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9
/ 2

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分析

喻媛 黄容俊

江西省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 宜春 336000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2020年7月份到2021年4月份,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进行分析研究,按随机表法分为比较组和分析组两组,分析组50例,比较组50例,分析组进行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组进行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分析组和比较组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分析组50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比较组50例患不良反应发生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数据组间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引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是麻醉科经常使用的神经阻滞,主要是针对上肢手术,比如手、前臂、上臂、肩部,甚至锁骨手术,都可以采用臂丛神经阻滞[1]。传统的定位方式对机体进行穿刺麻醉,医生可能需要几次穿刺才能成功,定位方法难度大,增加患者疼痛感并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现在随着超声的使用,可以达到精准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臂丛神经干的周围,而不会损伤神经。而且通过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成功率大大增加,损伤以及并发症都会减小。本文就将100例上肢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具体内容陈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2020年7月份到2021年4月份,我院进行上肢手术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为进行分析研究,按随机表法分为比较组和分析组两组,分析组50例,比较组50例。分析组患者中女患者25例,男患者25例,年龄在32~70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1.0±3.5)岁之间。比较组患者中女患者24例,男患者26例,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3.5±3.4)岁之间,一般资料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分析组进行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操作:选择频率在6MHz~13MHz的高频线型超声探头,以锁骨上锁骨中点为中心放置超声探头,超声探头长轴与锁骨平行。寻找锁骨下动脉,在动脉外上方可见臂丛神经,此处神经呈圆形或椭圆形、影像深浅不一如蜂窝状或筛底状。可在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深部见到第一肋骨和胸膜。如需获得进一步证实可向颈部滑动探头,可见神经呈连续性变化并逐渐转变为肌间沟处臂丛的表现。采用短轴平面内技术。患者头偏向健侧,采用3.5cm~5cm长22G针尖从探头外侧穿刺,对准臂丛方向,并始终保持与探头在一个平面,使穿刺针始终暴露在超声图像之中,针尖深度不能超过第一肋水平。针尖接近神经表面时注射少量局部麻醉药,药液包裹神经扩散即表明针尖的位置恰当,继续注射剩余药物,否则需变换针尖位置,药液围绕神经扩散即可,总药量15ml~20ml[2]。 比较组进行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操作:患者仰卧,患侧肩下垫一薄枕,头转向对侧,皮肤常规消毒铺巾。在锁骨中点上约1cm处用局麻药做皮丘,用6 1/2号3.5cm注射针头向内、后、下方向进针寻找第一肋骨,约进针1-3cm可刺中该肋,沿肋骨找到异感。无异感出现可沿肋骨扇形注药。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气胸,血肿,刺破血管,霍纳综合征)。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采用百分比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²检验,以数据差异 P < 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分析组患者中气胸1例,血肿2例,霍纳综合征1例,刺破血管0例,不良反应发生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4/50);比较组患者中气胸2例,血肿3例,霍纳综合征4例,刺破血管3例,不良反应发生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12/50),分析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比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组间比较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x2=4.6703,P=0.0306)。

  1. 讨论

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在麻醉领域的应用使外周神经阻滞的方式和质量发生根本性改变,高频超声引导神经阻滞的准确性和临床麻醉的成功率已经得到肯定。

我们采用的超声探头频率更高,显示的神经更清晰,在超声图像上,可清晰地观察到局麻药注射扩散和神经束被推动的过程,可判断局麻药是否完全弥散至神经周围。可以根据局麻药的扩散情况,采用了多个位点的神经阻滞。超声引导的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比较,操作时间更短;与传统技术比较,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根据创口的位置选择支配的神经分支进行阻滞或不同的神经注射不同时效的局麻药,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运动恢复

[3]。本次对100例上肢手术患者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进行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比较组进行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

总之,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定位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减低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建议临床大力推广引用。

参考文献

[1]刘涌.超声引导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6):694-696.

[2]王青华,赵艳东,陶 峥.超声引导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16):124-126.

[3]王 军.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超声引导与传统解剖定位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