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09
/ 2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以人教版“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

郑鑫

(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 350117)


自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强调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发表了许多重要讲话。文化自信就是指国家、民族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的灵魂所在,只有文化自信才能够长久发展。而中学是继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阵地,但中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业压力,课程较多,学校中文化自信的专门教育较少开展。中学地理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有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义务和责任。地理教师应当将高中地理教材中适当的内容与我国文化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文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为目的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和第二节“城镇化”的部分,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乡村和城镇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一些有关地域文化的生活体验,对地域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没有清晰的认识。

  1.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本节课的课标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2]

(二)、课标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说明城乡景观所体现的地域文化,还要能够理解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另外,课标中还要求本节“结合实例”,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够结合实例,说出城乡景观所能体现出的地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多的采用结合实例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与实例相结合,认识丰富的地域文化。

  1. 教学目标

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实例,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城乡景观和地域文化,并对福州三坊七巷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能够说出地域文化、城乡景观和地理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能够说明景观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产生强烈自豪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1.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地域文化、城乡景观、地理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1.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网络、书籍等收集有关福州气候的资料,以及有关三坊七巷景观和历史文化的资料。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课前对本节课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解,能够加强学生对家乡景观和文化的进一步认识,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二)、情景导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城乡景观的图片,如我国的蒙古包、窑洞、四合院等特色景观,并对其相应地区的习俗、饮食、民俗艺术等进行简要的介绍。

【教师提问】:通过观赏这些地区的景观,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这些地区的景观各不相同,各有各的特点,各个地区的文化也不同。

【教师】:这就是文化的地域性,地域文化如此丰富多彩,我们又该如何去感受地域文化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城乡景观,引导学生思考进行导入,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丰富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另一方面,通过展示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新课讲授

【过渡】:我们感受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可以从其城乡景观进行,城乡景观又可以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教师】:展示福建土楼图片(略)以及有关客家人建造土楼、聚居和迁徙的资料(略)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土楼有哪些特点?那这些特点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学生】:土楼造型庞大,多圆形,能够充分利用光线,满足聚居的条件;主要是用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成的,可以就地取材,较为方便;具有防御功能和聚居的特点,客家人为躲避战乱而迁徙后,为抵御外敌,便聚居在一起。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思考土楼特点的形成原因,能够了解客家人的历史文化,并从中体会到客家人的智慧,以及客家人独特的迁徙文化和聚居文化,从而树立文化自信。

  1.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过渡】下面我们通过三坊七巷来感受我国古代城镇传统民居的魅力。

【学生】:小组1展示课前收集的三坊七巷的景观图片、视频和历史人物等资料。其他学生观察和阅读这些资料,思考三坊七巷有哪些特色、有什么感受。

【学生】:这些建筑多为白墙青瓦,体现了福建人低调做人的态度;近代以来这里走出了许多先贤,他们在许多近代重要历史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说三坊七巷见证了中国半部近代史;建筑上多有雕刻精美的装饰木雕,蕴含着福建人民祈求吉祥的美好愿望。

【设计意图】:文化自信要从对家乡文化的自信做起,通过展示三坊七巷景观的图片、视频和历史人物等资料,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传统民居的魅力,体会其中的人文气息,树立文化自信。

【学生】:小组2展示三坊七巷平面分布图和福州气候图,其他学生观察图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观察平面图,这些住宅有什么特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住宅建筑多是坐北朝南或者是坐南朝北。这是因为福州以东南风为主,这种坐向可以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住宅多有天井,这是由于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天井可以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这些都体现了福建人的智慧和人地和谐的理念。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建筑特点的形成原因,让学生能够理解地理环境和景观之间的关系,并从中体会古人的智慧和精神,为家乡文化感到自豪,增强文化自信。

【过渡】三坊七巷中还有一个极具特色的角落,便是水榭戏台。

【教师】展示水榭楼台的资料和图片。请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观察图,思考水榭戏台又体现了怎样的地域文化?

资料:水榭戏台是三坊七巷郑氏宅院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戏台下方为一方水池,水池同戏台上方藻井、一侧的马鞍墙构成了天然音响。戏台坐南向北,对面是双层楼阁,男宾在一楼一边品茶一边看戏,而女眷和孩童则在二楼看戏,在楼下无论哪个角度都看不到女眷的脸。水榭戏台多次改建,但仍沿用至今,在周末和节假日会有闽剧院的老师表演福州地方戏和闽剧等。

【学生】:巧妙利用建筑构造,形成天然音响,体现了福建人民的智慧;女眷需要在二楼看戏,体现了古代男女有别的思想。

【教师】:播放水榭戏台表演戏剧的视频,学生观看欣赏福建的戏曲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水榭戏台,让学生感受福建戏曲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对家乡的戏曲文化产生喜爱之情,热爱家乡的文化,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政府官员、景点工作人员、游客、当地居民等角色,思考如何对三坊七巷进行保护。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文化景观的保护意识,树立文化自信。

  1. 结束语

从家乡的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出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先人的智慧和家乡文化的魅力,从而让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最后以对家乡景观保护为主题的角色扮演,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 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J].理论导报,2016(08):7-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