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5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虞慧

湖南省常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415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伴随着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突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保工作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对此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以使社会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能够良好的改善生态环境。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就是为了实时掌握监测地区环境的动态变化,以及时发现环境保护中的问题,进而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充分重视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但是在新的环境形势下,有关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环境监测及其质量管理方面的有关内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新形势;质量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

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和生态环境存在密切的关联,自然环境中的大气、水源、土壤、动植物等的发展变化关系到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为了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要全面掌握,开展环境监测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所以,不断强化环境监测工作,使监测质量管理水平得以提升,这样才会更好的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以往的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借助专门的监测设备对生态环境监控区域的指标进行调研分析,从收集的相关数据中计算有关环境的指标数值,与标准值范围进行对比,以此来了解监控区域的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这种方式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已经不符合实际需要,监测的质量和效率都无法得到可靠的保证。因此,需要深入分析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出科学的应对方案,最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

1.环境监测方式及作用

1.1监测的方式

1.1.1定点监测

这种监测方式在整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中非常关键,主要是针对存在重要污染源的地区、特定环境污染区等地方进行污染物监测,这样根据获得的数据就能分析被监测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以及污染物变化情况。如果环境监测数据出现异常,根据定点监测方式得到的数据能够分析预测污染物变化的趋势,这样能够为后续的环境治理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

1.1.2研究性监测

这种监测方式在传统的环境质量监测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借助相应的设备对特定地区的环境评价指标进行监测,将获取到的数据信息与正常范围内的数据值进行比较研究,通过研究性的分析,得出监测地区环境质量状况,方便后续顺利开展工作。

1.1.3监视性监测

这种监测方式是现阶段比较常规的一种环境监测形式,主要是利用监控系统,在定期监测的基础上,结合定时、定点方式对环境监测地区的污染物指标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分析,这样被监测地区的污染物指标变化情况就能够根据实时获得的数据分析得出,为环境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参考。

1.2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作用

1.2.1能够帮助完善建设环境污染预防机制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主要是针对大气、水源、土壤等的污染进行治理,借助环境监测手段,可以帮助完善建设环境污染预防机制[1]。具体进行监测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相应的监控系统获得数据信息,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实时获取的,所以即时性和精准性较高,这样能够为污染治理提供重要的支持。同时,通过监测,对污染物含量以及污染范围等指标进行全面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制定出科学的防污染方案。所以,不管是对大气环境、水环境还是土壤等的监测,都能够及时掌握有关环境的质量状况,这样后续在完善建设防污染制度体系时才会有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

1.2.2能够帮助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很大程度上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关联,虽然社会经济得到了进步发展,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们未来的生产和生活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环境监测工作能够实时对环境数据进行监控分析,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及时治理环境污染,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1.2.3能够避免出现污染突发事故

工业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较大,特别是会出现一些突发性的环境污染事件,在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事件后,还会产生后续一系列的影响,给社会造成较大的损失。而通过有效的环境监测工作,能够较好的预防突发污染事件,起到良好的预警作用,对突发事件可以快速响应,加快污染治理速度,降低环境污染带来的影响,使污染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相关概述

2.1内涵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的监测时,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精准性而实行的一系列举措,其中包含监测地点的设置、数据的收集、数据分析、监测报告形成、数据评价等内容。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提升环境监测工作的成效,进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近年来,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国家也从战略层面发布了一系列的举措,环境监测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监测的质量和效率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不过在新的环境形势下,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上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有效应对。

2.2新的环境形势下开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环境监测,通过对区域环境指标数据的收集、整合以及分析,得到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环境治理提供有效的参考[2]。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就,综合实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较大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逐渐突出。为了能够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需要充分重视环境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从思想认识方面建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并且对有关的环境监测工作加强质量管理。以往的环境监测工作方式比较单一化,而且技术也不够先进,对于目前一些严重污染的情况,很难获得好的监测效果。而且监测方式的不足,使得环境污染数据的收集和监测都只是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这样获得的数据信息容易存在较大的误差,监测最终的结果参考价值有限,所以,需要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以提高对环境监测的效果。另外,现如今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复杂性提高,外部很多影响因素会影响环境监测的效果,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可以在监测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异常情况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这样监测工作的质量水平就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2.3新时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人们的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所以有关环境监测的内容增多,监测工作任务更加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以往的环境监测内容显然存在不足之处,而出现了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后,可以较好的改善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下,比如自动检测技术,环境监测站点工作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比如常规监测、委托监测以及自动监测等,因而以往的质量管理要求已经无法和当下的环境监测工作相匹配。对此,为新时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原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前提下,依据工作内容的不同,给出不同的质量管理方法,以形成完整的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监测质量管理新要求,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提高环境监测的全面性,进而保证监测工作的真实有效性。

