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策略

梅昊庄

重庆市水利港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401120

摘要:航道整治能够保证航道具备足够的通行能力,为其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在进行航道整治的过程中,无论是对于水体的扰动还是对于水域面积的占用,都可能会导致工程区域内岸线性质等方面的变化,影响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文章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航道整治工程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为航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道整治工程;水域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1航道整治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道生态环境影响

在生态环境专业领域上水域环境包含水体与周边土体,其中土体就代表了水道。航道整治工程进行施工时,一般会进行沉排、抛石、抛投透水框架等施工行为,此类施工行为均会在水下形成建筑物,并将水域环境与局部水道环境阻隔,在此影响之下水道土体容易出现硬化干裂,同时也将水生生物与陆地分割,打乱了原有的生物链平衡,容易造成水域生态环境恶化。此外,在此类施工行为之下,还可能造成水道土体的形态变化,变化对于水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性质不定,但总体恶劣影响程度要大于良性,例如在形态变化之下,水道土体出现塌陷、流失,不断地进入水域环境,此时不但使水域环境受到了污染,还会影响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

1.2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在航道整治中,无论是沉排、抛石还是其他施工作业,都会对施工区域内的水体造成扰动,导致水体中悬浮物的浓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升高,引发水体理化性质恶化的问题,部分浮游生物的数量可能会减少。而相关实践证明,水体中如果存在过量的悬浮物,会导致浮游动物食物过滤系统的堵塞,在摄入大量泥沙的情况下,滤食性浮游动物可能会因为内部系统紊乱而大量死亡。另外,悬浮物浓度的增加也会导致水体透光率的下降,阻碍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导致其生物总量的下降,而这样又会进一步减少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数量,最终可能引发整个水域生态系统的崩溃。

1.3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生物是一种生存在水体底部的生物,其运动能力不强,因对捕食生物的主要方法在于天然的遮蔽物,但是在面对航道整治工程这种人为影响时,天然的遮蔽物难以起到作用,容易导致底栖生物直接被掩埋或者受重击死亡。底栖生物在各大水域环境当中均有存在,其在不同的航道整治工程过程当中,受到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所以难以在普遍视角下对此进行定论。

2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建议

2.1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措施

一方面,加强施工期间的管理,严格遵照国家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对施工期间的水域行为进行良好的监督和管理,减少各类作业对于鱼类造成的伤害。在工程开始之前,通过BIM技术结合超声波驱鱼等手段,对于附近密集的深潭、回水区进行区域作业,从而减少鱼类受到的影响。严格控制施工的时间和施工的次数,尽量减少施工船只的往返,注意各项工程活动的生态影响,强化渔政保护水生物资源,限制捕捞的船只,开展鱼类的增殖放流活动,对于重点的保护鱼类进行合理的控制。另一方面,对鱼类的保护和修复,还要采取低滩修复方法,设置更多的黏合剂、泥炭土、腐殖土,配合高滩修复方法进行填充。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人工鱼巢修筑的方法,为鱼类的产卵和洄游提供良好的环境。

2.2引入生态工程材料

技术人员可以在航道整治工程中采用钢丝网护垫结构护坡,选择强度较高且具备良好耐腐蚀性的钢丝编织网笼,在内部充填石料,这样的护坡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透水性,能够有效适应水体的长期冲刷,不容易出现岸坡变形的问题。另外,粗糙的网垫表面更利于泥沙的附着,撒上草籽后还能够长出草皮,实现对工程周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同时,可以引入生态工程材料来改善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与一般工程材料相比,生态工程材料具有一些显著特征:①柔韧性。材料以网状为主,适用于不同基础的沉降工程。②整体性。借助网状材料的缠绕,能够将相邻单位融为一个整体。③亲和性。多孔结构使得生态材料具备良好的透水性,可以直接与河流进行物质交换,避免对水域生态环境自我修复能力的不良影响。

2.3合理调整施工方案

对于建设单位应该设定专人处理工程施工单位与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问题,监督在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的实际情况,对于涉水施工作业的时候尽可能避免在洄游期施工,减少工程施工对鱼类繁殖的影响,但是机械噪声可能对鱼类有干扰,所以尽可能地避免清晨和江水大幅度的上涨,如果无法避免的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冲量、能量的传播。工程建设会对周边的区域的鱼类资源和施工区域的产卵场造成一定的损失,工程河段水域环境将产生改变,所以施工前应规划和设计对工程区域生态进行恢复,减少水生生态的影响,施工以后应尽可能地对水域生态环境开展修复工作。

2.4合理安排施工进度

在开展航道整治的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施工进度安排,能够减少对于河道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例如,可以优先选择在枯水期进行水下施工,此时河水深度小,便于进行施工管控,如果配合装载能力较大的船舶进行工程材料的运输,也可以减少船舶往返过程中引发的水体扰动问题,减少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如果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必须计算好爆破影响区域和炸药的用量,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爆破方法优先选择毫秒延期爆破,减少冲击波和碎石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如果工期和条件允许,可以进行分段爆破,对施工区域内的水生生物进行驱赶,减少鱼类死亡的数量。另外,航道整治作业的施工,如沉D型排、抛石、抛投透水框架等涉水作业,应该尽量避开河段内主要鱼类产卵孵化的高峰时期(4~6月份),减轻施工对于鱼类繁殖的影响。

2.5生态修复措施

首先,需要将临时用地清理干净,复原表层土壤和植被。通过景观造景,采用草种喷射方式可以大范围复原植被。在造景期间,应从当地生态系统中选择丰富本土物种,避免因物种于单一出现存活率较低的问题。利用弃土进行浅滩吹填,可以构成湿地,营造良好生态环境。考虑到工程建设给鱼类等水生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应在开展生态调查基础上建立补偿机制,在与当地渔业行政部门积极沟通基础上适当投放幼苗。结合历史资料对区域水生生物演变规律展开分析,可以在典型河段创造适合水生动物栖息的场地,加速鱼类资源恢复,促进底栖生物恢复,使区域受损的生物链得到修复。此外,应通过修复围栏、监测水生态等措施及时发现和救治受伤动物,日常通过加强巡视、拦截等措施避免栖息地被打扰,逐步消除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结语:

总而言之,航道整治工程本身并不会引发河流水文情势的巨大变化,因此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实际上非常有限,工程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宣传教育、设置专项补偿经费、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引入生态工程材料以及开展生态修复等措施,减少工程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在保证工程顺利施工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江小寒.航道整治工程对水域生态环境影响探讨[J].中国水运,2019(12):102-103.

[2]郭东悦,孙无为,叶志坤,等.土工合成材料在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19(11):141-142.

[3]王元骏.聚氨酯护坡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标准化,2018(22):128-129.

[4]刘宝华.对提升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施工品质的思考[J].珠江水运,2018(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