行“戏曲进校园”的举措是实现国家文化复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二人台艺术的复兴不仅仅是艺术形式的复兴,更是与艺术形式相关联的历史、风俗、人文、民间故事、民间信仰等文化多样性的复兴,学生可以通过对具体的二人台剧目和小戏的欣赏了解内蒙古地区民间文化的历史样态,加深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2作品分析

笛曲《大青山下》发展了传统牌子曲的编排形式,抛弃了简单的重复旋律加花变奏,采用了A-B-A1的复三部曲式。A段是欢快、热烈的快板,徵调式,共32小节,是一个带有中段的二段式。a、欢快的前奏一响,就将人迅速带入到大青山迷人的景色中。作曲家用简单的音符赞颂了大青山辽阔宽广壮丽的美丽景色。Int中段:连续二十小结的双吐,是连接的中部,仿佛看到了大青山下鸟语花香生气勃勃的场景。b、是一个变化发展的乐段,一共46小节。舒展的旋律和内在的律动,再次向我们展现了大青山的美景,开启一幅崭新的画面。演奏时要注意:1、连音与吐音之间的区别,在旋律快速的流动中做到音断意不断;2、连续双吐音的吹奏要注意音色,手指与舌头密切配合好。B段是抒情的行板,羽调式,共21小节,采用筒音3吹奏,是整首乐曲中“二人台”音乐风格最浓郁的体现。情感极其充沛、感人至深,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述说着大青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演奏要注意:1、筒音3的音准,半孔5、1、2和升4的吹奏;2、装饰音技巧的巧妙使用,不能太过夸张,完美地与音乐融合,如花舌、上下历音、抹滑音等。装饰音使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二人台音乐悠扬抒情、极具歌唱性的特点。A1段是A段快板的变化再现,共52小节,羽调式转为徵调式。因为有了慢板的情绪铺垫所以第三段在音乐情绪上更为热烈、奔腾。加上二人台伴奏音乐中竹笛特有的“飞指”(包括左手飞指、右手飞指)技巧,使乐曲情绪瞬间达到了高潮。

3《大青山下》的演奏分析

3.1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大量使用

打破了常规的强弱规律,使旋律继续向下发展的动力而且乐曲更加富有歌唱性。以2|4的节奏来说,都是一拍强,一拍弱,而切分节奏使强弱发生了反转,附点节奏(尤其是大附点节奏)也是如此,这样就给单调的乐句增添了很多趣味性。因此每个音都要注意轻重缓急、在节奏准确的同时更要注重乐句中音与音之间的强弱关系。例如整个A段快板中的切分(161、532),大附点(6.1、3.2)配合着倚音、滑音的装饰和欢快的节奏,使得整个快板包括再现段,都十分俏皮、灵动。

3.2上滑音下滑音形成的滑抹音,也是本首乐曲中最具风情的装饰技巧

它具有幽默、诙谐的声响,能与主旋融为一体使之更加丰满、情深意切。快板中的滑音主要是为了万方数据马海婷:乡音乡情68塑造形象,表现情绪,应该以轻快为主。演奏时要注意速度和手指内在的韧性,配合气滑音的使用,使乐句圆润有味道。慢板中的滑音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乐曲的歌唱抒情性,要求演奏者要把手指和气息做到很好的控制。这里的滑音较之于快板,要放慢速度,做到渐开渐闭时,手指的幅度要大。气滑音只能在一开始使用,长时间的音符停留就需要腹部的强大支持,配合腹震音的恰当使用,才能传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以及浓郁的“二人台”风格。乐曲情感的表达,只有加入适合的技巧,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而不是简单的重复使用。

3.3吐音

单吐在整个快板演奏当中,不仅要突出欢快跳跃的感觉还要有内在的粘连感,因此演奏要注意舌头的软吐,连与断自然的切换。例如55小节到58小节,连续do和la之间的转换,要注意音准和粘连的感觉。除了要有单吐的点奏之外,还可以加上半孔滑音的吹法,使整个连接段在乐曲的情感转折上有更好的表现。双吐的演奏不仅要时刻保持吐音的清晰,还要有连绵不断的感觉,做到内连外吐。配合力度的起伏变化,强弱对比的使用,使短短的几个双吐小节在整个快板的演奏中如点睛之笔,灵动活泼,如谱例1。

结束语

“在走西口那个年代,来自晋陕冀的人们白天干活劳作,晚上聚到一起,用自娱自乐的方式解除一天劳作的烦闷,并通过这种艺术形式体味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现在二人台进校园与文化复兴既有宏观层面的从属关系,又有微观层面的民族团结交融的关系。文化复兴的国家战略为二人台等地方戏曲剧种进校园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愿景,二人台进校园的实践又为国家文化复兴的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实践依据,为国家文化复兴的早日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肖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戏曲进校园教学与实践研究[J].文化产业,2021(23):1儿一112.

[2]张伟品.戏曲进校园的“固本”与“守正”[J].人民论坛,2021(21):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