3.新时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况

3.1质量要求不断提升

在国家的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环境监测由国家建立健全有关制度,而监测机构需要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和真实性[3]。所以,对环境监测质量要求主要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和真实。而监测数据的质量和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准则有较大的关联。在新的环境形势下,我国针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在法律法规方面不断完善,其中有关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判定给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也有在有关法律解释中将出现监测数据虚假行为放在刑事案件方面进行处理。另外,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求是提升相关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国家在有关环境监测体制改革以及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方面的意见中,对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监管能力上做出了制度方面的安排。

3.2质量问题突出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环境监测体制方面也在逐步进行改革[4]。《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发布后,改变了以往以政府相关部门的环境监测机构为主进行相关监测工作的单一化模式,社会化的环境监测机构得到了迅速发展,从而形成了环保系统监测机构和社会化监测机构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新局面。但是在这一环境形势下,有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也逐渐暴露出相应的问题,以环保系统为主导的监测机构,由于体制的影响,监测人员在工作主动性方面存在不足,使得监测质量的提升受到制约。而社会化的监测机构,因为监管机制、市场发展环境、社会诚信等方面的缺陷,使得监测质量也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从各级有关机构的调查情况来看,我国环境监测质量问题还较为突出,环境监测质量形势不容乐观。

4.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1质量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

在新的环境背景下,我国已经形成了多级环境监测机构,在此基础上进行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5]。但是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看来,有关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制度体系中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对实际工作的落实产生不利的影响。具体来讲,首先,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内容较为单一化,缺乏动态管理体系的建设,在环境监测中,针对环境指标的动态变化缺乏有效的制度体系进行指导,而相关人员在监测的自主性方面缺乏意识,进而影响了最终的监测质量管理成效。另外,人才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缺陷,环境监测人员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针对工作人员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没有明确完善的制度依据,使得具体工作落实存在不足。再者,监测质量管控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各项工作的开展可能存在交叉,管理制度方面不够完善,在实际执行工作任务时,就容易出现混乱,进而影响最终的工作效果。

4.2技术设备先进性不足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各领域都在逐步进行技术革新,在环境监测工作方面,技术和设备的有效使用,也能提升监测质量[6]。但是,从目前的具体情况看来,一些环境监测机构在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用的技术手段和设备都较为落后,因而影响了监测工作的成效。一些技术在监测工作中并没有全面的发挥效用,而且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环境监测工作使用的技术和设备都较为落后,基层地区没有引进新型的监测设备,环境监测的模式仍然沿用以往的,有的设备已经老化,使得环境监测工作有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使监测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难以达到监测质量标准要求,对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

4.3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不足

现阶段的环境监测工作在技术水平上相较以往提高了很多,所以相应的对工作人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综合型的人才需求增大[7]。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综合型人才较为缺乏,同时现有的工作人员综合能力较低。环境监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要求没有全面了解,自身专业能力较差,对新技术、新设备掌握不足。环境监测机构没有制定完善的人才培训计划,在岗的工作人员自身知识和技能难以得到及时更新。另外,一些工作人员自身工作的主动性较差,职业素质不高,所以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应急反应能力不足,理论水平和实际的操作技能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不符合当下环境监测对人员的能力要求。所以,要想提升环境监测质量水平,就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4.4资金投入较少

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工作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费用,近年来,环保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也增加了环境保护和监测方面的费用投入。然而,环境监测工作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设备做支撑,所以在设备、技术的引进、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成本耗费较多,总体来看资金费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口,所以环境监测中的设备维护和更新不够及时,因而对监测工作的执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4.5设备维护和现场采样质量管理存在问题

