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传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30
/ 2

新媒体环境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信息传播分析

李思奇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近年来,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层出不穷的各类网络媒体形成了“全景环绕式”基础信息传播环境。在大数据时代迅猛发展中,新媒体信息传播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发展的脚步逐步加快。网络化进程在国民对新媒体的运用性与依赖度上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媒体活动,这使新媒体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文章将逐步分析新媒体信息传播在上述“海量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可用之地。

一、基于大数据的新媒体传播

新媒体信息传播是在以“数字”为媒介的基础上实现的,它的传播结构特点由传统的单项式“一对多”结构演变为分布式“多对多”结构。如今主流意义的“新媒体”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广播、书籍、报刊、电视等媒介相比,其运用体现在数字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等方面。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利用技术手段将原本功能单一独立的电视、手机与互联网进行联结,从而让大众在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处理的方面更为便捷,如提供美妆教学的“小红书”,提供美食外卖的“饿了么”,提供即时交通的“滴滴出行”等App新媒体平台,在不同的产业给予使用者不同的需求。能够承认,新媒体给人类的便利也体现在数字化媒体的运用层面。第一,移动互联网推动了信息传播横向与纵向的发展。其传播的方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向利于用户社交的方向演进。较之传统单一的大众传播模式,人们现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更多信息。加之媒体本身符合大众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当下技术已经可以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信息处理手段获取用户的内容偏好情报,并最大程度贴合其“选择性接触”的需求。因而在内容方面,新媒体加速了“信息流广告”的推送现象。第二,大数据的价值绝非仅仅体现在数据量的巨大上,重要的是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对关键性信息加以判别,检验其重要程度,降低信息熵,减少信息不确定造成的缺失,并满足数据分析媒介的使用利益。然而,真实数据的判断和正确使用在变化多端的多媒体环境下,极难做到绝对真实与准确。用户浏览量、用户留存率、链接点击率、网页耦合度是衡量媒体传播速度和使用人群数量的一个指标。现如今,新媒体信息通过互联网进行多元化传播,在目前技术飞速发展的情景下,其优势与劣势并存,如下展开进一步分析。

二、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传播优势

1、新媒体更有竞争力

传播的两方面的优点为新媒体所特有,即人民既可以作为该信息的传播者,也可以作为传播受众,人们本身即为媒介,对得到的信息可以进行意见的表达,从而提升信息的参与程度。这种媒体运用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媒体的竞争力。和传统媒体相比,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公平公正。与此同时,大众对于信息内容的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即便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信息的传播过程中真实性会受到大众质疑的可能性,但是这点并不能否认新媒体信息传播为当下社会带来的价值。传统媒体会利用舆论导向性来传达某些信息,从而达成一定的目的。而在大数据时代,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形式不同,在社会性传播中受到的推动力较小,而在网民的个人主观意见上存在的助力较大,所以就传播力度而言,新媒体在数据催化的传播中拥有一定优势

2、信息传播更精准

信息传播精准即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细分准确,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受众“分而治之”。最重要的是传播时间与空间都更加精确。目前,“大数据时代”已不再是一个概念性问题,其代表着一种新兴产业,对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源动力,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中流砥柱。大数据通过“云计算”对于不同年龄不同人员的喜爱程度进行一定的分区,所以新媒体信息会根据观众的倾向进行传播,通过网络数据对不同人群推送不同的信息和服务。例如微博和微信会根据用户所在地来进行该地区的新闻精准推送,其他软件甚至能够根据用户专业来推送相关的招聘信息。新媒体信息得到精准的衡量,从而确保信息质量,对该信息传播者和受众都有一定积极影响意义。相比于新媒体,传统的媒体主要依靠书籍、报刊、电视传播,宣传效果远不及当下的网络媒介。近年来,新媒体的广告发行量也逐年加剧,体现出数据时代与媒介融合的新特征。

3、传播内容关注度不断提高

目前,在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下,新媒体信息的传播发展也在推动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例如,传统媒体的综艺节目,如果想要得到收视率和观众的关注,除了创意和流程吸引人之外,也需要新媒体信息的宣传来进行导向,因为传统媒体宣传能力有限,需要网络等新媒体来进行传播,这样才能使得更多的客户看到其综艺节目,才会提升该节目的关注率。

三、大数据时代下信息传播不足

1、信息传播过程受个体情绪及公众舆论绑架

大数据新媒体信息传播中,大众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各类信息。最明显的一点表现为,人们获取新闻不再依靠报纸、刊物、电视,更多体现在微博热搜、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App此类新型媒体。在渠道变革的条件下,人们不仅仅只能获取来自大众媒体“把关”后的事件和概况,他们还能在实事热点论坛发表意见和看法,突破了“单向接收”的传播模式,转为“双向互动”的即时反馈模式。在此过程中,人们更加关注事态发展趋势及事件最终结果,甚至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与众多公众一并参与影响了事件后续。同样,人们利用自媒体传播的共享性、普遍性与便捷性发表个人意见,个人意见的集合往往能够形成事件舆论导向。然而,事态如何发展易在大众主观印象下通过心理学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得到潜向印证,这使得信息在多级传播的过程中失真,并产生较多噪音。“沉默的螺旋”现象可以较好地支撑这一观点。多数沉默的受众在对事件并未形成明显意见的时候,有被少数激进分子或意见领袖主观情绪所感染和带动的可能性,这一概率在网络传播情境下中被提高,从而导致舆论偏激化,事情真相反被忽视。信息接收者在带入自己个人情感时会选择性保留“对的”信息,过滤“错的”信息,对事件进行主观的自我二次加工。有更甚者利用大众的从众心理与易受感染性制造谣言,变新媒体为利益手段从而造成危害社会治安的不良行为,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初衷。

2、信息传播中隐私受到侵犯

自大数据引领的网络传播模式变革以来,人们即可借助新媒体参与微信、微博等以Web2.0为中心的社交软件中进行便捷式交流互动。然而,此种便捷性的对立面是个人信息被泄露的威胁,这也是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另一弊端。个人的隐私权在此过程中易受到侵害、损失。网民在通过微信、微博等UGC软件发布与传播信息时,云端会自动识别并将用户使用情况数据化形式存储。网络数据也会保留用户使用痕迹,并记录其多元化偏好,根据聚类、PCA等算法推送对应信息流广告,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无法得到实质上的保障。常有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点欺诈、行骗。此外,网络暴力也较为泛化,“人肉搜索”等事件背后反映的不仅是信息采集技术的发达,更是隐私权缺失的具体例证。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信息的传播是具有两面性的,它有着可观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为了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发展,不仅需要媒体部门进行管理,也需要普通人民的参与和评价。最后希望能够在一个纯净的大数据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新媒体信息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