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6
/ 2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

陈秀茹

瑞安市安阳实验中学 325200

摘要:历史,顾名思义就是指将前人所经历过的事情编成史册,供后人借鉴学习。也正是因为记载的是前人经历过的事情,所以其中的一些古人思维或者是做法放在当代学生身上是很难理解的。在有关讨论历史与社会关系的书籍里,经常会引用许多史料,而这些被引用的史料一般都是出自教材的重难点,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然而,如何根据课程标准恰当运用这些史料,正是相关从业人员急需要讨论解决的问题。下文将立足于这个问题展开一系列讨论,最终得出几条切实有效的做法:以课程内容为标准,将课本中史料的真实性发挥到极致;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力,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对史料进行灵活的补充;以课本上的基本知识为基础,结合图片或视频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当堂知识;联系教学目的,在面对不同史料时设计有研究意义的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搜集相关史料,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史料;运用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深入实施,在讨论有关历史课程与教学性质的内容时,最新的观点是这样的:开展历史课程的目的就是为学生普及基础的历史常识,让他们掌握重要的相关历史知识,并且培养学生们的唯物史观。历史这门学科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相关知识点理解起来也比较抽象。相比于其他学科,历史课堂上的内容是比较枯燥的,这就导致学生很难激发起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效率不高,学生不能够真正领会到开设这门课程所想要传达给他们的东西。那么,为了更好的有效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史料在这一过程中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青少年本质上依然是小孩子,所以他们对听故事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基于历史知识,结合相关史料,运用讲故事的方法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上来,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最终获得较好的课堂收益。

一、适当补充部分史料

大多数学生学习历史的最终结果都是学会了,但好像又没学懂。对于历史教材中的理论也是一知半解的,由于历史讲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这也为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时增加了难度。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历史思维也将会受到严重的限制。历史教材中,有的只是大段大段的文字,篇幅较长,学生读起来枯燥乏味,也就难以给予他们继续往下学习的动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历史课本中的重难点内容并不是很明显,而且对于这些内容也不一定有相关史料加以佐证。还有的章节内容中只有上层研究人员最终得出的历史结论,而缺乏对于这一过程的解释,跳跃性太强,这也增加了学生在理解上的难度。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对一个历史结论进行史料补充并作出解释是有多么重要。因此,教师在做课前准备工作时,首先要站在学生考虑理解问题的角度上,想一想怎样能够更好的领悟到书本知识,接着把一些有价值的史料设计到教学内容之中,让书本上的历史结论能够站稳脚跟,并且帮助学生们理解历史知识。

以《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的讲授过程为典例,对于大运河的修建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教材中也有所提及,然而如果不对此进行史料的补充说明,学生们还是会片面的认为大运河的开凿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唯物史观。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大运河的修建,我们可以引用类似这样的史料:“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这一条史料可能仍然是具有片面性的,毕竟一部历史作品就是一位作者看待历史的角度。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用多条史料为证,给予学生对于大运河正确的认识。但是,教师在选择相关史料时要坚持适当、适度原则,明确搜集史料的目的和课堂的主要任务。

二、史料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教材中的语言是比较直白枯燥的,加重了历史知识的抽象性。然而,它们面对的学习对象是中学生,他们的思维都有待形成,所以教师要用更多的时间来给同学们解释历史知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例如在讲授有关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的内容时,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将理论知识堆砌在学生面前,还要提供相关史料,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理解什么是“家天下”,这种教学方法也非常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在中学时期,学生的思想活跃性非常高,所以他们很难将自己全部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当他们面对历史教材上枯燥的文字时,想要集中注意力更是难上加难。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内容时,可以更多的去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通过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将一些画面生动的呈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全面的理解各种历史事件。

三、立足课本,插播视频史料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等技术手段的运用领域也是越来越广。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源总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筛选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将它们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讲到有关两宋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时,学生们很难感受到当时的繁荣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搜集清明上河图有关的影像资料,在为学生们带来视觉与听觉盛宴的同时理解课堂知识。

总之,从事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相关人员要紧紧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为学生建立三维的历史空间。对于课本上的重难点理论知识要加以史料进行佐证,利用点拨或者讨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们更好的领悟教材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陈杰君.浅谈历史教科书的”材料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9

[2]赵荣辉.浅谈历史教科书中的”材料”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考,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