实际的环境监测工作中,使用到的设备仪器较多,设备所处的环境以及维护情况都会对监测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开展环境监测时,一些监测机构在设备仪器的检定和校准工作方面存在缺陷,现场环境条件较差,没有进行及时的检修和养护,设备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因而使监测数据结果产生较大的偏差。另外,在现场进行样品采集时,设备需要进行检查和校验,这项工作没有引起重视,对后续的监测工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再者,采样的过程中,对现场的环境情况需要有全面的了解,并制定出合理的采样方案,但实际上,采样方案内容还不够全面,采样点设置、采样时间段选择等方面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环境监测的数据结果会产生较大的偏差,这样数据的真实性不足,对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也就无法提供可靠的参考。

4.6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在环境监测的质量评价工作中,有关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具体表现,首先,有关监测主体、监测过程以及监测价值等方面,相应的评价要求、评价指标以及评价标准不够完善,使得监测质量评价工作不够合理。另外,在评价指标的设置方面不够完整,评价方式较为单一化,没有结合定量和定性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对于监测结果是不是准确的,也没有深入的分析,所以,监测质量评价工作难以发挥出有效价值。

5.新时代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应对措施

5.1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

通常来讲,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这样各项工作才能在规范的指导下有序的进行。在监测过程中,因为可能会出现突发的环境污染事件,因此,需要构建部分动态管理机制,固定管理体系和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形成完善的监测管理体系。

在优化体系结构时,首先,针对固定监测管理体系,对其中存在的部分细节问题进行完善,比如环境监管的指令、监测精度以及监测反馈范围等方面的适当调整,对其中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加强监测,以使各相关部门之间形成高效的配合,方便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反馈,这样能够将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找出来,并有效解决。另外,对监测体系中各个环节中的关联进行强化,提升组织协调能力,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效用。再者,针对动态监测体系进行完善,主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对基础监测数据进行全面获取,并在固定监测体系的基础上,建立针对性的动态管理体系,以更好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进而达到更好的环境监测成效。

5.2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进一步规范环境监测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还需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健全。具体来讲,首先,需要总结分析以往监测工作中存在风险性的问题,对制度内容进行改善。另外,监测机构需要从自身具体情况出发,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并重点关注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根据实际工作中制度的执行效果反馈进行不断补充完善。并且对监测质量控制方案进行细化,保证相关工作的可操作性。再者,完善环境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监督环境监测过程中各项工作的要求、控制手段等是否都得到了确切的执行,并且合理的评价监测质量效果,以形成质量管理、评价、检验一体化的管理制度机制。最后,需要健全人员管理制度,对岗位职责、人才培养和引进、职位调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完善改进,并结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客观评价工作人员在环境监测中的能力,这样促使环境监测整体质量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5.3积极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设备

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环境监测工作的复杂性逐渐提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监测质量管理效果,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设施设备是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条件,借助设备和技术手段,环境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可以有更有力的保障,这样为后续的环境治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般来讲,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针对水资源、大气、土壤、固体废弃物以及热污染等,不同类别的相应指标需要实现实时监控,才能为环境防治工作明确目标。基于监测对象特征的多样化,在对污染物进行监测时,可以引入不同的技术手段和设备,进而提升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另外,可以依托大数据技术、网络技术等建立统一化的监测平台。将各个监测环节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中,这样可以实现全方位的环境监测,保持监测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进而提升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建立和应用功能全面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以实现对污水水质、空气质量、CEMS废气等的不间断自动监测,系统可以进行自动采样,并且对其中主要的污染因子进行在线监测,经过数据的整合、分析以及反馈,为相关人员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这样根据在线监测系统中的数据分析结果,就能够实时掌握被监测地区的各类环境指标变化情况,为环境污染预防和治理工作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5.4提高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

在新的环境形势下,各个领域中都出现了新的技术手段,使得工作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环境监测工作来讲,当前的形势对相关人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对环境监测专业能力要过硬,同时还能够熟练掌握最新技术和设备操作,这样工作的整体成效才会得到良好的提升。所以,环境监测单位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对工作人员加强培养,以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的能力水平。具体来讲,首先,需要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将培训内容分为监测专业技能和新技术学习两方面,工作人员分批、分段参与培训学习,以提升其技术能力。其次,需要加强相关人员思想方面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质。再者,完善有关人才选拔标准,在组建人才队伍时,注重对相关人员综合能力的考查,优化整体队伍水平,这样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就能够最大化的降低人为因素对监测质量的影响。

