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7
/ 2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周铠铠

杭州普洛赛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社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紧密相关,林业资源在环境改善、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加强对林业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当前,国家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并且加大了对生态的保护工作,使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取得较好的成果,有效地抑制了林业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但是,林业资源分布不均、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专项资金投入等问题对林业生态良好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首先,随着植物造林项目的增加,森林面积得到较大的增长,但是森林资源量较少,人均资源比较少,且森林资源的分布不够均匀、森林质量并不是特别好,以至于森林竞争力所有下降。同时,林业总体发展水平较低,我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规模比较大,但是实际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与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其主要表现在片面重视人工造林,生态环境建设的结构配置缺乏合理性。由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不佳,很难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其次,缺乏完善的保护政策。完善的保护政策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但是,部分基层林业部门在政策的执行层面存不足,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对林地的用途不够清晰,发生问题的时候出现责任混乱,对于问题的判定界线不够明确,还有一些不合理的采伐问题,造成严重的林业资源浪费。由于相关保护政策的不完善,科技成果向生态保护成果的转化速度较慢。最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较低,生态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森林覆盖不够均匀,且覆盖率较低,甚至出现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现象。同时,林业建设规划缺乏合理性,没有结合当地特点以及本土树种,过于追求成林效果,甚至不惜大成本购买一些成活率不高的大树等,既破坏了其原来的生态体系,又增加了管护成本,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

2.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对林业的重视以及政府对林业资源保护的支持,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变得十分重要,通过结合当地的林业保护现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例如,在火灾多发的地区,应做好思想宣传工作,防止出现人为因素造成的火灾;在病虫害多发的林业区域,做好相应的病虫害防治宣传工作,有效地保护林业资源。其次,落实好相应的管理责任。从地方政府到基层,应做好统筹工作,履行好相应的职责,每一个部门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重视林业资源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真正做到人员到位,保障到位。同时,基层林业部门应加强与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的合作,严厉打击一些破坏林业生态等行为。

2.2合理规划林木采伐

首先,根据当地林业种植均衡发展需求层面出发,综合考虑林木的种植品种以及种植量,选择优秀的品种合理进行搭配。根据林木品种多样以及生态景观等,衡量森林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采伐保护计划,在保证林木采伐质量的同时,不会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影响,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既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够确保森林生态系统景观结构的平衡性。其次,实行采伐分类管理,非林业用地的林木可以由经营者自由采伐,只需要申请采伐许可证即可,对于林业用地的林木,则实行限额管理。同时,及时公布林业采伐限额相关政策,并公开采伐计划,如果有疑问可以书面质疑,由林业部门监督机构进行指导与监督,并公布处理结果。

2.3重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首先,在国家层面,应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机制,推动立法工作,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管,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并优化自然保护区的布局,解决以往遗留下来的问题,确保自然保护区功能正常。同时,合理划分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实行分类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从生态系统、景观等多方面着手,提升其精细化管理水平。其次,在地方层面,各地的政府有关部门应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修复,结合实地情况,以自然恢复为主,防止对其造成二次破坏,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有效检测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组织开展普查工作,加快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恢复。例如,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大青山自然保护区,为保护森林资源生态安全,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能力,设立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内部设施完善,相关技术人员按照相应的实施方案进行监测普查,对林业内的有害生物进行全方位监测与调查,每天早晚两次观察并记录虫情,拍摄了许多影像资料、制作一些标本,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获得了较为全面、准确的有害生物信息,为之后的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加强对林业生态的治理与保护

首先,林业资源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应注重对天然林的保护,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林业资源,应及时做好相应的修复工作,并且要开展植物造林工作,扩大林区的面积,提升森林植被的覆盖率,减少环境破坏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活起着重要作用,保护环境也就是保护人类,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核心,在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作用。由于森林的占地面积大,覆盖范围广,能够制造大量有机物质,森林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如果没有保护好森林和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也变得更加艰难。其次,在林业部门执行过程中,应先组建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政府应加强对林木加工企业的监管,制定良性循环的机制,保证企业遵守采伐限额制度,促进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制定林区防火机制,在端午节、清明节等节日重点进行盯防与排查,保证林区电话24h畅通,对于林区病虫害的防治,应采取科学化、合理化的措施,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相结合,有效进行防控,防治造成更加严重的损失。林区管理人员也应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林业资源破坏行为,并制定群众举报制度,通过齐心合力,共同完成对林业的保护工作。最后,积极转变林业的经营机制,现代林业应划分为两种,即产业型、事业型,前者主要带来经济效益,后者带来生态效益。同时,采取林农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加强林农结合,形成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例如林草间作等模式,实现经济、生态共同发展。并提升造林的规模化、多样化,发展苗木基地,建设经济林,采取各种方式,以林养林,林农还可以促进林苗、林果结合的方式,提升林地的经济效益。

4结束语

林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之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十分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还能够促进林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在目前的林业生态建设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对林业生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一定的限制,也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合理规划林木采伐,重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加强对林业生态的治理与保护,注重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优化林业生态系统,推动林业生态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爱芳.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12):138-139.

[2] 胡二利.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现状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J].种子科技,2020,38(17):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