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国际教育特色发展路径探索--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我校国际教育特色发展路径探索 -- 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

孙彦彬 1 、陈善敏 2 、宋丽 3 、杨诗琴 4 、卢昆民 5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摘要: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按照"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不断追求国际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开展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的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本文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为例,从政策、组织领导、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项目建设、外籍教师管理、宣传6个层面探讨了国际教育特色发展的路径,对于引领我校国际教育转向内涵式特色化发展,提升国际教育办学整体质量、社会影响力、竞争力和办学声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教育;特色发展;路径

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校国际教育特色不断彰显,国际教育工作成效初显。同时,国际教育发展在机构设置、项目宣传、人才培养、学生规模、师资配备、外籍教师聘用、学生交流交换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后疫情时代,积极有效防范国际教育发展面临的风险,强化特色办学尤为重要。

一、政策层面

1.充分发挥党的政治引领作用。在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上,多元思想文化、多种意识形态交集于此,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加强党的建设是国际教育特色发展的根本保障。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将党的教育方针贯穿人才培养始终,努力在中外文化碰撞的环境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机制,着力培养厚植爱国情怀、通晓中外文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需要,把国际教育工作作为学校一项教学工作目标和任务列入年度教学工作计划,同时纳入二级学院年度考核。同时,明确二级学院院长和党总支书记为项目开展工作的责任人,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国际教育工作推进计划,充分调动和发挥全校教职工对国际教育项目工作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激励全校教职工全员参与、宣传和推广国际项目。

二、组织领导层面

1.配齐建强领导机构。建立健全工作机构,建立适应国际化发展的管理和运行体制,结合我校实际和国际教育发展现状,可成立实施国际化战略的领导机构,负责学校教育国际化战略的统筹规划和战略政策制定,协调各类合作办学项目和国际交流项目的策划、宣传、实施和考评工作,构建校、院两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协同配合”的组织领导模式。

2.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各层级领导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集中展示集团办学实力,关注、认同并支持国际教育项目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学院、教务处、学工处、宣传处和二级学院要全力配合,做好项目宣传,整合资源,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三、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层面

1.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学校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道路,积极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合作办学项目优势,主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融合打造和完善高起点、国际化、综合性、特色化办学专业和项目,为学生提供出国留学、交流交换、海外实习机会。经过10多年发展,我校国际教育专业结构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本校情况,对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等5个本科专业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调整或替换了部分专业课程,新增了能够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全球视野、创新思维、国家情怀与使命担当的通识课程。同时,编写(修订)了课程教学大纲,保证教学方式以及课程体系与国际接轨。

  1. 强化教学质量监控

(1)聚焦内涵式发展,提升项目教学质量

一是强化语言训练。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采用中、英、法三语授课,

以英语、法语为主。雅思课程全面植入课程体系,采用小班授课模式,采用研讨式、启发式、案例式、沉浸式教学,深入拓展第二课堂,使学生快速、深入掌握语言知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国际竞争力。二是注重文化导入。将中法、中英文化导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独特的科学与文化有机交融、实践与创新双驱互动的校园文化。三是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强大育人合力。加强思政课程建设,深入挖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打通两类课程之间的关系,使非思政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互促互进的协同效应。四是狠抓日常教学和管理。落实督导听课评课制度、教学巡查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开课审批制度、课程考核管理制度、教师调停课审批制度;加强兼职教师管理,严格课堂教学要求;配合各项教学专项检查,重点规范试卷和毕业论文工作;注重教学常态监测,加强日常教学巡查,维持教学秩序。

  1. 优化教学管理模式

针对中法本科项目和中英专科项目,项目方配备了专职教学管理团队,所有教学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坐班制,全方位全流程为学生提供学习辅导、出国申请、语言考试咨询等服务。所有项目实行双导师制,除配备辅导员外,学院为每个班级配备一名学业导师,定期深入课堂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课业保驾护航。

四、项目建设层面

(一)持续推进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和学分互认项目

2018年以来,我校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先后有40人考入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拉夫堡大学等世界名校读研深造,2019、2020、2021年连续3届毕业生考研率名列全校第一。目前,我校已开展的本科和学分互认项目达6个专业(类),另有专科项目1个。

