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运检信息化建设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电网运检信息化建设探析

何红军

国网库伦旗供电公司 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 028200


摘要:电力工程建设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民对电力系统的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早期的电力系统随着时代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因此,国家每年都会拨出大量的经费用于电力工程建设,不仅逐年扩大电力工程的规模,也投入相当比例的资金对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进行改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建设中必将扮演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在电力建设上走出一条信息化道路来决定着我国在电力工程建设中能够走多远。

关键字:信息化;运检发展;运检管理  
一、信息化概述
信息化是指通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信息化依托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通过对所要研究对象的要素进行汇总,继而传到数据库。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普及,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工作进程不断加快,从而真正达到了科技造福人类的目的。
二、运检管理发展现状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设备数量与电网检修人员数量的配置比在逐步扩大,电网规模增长与运检人员配置的矛盾日益突出;特高压骨干网的快速发展, “ 强直弱交 ” 的电网结构给安全运行带来巨大压力,输电线路跨越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重要线路等事关公共安全和电网安全大计,在特高压长距离输电通道沿途,雷电、覆冰、大风、山火、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外力破坏引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因素将长期存在;设备状态感知仍以停电检修、离线试验为主;在线监测、带电检测、机器人、无人机等先进手段及数据利用率不高,针对这些现状要积极探索智能运检技术,提升人员素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抓住 “ 互联网 +” 的时代机遇,是电网运检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将三维技术、虚拟现实及计算机信息集成技术应用到电网运检业务中,对电网设备,包括变电站、输电走廊及地下电缆管网等进行三维扫描建模;通过集成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调度管理系统、运维监控系统,并且引进气象数值,接入雷、冰、风、火等专业系统数据,实现环境预警数据、立体巡检数据、不停电检测数据、设备评价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分析;提高运检效益,保障电网设备安全运行成为了运检业务的主流发展方向。
三、我国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现状

3.1分工问题不明确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用电的住家户也随之增多,电网建设的规模也在逐渐地扩大,这就使得电力系统日常的输电任务变得比较繁重。但是,从事电力工作的人员有限,特别是在电网运检岗位的人员是十分地短缺,所以就出现了电网运行的速度跟不上,百姓的用电量不足等现象,使得电网的运行安全质量大大降低。再加上,我国的大部分电力企业在运行安检结构管理上的安排不规范、合理以及工作人员的分工不明确等问题,致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
3.2现场设备缺少合理的管控
由于调度直接负责设备的管控,当故障真正发生时运检部不能及时获得设备故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抢修的时间和效率。由此可以看出,电网企业急需要构建一套运检管控体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产经营信息上传与发布、运检过程的控制、预警发布、指挥协调,为提高运检业务管控打下坚实的基础。
3.3管理方式不合理
公司运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般采用人工记录、人工跟进、不定期召集业务部门讨论解决的方法进行管理,这种问题管理方式会导致如下情况:对指标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往往停留在问题表面,就事论事,无法深究分析指标背后的业务问题和流程问题,形成常态化的分析机制,无法总结内在的原因及规律,指导并辅助公司战略管理决策,从而无法有针对性地提升管理水平,指标监控的效果有限;各部门之间信息壁垒仍然存在,跨部门、跨业务、跨流程的信息获取和监控较为困难,问题分散在各个记录人手中,无法实时全面了解公司经营管理相关问题及需要本部门参与的问题,无法实时查询问题解决进度和结果,无法有效通知及协调相关业务部门。
四、电力系统运检管理的有效方法

通过上述对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运检管理工作需要在管理方法方面进行优化。下面根据电力系统输电运检工作的实践情况,对几种常见的管理优化方法进行简单介绍,以提升运检管理工作的效果。

4.1严格执行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信息化管理也成为一项亟待实现的问题。因此,企业要根据电力系统输电运检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严格执行相关的输电线路运检一体化管理工作。就目前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运检一体化管理系统,为接下来管理方法的优化提供支撑。具体来说,管理系统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功能,才能够保证日常运检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2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智能运检体系通过构建电力物联网实现电网设备的状态分析,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手段开展设备异常诊断、风险主动预警和故障自动研判,提升了设备状态感知能力、主动预测预警能力及供电优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了设备本质安全水平。自体系运转以来,国网安徽电力特高压和密集通道设备“零跳闸”,迎峰度夏设备运行平稳,各项保电任务圆满完成。
4.3建立更加科学的工作机制

在运营阶段,需建立部门协同、部门会商、绩效考核等工作机制。积极增进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共同探讨在数据管理、数据应用方面的合作契机,与业务部门联合开展专题分析,在风险防御、异动治理方面实现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的“互促互进”。同时,信息平台通过为各业务部门提供专题分析工具,大幅减轻业务部门人工数据分析工作量,实现与业务部门的“换位思考”。除此之外,构建绩效考核机制,将压力传递到各业务部门,实现有效“深度融合”,保障运营信息化工作畅顺运转。
4.4加强沟通,培养技术团队
加强与业务部门和领导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也在工作内容之中。通过沟通,有效实施改革,在系统规划、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不断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程、规范,促进信息平台的规范化。使得信息部门实现“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因此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也会得到改进。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健全信息化的组织机构是对信息部门内部人网资源提出的一样重大任务。在电网企业,它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全能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为了培育这样一群人,就要求电网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网的技术人才。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迅猛更新,电力企业不断朝着信息化方向发展。互联网的应用,为电力建设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电力信息化建设在对外交流中易出现信息泄露或系统被不法分子恶意入侵等现象,因而要加强应用安全技术,继而为电力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晨,周婷婷.浅谈当前电力系统信息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