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转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以人为本 ,转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维

王战创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大庄镇观音堂九年制学校 7122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已经不满足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是在此基础之上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不仅要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何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便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以人为本;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维

引言:初中阶段的同学面临着较大的中考压力,大家把重心放于主要科目的学习,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导致教师不重视对课程的研究,无法保证课堂的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由此便突出政治的地位。所以,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思维,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从而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

  1. 加强情感沟通

初中阶段的学生因年龄的特殊性,身体和心理正处于发展时期,对待很多事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认知,在心理上更是渴望得到关注与表扬,在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的前提下,才会对学生产生兴趣。因此,应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融入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真正了解每一位同学不同的发展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收获快乐。在传统课堂中,教师通常是高高在上、说一不二的角色,学生要无条件的服务安排与管理,长久下去极易导致大家对课堂产生抗拒的心理。相反,如果教师比较受欢迎,擅长营造课堂氛围,便能够有效保证教学质量。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以及友谊能为自己的生活带来哪些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在先行讲述自身关于友情的故事,吸引同学们注意力的同时,也让大家更全面的了解老师私下的生活,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而后再让大家描述自己的好朋友以及你眼中的友谊是什么样子的,互相分享后共同讨论。教师通过引导式教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每个人都能有效参与进课堂活动,在加强情感交流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思想[1]

  1. 丰富教学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通常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多是教师先行讲解理论知识,让大家在反复的朗读中夯实记忆,枯燥的流程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无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长久下去很容易导致大家对道德与法治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授课方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课堂,制定出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活动,给他们带去丰富的课程体验。例如在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尊重他人》一课,教学目标是知道尊重的含义,懂得尊重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能够列举尊重他人的实际例子,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他人。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视频资料,讲述的是妈妈偷看孩子日记本的事情,有的同学认为妈妈可以随意查看孩子的任何东西,但是也有同学认为妈妈没有尊重孩子的隐私权。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组织一场小型辩论赛,持相同意见的同学为一个阵营,大家各抒己见,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最后由教师针对此话题进行总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对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人,无论处于哪种关系里,互相尊重都是第一准则。教师通过辩论赛的方式丰富了课堂活动,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在不断的探究中加深对本课知识的学习,以此保证了教学效果。

  1. 构建创意情境

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通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过多独自思考的机会,极易出现思想僵化的现象。为了改善这一点,教师应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大家在真实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以人为本的课堂就是要转换这种提问模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起到辅助作用。通过提问教师能明显感知到大家思维的变化情况,充分锻炼创新意识。例如在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生活需要法律》一课,教学目标是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的产生和发展,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为了加强学生对于法律的了解,教师可以讲述不同的法制故事,引导学生自行判断其中行为是否正确,用身边的事情进行举例,比方说上学快迟到了就选择闯红灯的行为,不仅危害人身安全,还触犯了交通规则,是不可取的举动。教师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情境,让大家利用所学知识自行判断,进一步加强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从而保证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2]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转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思维不仅体现在加强情感沟通、丰富教学方式以及构建创意情境这三个方面,还有更多行之有效的途径需要教师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加以深入研究和探索。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最终目标,那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将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

[1]张书哲.凸显以生为本,构建高效课堂——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探究[J].新课程(下),2019(12):164.

[2]李青峰.构建高效课堂,凸显以生为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改革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6):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