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至善品行的“一体化”班会课构建的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学生至善品行的“一体化”班会课构建的策略初探

杨泳河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 福建晋江 362200


摘要:班会课具有集中化与多样化的特征,体现为:人员、时间、场地、主题等要素的集中化 以及论辩型、讲座型、拓展型、综合型等课型的多样化。班会课作为品行提升的重要阵地,需要构 建“一体化”班会课课程体系,建设“一体化”班会课的课程资源,探究“一体化”班会课课型类 别,探究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反馈体系。

关键词:至善品行 班会课 一体化



“班会课一体化”是通过班会课的途径,集中师生,集中时空,依据中学生活的特定阶段,探索学生品行提升的具体内容,从而确定主题,集中给养,重点建设。我们坚持“三年一体化”,通过系列化的班会课程,提升学生情感价值、学习品质、规则意识等方面的品行培养至善的平山人。具体来说则指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知识基础、能力层级以及学生学习特定时段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学生的主观心理环境等,将至善品行提升的目标设计在一节节班会课中,使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需的品行,形成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而逐步规范与引导自己往后的社会交往与社会融入。

一、构建课程体系,建设至善品行主题内容系列

  1. 构建“班会课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成长需要,确定不同发展阶段的品行提升点,从而构建科学严密的课程体系。把三年的主题班会与育人目标整合,让育人目标分层次、有阶梯地呈现在各年级的主题班会中,体现“三 年一体化”的课程理念。



  1. 建设至善品行主题内容系列

中学生活和学习历时三年。每一学年、每学期,学生身体和思想发育阶段不同,学习内容和程 度特点不同,我们要根据至善品行提升需要,合理设计班会课主题。

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主题,师生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班会课上,各种形式的交流,各种 形式的呈现,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从而滋润学生的情感,涵养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品行。

如:班会课三年主题教育系列表

修身→至善品行:规范、文明、立志、进取初一设计主题:

  1. 初中生的形象应该怎样塑造(学习《守则》《规范》)

  2. 正确认识和愉快接纳自己(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

  3. 学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目标

  4. 告别童年,走向青春

  5. 美丽的校园靠大家(美化校园,优化校容校貌,搞好校园清洁卫生) 高一设计主题:

  1. 当我走进平山的时候(原来的想象,现在的感觉,希望学校如何发展——爱校教育)

  2. 高一新生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学习适应等)

  3. 高中生的形象应该怎样塑造(学习《守则》《规范》)

  4. 新世纪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明确学习目标)

  5. 抓住今天,做今天的主人(珍惜时间,发奋学习) 齐家→至善品行:合作、沟通、尊重、包容

初二设计主题:

  1. 敞开你我心扉,畅抒青春情怀

  2. 一滴水与大海(个人与集体关系讨论)

  3. 我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关心他人与自己,通过对别人的要求,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4.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5. 男女生如何友好相处高二设计主题:

  1. 如何看待集体生活的摩擦

  2. 我为班级尽了一份力(优化班建设)

  3. 我喜欢什么样的朋友(关心他人与自己,通过对别人的要求,来发现自己的不足)

  4. 悦纳自我 完善自我

  5. 我的青春我的心——如何有效排除异性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走天下→至善品行:担当、感恩、规划、梦想

初三设计主题:

  1. 学会感恩、学会付出(感恩教育)

  2. 十六岁,我长大了

  3. 愿我们的校园更美丽(爱校教育)

  4. 铭记责任 放飞自由

  5. 理想信念教育高三设计主题:

  1. 我的责任(在家、在校、在社会上,享有哪些权力,应尽哪些义务)

  2. 通向成功的阶梯(学习经验,方法介绍)

  3. 我将这样对待生活(人生探讨)

  4. 中学生激动人心的一笔(最后的冲刺)

  5. 我为母校留下什么(告别母校前的贡献) 二、形成课程资源,开设至善品行的校本课程

首先,确定项目组主要成员。德育条线研究队伍以校长为领导,德育处主要负责实践操作,年 段长班主任参与,共同研究。

其次,确定班会课经典主题。以提升学生情感价值、学习品质、规则意识为主旨,研究学生身 心发展过程中必需的及时有效的班会课主题,组织各年级参与实践研究。

再次,建设和完善项目资源。强化共育资源,库的建设,形成“师长、家长、学长”的“三长” 教育资源。

最后,总结提炼并行之成文。建设“班会课三年一体化”的项目课程,形成平山特色的班会课德 育校本课程。

此外还可以强化共育资源库的建设。定期建设、不断完善共育资源库,构建“师长、家长、学长”的“三长””教育资源。根据学生成长节点的品行提升的需要灵动开设“午间小课堂”,让学生接受“润物无声”的浸润与感化,形成互动式的学习模式。

三、探究课型类别,创设至善品行的有效方式

学生品行提升的班会主题,结合考虑学生身心特征,合适的课,可以使班会课达到理想的效果。 论辩型班会课。借鉴辩论会的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命题的正面、反面、辩证面进行,

调动学生充分思考、深度解析、在讨论中有所悟有所得。如:帮助别人与保护自己等。

讲座型班会课。主要由一个或少数几个主讲事先定主题、备好课,一讲到底的形式。学生也可

以在讲座结束时进行提问,主讲人再明确。如:理想•远行等。

拓展型班会课。确定品格提升的内容,主要采用课外小组活动的拓展形式使学生在活动实践中, 有所见,有所为,有所悟,有所得。如:挑战自我,理想的力量等。

综合型班会课。集中采用说、唱、辩、演等多种形式在各种情景再现,集中讨论、远景展望等环节中,在正反面的对比中,学生明是非,自觉进行自我提升,形成优秀品格。如:文明在我心,当 担•责任等。

四、探究多元评价,助推至善品行的科学有效

在具体品行提升的班会课中,学生的思想行为有没有改变?品格提升的目标能不能实现?需要 探究多元化、多样化、过程化的评价反馈,促进品格提升的过程更科学更全面。

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以前单一的班主任评价角度,引导学生、老师、家长共同评价。从各个 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的言行,感受学生的思想变化,从而给出具体客观的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观察个体学生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査,分析研究数据;开展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交流;采用周记进行主题交流;进行学生成长跟踪,获取动态的成绩反馈。

评价反馈过程化。采用过程评价的方式,在动态的过程中,观察学生品格提升的具体落实及时 了解与反馈,及时调整与改进,促进品格提升的过程更加科学而有效。

总之,利好班会课这一班级管理的前沿阵地,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至善品行。我们需要全面理 解和把握教育教学过程,及时总结,并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同时洞察教育情境的变迁,精心设 计,完善过程,积累成果,帮助学生成长成才。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20 年度立项课题《基于至善文化的“三年一体化” 班会课构建的实践研究》FJJKXB20-722 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