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水利经济发展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新时代水利经济发展探讨

郭小 静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 通济堰管理处 620860)

摘要 水利经济作为水管单位生存和良性发展的重要环节,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水利经济的发展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本文浅析当前水利经济发展呈现的新问题和发展思路与同行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水利 经济 发展


就本地区大中型灌区目前情况而言,水利体制改革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地方政府对水管单位正常运转所需经费并未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致使水管单位的收入来源陷入窘境,部分单位日常运作举步维艰,水利职工收入与社会差距加大,积极性无法调动,严重制约了水利行业的发展,这与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大环境是不相适应的。但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水管单位经济状况不可能一日改善,行业脱贫奔小康不可能一朝实现,以消积的态度一味的等待是不切实际的行为。勇于面对困难,挖掘自优势,结合当地实际和政策环境,以创新的思维大力发展水利经济是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水污染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水利经济体系已经与水资源状况不符,水利经济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水利工程自身在过去长期存在重建轻管的现象,经济收入很少,经济意识淡薄,加上水利产业的直接经济回报率低,水管单位很少能补偿自己,而是将大部分效益都给了社会,自身包袱沉重,导致水利经济迟迟无法实现良性发展;二是水利经济的发展缺乏特色,价格收费体系、法制体系、服务体系等的不完善,导致水利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缺乏支撑,而缺乏市场机制更是阻碍水利经济体制改革最关键的因素;三是没能正确认识水利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水利职工待遇问题的解决不力,导致人员缺乏经营意识和积极性,制约了水利经济良性发展。

二、大力发展水利经济的必要性

(一)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治水方针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水利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3月14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工作会议上就保障水安全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实中践性,是我们做好水利工作发展水利经济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来强监管”以及水利厅的“十项要求”都为当前水利经济的发展环境迎来新的机遇。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传统的水利行业硬件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水利行业来利用自身优势,创新发展出现新局面。水利文化、水利景观旅游,生态景观供水等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探讨制约水利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索新时期适合水利经济发展的方案,是践行新时代治水方针的基本要求。

(二)促进水利经济进一步发展是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过去,水利建设管理围绕着抗旱和防汛减灾两大任务为中心,而忽略了水利单位的自身发展。如何适应水利发展新需要将成为水利经济发展下一步的重要工作,转变发展方向,由传统的单一供水转向环境供水、景观供水等综合性供水转变。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水利政策,灌区工程既要保证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还要高度重视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全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水管单位良性发展,职工安居乐业,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才能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只有水利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是水利经济发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三、促进水利经济发展的途径及方向分析

(一)水管单位要树立经营意识

水管单位为促进自身发展,需积极转变传统轻管重建的观念,不断增强经营意识,这是建立水利经济良性发展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利用国家政策和资金,加大工程硬件设施改造的力度和进程,提高供水保障、防洪减灾的能力,夯实自身发展的基础。二是改变轻配套、重主体的状态。水管单位本身经济困难,日常运转举步维艰,水利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需对配套工程与主体工程并重考虑,以减少后续不必要的自有资金的投入,把配套与主体作为有机的整体列入规划实施中,确保能全面发挥水利工程的效益。三是改变重建轻管和传统的管理方式,建立完善水管单位经济目标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经济手段来增强改革意识与经济意识,四是要树立经营意识。不仅水是资源,水管单位辖区内的一切土地、滩涂、砂石、水域,人文、风景等均是资源,只有树立经营意识才能将这些资源变成资本,水利经济才能得以良性发展,从而促进水管单位自身的有序发展。

(二)夯实主业,转变观念,强化水利经济发展

五六十年代,我们以传统农业为主,经济基础薄弱,我们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水利已成为社会经济发重要保障,水资源已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今天水利已然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管昨天还是今天,抗旱、防汛、保障供水仍然是我们的主业,在夯实主业的前提下强化发展水利经济才不至于舍本逐末。但在当前形势下,水利经济也是水管单位自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因此水管单位在抓管理强主业,管好工程供好水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水利经济的发展,转变传统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意识,立足灌区实际,创新思维,主动作为,实现水利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调整供水结构转变供水方向,促进水利经济发展多元化

长期以来,水管单位传统的经济来源依靠农业供水收入,但农业供水收入随着经济活动水平的提高和国家对农业的扶持和减负,其收入早已无力支撑水管单位的发展,水管单位脱贫尚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那就必须大力发展水利经济才能勉强维持正常运转。这就需要我们转变传统观念,优化调整供水结构,转变发展方向,即在确保保障性农业供水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供水多元化,促进水利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近年来,我灌区在稳定农业供水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企业供水,已基本实现工业供水收入超越农业供水收入的目标;并积极发展环境供水,城市景观、旅游景观、居民小区景观供水等服务项目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特别是环境供水收入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水利经济多元化发展初具雏形。

(四)发展堰水文化旅游、水利景点旅游,发展生态水利、环境水利经济是当前水利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亮点

受全球经济增长泛力、需求萎缩的影响,灌区工矿企业生产下滑,特别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企业逐步关停淘汰,水管单位工业供水收入短期呈下降趋势。随着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四十年来的高速经济发展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使环境供水、生态水利建设成为必然选择。水利文化经济、生态水利经济、景观水利经济、环境水利经济将成为水管单位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结语

水利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水利经济可以增加经济活力,并带动经济增长,使水资源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在新时代,水利经济可以取得巨大成就。我们要抓住有利的时代机遇,快速发展水利经济,提高水利的有效价值, 为人民造福。

参考文献

  1. 张雯. 新时代下中国水利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建议[J]. 财经界,2020(19):34-35.

  2. 赵海鹏,梁勇. 浅析新时代下的水利经济发展[J]. 经营者,2019,33(17):237.

  3. 张继勋,赵翠华,徐磊. 新时代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6):101-103.

作者简介

郭小静 男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通济堰管理处供水科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