5.5加大投入,建立专项资金

环境监测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在技术和设备等方面有足够的支撑,这就需要在资金方面获得充足的支持,这样不管是技术设备的更新,还是高素质人才的引进,都可以使用专项经费,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成效。所以,国家需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以便使监测机构在技术、设备以及人员方面进行更新。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专项经费,同时安排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进行管控。监测机构有了专项经费支持后,需要合理利用,对设备技术、人才的引进、设施维修的各项费用进行科学的规划,并对实际使用经费情况进行公开,接受监督,防止专项经费另挪他用。此外,也可以尝试性地与污染企业以及各环保单位展开合作,进一步拓展资金来源渠道,这样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环境监测工作就能够得到更加高效的落实,进而提升质量管理成效。

5.6强化监测设备质量管理

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涉及到很多的设备仪器,监测质量效果和设备管理存在一定的关联,所以,为了有效提升监测质量管理成效,需要强化监测设备质量管控。对于使用的设备仪器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定和校准,同时,对设备检定和校准要规范执行有关的核查程序,确保设备仪器能够良好的运行。另外,根据设备仪器的特点、操作环境以及使用频次等,对其检查周期进行合理的设置,一般来讲,都是按照3个月或者半年为一周期。设备仪器如果需要重复使用,上一次使用完毕后,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清理和复位,防止样品相互之间产生污染。再者,对于环境监测过程中使用到的设备,要对其性能和使用年限进行科学的管理维护。定期对其送检,并结合设备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维护,同时记录好有关的维护信息,以便后续进行核查。在设备仪器使用前后进行精准的校验,确保其性能可靠,这样监测得到的数据信息才会更有参考价值。

5.7加强监测现场采样质量管理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需要进行样品采集,这是了解环境质量状况非常基础的工作,所以,为了能够提升监测质量水平,就需要加强现场采样的质量管控工作。具体来讲,在现场进行采样之前,需要对现场的情况有全面的分析,并了解采样的具体目的和要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预先到现场进行调研,设置采样点和采样时间段,制定出科学的采样方案。通常来讲,采样工作中,包含采样使用的方法、监测内容、人员配置、使用的设备、采样时间、样品记录和运输等,完善的采样方案能够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另外,采样时需要严格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例如,对水样进行采集时,水环境的有关信息要全面了解,同时合理的设置采样点,并明确具体的监测内容,选择合适的设备仪器。再者,现场采样的过程中,需要两个监测人员在场,初次采样之后得出数据,还需要进行二次采样,复验相关的监测点,以避免样本污染或者监测误差的出现[8]

5.8对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健全

为了使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获得更好的成效,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以获得精准的评价结果,这样通过结果反馈,就能够更好的完善监测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和优化,进而提升整体的监测工作水平。实际工作中,需要对评价指标进行合理确定,由于环境监测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对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完善时,要根据监测的重点设置能够全面概括整个工作情况的指标,对工作的不同环节、监测流程进行科学的评价,及时了解各个环节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采用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便于进行监测和质量控制。另外,在落实评价工作时,应当建立相关技术指导规范,统一质量控制标准,对监测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并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建立,深入开展监测结果精确度、不确定性的评价,保证有关监测质量得到全面评价和管理控制。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而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基础,所以,需要引起充分的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环境监测工作的技术水平在逐步提升,为环境保护作出了相应的贡献。但是,面对新的发展形势,环境监测工作也逐渐暴露出一定的问题,使其质量管理成效受到不利的影响。对此,环境监测机构需要对其中的问题深入分析,并结合当下的形势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应对,从而有效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成效,以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龚亚丽.试论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区域治理,2019(43):3.

[2]张晓彤,裴琨,李根利.试论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9):1.

[3]吴转璋.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8, v.30;No.143(06):151-152.

[4]吴锦英.新形势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20(20):2.

[5]杜翠娟.新形势下污染源监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J].环境与发展,2019,31(6):2.

[6]丘辉.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J].清洗世界,2021,37(9):2.

[7]梁建敏.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分析[J].环境与生活,2021(11):4.

[8]陈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监测质量问题与对策[J].山西农经,2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