(二)继续做好出国(境)交换生项目,拓宽项目地域覆盖面

我校于2012年正式启动交换生项目“100名全球大使”计划,已于2012-2016年共选派100名全日制学生到国外大学优势学科专业学习交流,成效显著。我们还将不断拓展合作院校及合作项目,加大跟海外大学更深层次和多渠道的交流和合作力度,确保学生海外学习更安全、更便捷、更顺利。同时,加强与学生在线沟通交流,做好学生思想和抚慰工作,缓解学生国外学习和生活方面的焦虑,帮助他们更充分的利用海外留学机会提升自己和顺利完成学业。

)推进海外实习项目和海外研学项目

近年来,我校赴美带薪实习总人数近400名、赴日带薪实习项目取得新进展。由于疫情原因,2020年赴美带薪实习和赴日带薪实习活动暂停。应继续加强跟合作单位的沟通交流和项目动态监管,确保项目的安全顺利实施,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项目。对于海外研学项目,由于费用较高、时间较短,加之各地学生假期时长差异等不利因素,相比海外实习和交换生项目,报名咨询和参加人数较少。对此,可考虑推出一些收费低、时间灵活、内容更符合学生需求的项目,更好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

(四)逐步恢复来华留学生项目

一是应学习和借鉴省内其他高校留学生工作的管理经验,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并完善留学生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留学生管理规范,为更好实现留学生招收、培养、交流、考评等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提供完善制度保障。二是在国外疫情可控的前提下,加强校内留学生基础设施建设,适时恢复留学生公寓,为留学生创设更加安稳温馨的学习生活条件。三是加强留学生的统一管理。近年来,我校国际交流处开展了美食节、万圣节、分享会、书法比赛等形式多样的学生联谊和文化交流活动,加快了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性,让留学生们快速融入中国的生活和学习,近距离体验感知他国语言和文化,加强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开拓视野、提升格局、增进友谊与理解。同时,我们也鼓励素质过硬、形象阳光、语言能力强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助教)全程参与到留学生的接待工作中。

五、外籍教师管理层面

1.加强外籍教师引进。我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全面贯彻执行国家出入境方针与外籍专家政策,自有外籍教师招聘资质以来,近年来我校外籍教师数量逐年上升。同时,我校在保障外教衣食住行的前提下,为外教设立绩效奖励机制,激励外教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受新冠疫情和相关政策影响,应根据形势变化和师资发展需要,强化外籍教师引进入口关管理,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为国际教育发展提供稳定人力支撑。

2.提升外籍教师薪酬待遇。为顺应我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和学校国际化发展目标,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国际化办学条件和氛围,建议学校参考省内其他兄弟院校外籍教师的福利待遇平均水平,在外教薪资和福利待遇方面给予相应调整,吸引更多优质外教。

六、宣传层面

1.加强项目宣传和调研,搭建和畅通国际教育信息平台。一是加强与省厅政府主管部门、外事部门及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系,定期汇报国际教育工作,积极争取各类资源和机会,获取最前沿咨询和政策指导。二是利用与海外高校和机构的合作,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抢占国际化制高点。邀请领导、外宾来校参观或交流,积极参与或争取承办有关国际合作交流会议、论坛、合作办学项目回国学生分享会和“文化交流沙龙”等,全方位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

2.加强多语种校园网站建设。制作好海外项目品牌推广的多语种版宣传片、画册、学院标识、优秀毕业生代表简介,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学校形象,凸显国际风貌,提升层次和品位。


参考文献:

[1]曾艺芃,黄月玲.国际化教育背景下广西地方高校专业国际教育发展成效探讨-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07):119-121.

[2]张承姣,姜鸿婧,陆巧玲.“互联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2):108-111.

[3]高朋.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思考[J]. 现代教育与实践,2021,3(2).


【项目】:2021年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特色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项课题(湘外经院科字〔2021〕2号研究成果。


第一作者简介:孙彦彬(1980--),男,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公共政策、组织行为、创新创业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