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讲古 故事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粤语讲古 故事育人”的实践与探索

刘春燕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滘心小学

摘要: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精神,结合学校粤语讲古特色项目,利用地域文化资源,通过地方方言,传承传统文化,发挥故事育人功能。把“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法治文化”融入到故事中,通过读、演、编,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引导学生知党史、感党恩、立志向、修品行,推动育人故事浸润学生心灵,让民族精神在新一代青少年中代代传承。

关键词:粤语讲古 传承活动 立德树人

  1. 研究背景

粤语讲古是利用广州方言,承载着广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槎龙镇泰小学地处广州市白云区槎龙村,是粤语讲古大师张悦楷和讲古传承人彭嘉志的故乡,粤语讲古文化资源得天独厚。基于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和历史人文底蕴,学校围绕“树德奠基,习善致远”的办学理念,通过特色课程、德育活动和

特色社团,开展“粤语讲古 故事育人”系列活动。学校是第二批广东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广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广州市特色学校、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白云区德育品牌学校,讲古向善——“粤语讲古”是学校特色项目之一。

学校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的号召,用粤语讲好南粤育人故事,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强化爱党教育;讲好国学故事,传诵经典美德,强化爱国教育;讲好法治故事,传递公平正义,强化法纪教育;讲好家乡故事,传播文明进步,强化感恩教育。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三、主要做法

学校用人们看得懂、听得到、接地气的粤语讲古,演绎育人故事,让更多好的故事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对故事的读、演、编,培养学生自己探寻故事素材、编辑故事的兴趣和能力,学会阅读采集书中的故事,发现挖掘身边的故事,总结概括故事的德育意义。身处讲古名人家乡,传承的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先辈立志自强、善良美好的品质。

(一)校本课程,面向全体

学校立足校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把育人故事贯穿课堂始终,每周一下午开设全校性粤语讲古校本课程。分层开设不会听说粤语的“通识班”、有粤语基础的“提高班”,讲古通识班由学校教师讲授,彭嘉志先生进行巡课指导。提高班由彭嘉志先生讲授,一名学校行政负责课堂管理。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挖掘育人故事,并进行有效阅读、讲演的指导。通过阅读《铁流》等书籍,组织高年级学生编写红色故事,弘扬革命传统。

  1. 传承活动,扎实推进

学校把活动作为实施故事育人的重要阵地,每学年开展“讲古比拼、学习百年党史、访谈红色人物、讲演育人故事、故事改编、缅怀家乡烈士彭加木、开展红色志愿服务活动、参观红色基地(展览)、党史知识竞赛”等特色传承活动,组建一支支小小宣讲员队伍,进行粤语讲古的演绎技巧指导。并充分利用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经过六年的耳闻目染,让红色基因、经典美德、公平正义和文明进步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孩子心田,实施故事育人工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整合资源,拓展平台

学校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核心素养。注意挖掘和利用家乡地域文化资源,引导孩子学习家乡名人坚定执著,乐于奉献的尚善精神。如:走访槎龙村文化——五世同堂,听村民讲村史,接受地域文化教育。同时,让孩子们通过省市区活动及广府庙会、电视台录播演出等社会资源,拓宽师生学习的平台,讲好红色故事、国学故事、法治故事、家乡故事“四个故事”,促进广大少年儿童爱祖国、爱家乡、爱白云,做文化白云人,立德树人,传承文化。

(四)创新演绎,知史爱国

为增强粤语讲古艺术感染力,创新粤语讲古表现形式,更好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将粤语童谣、广东音乐、情景剧等艺术元素融入粤语讲古中,创编出独一无二的粤语讲古风格,多种艺术形式充分展示故事育人成果。编写十多个具有广府特色的原创剧本,讲家乡名人《家乡名人彭加木》,讲白云爱国人士《黄表大摆灯笼计》,讲爱国情怀《云山下的追梦人》,讲科学精神《英雄闪耀》,粤语爱国童谣《飘扬粤韵仰英风》《木棉花开唱英雄》《榕树下的童谣》,爱家爱乡粤语小品剧《秀才游槎溪》《回乡记》。创作多个红色育人故事剧目《榕树下听党史》《红花岗 正气昂》《杨匏安》……从课堂到活动,从学生到教师的红色故事宣讲,师生在广州保密战线庆祝建党100周年保密普法宣传教育、白云区教育局“党史教育进校园”启动仪式、松洲街缅怀彭加木先烈活动暨党史学习教育、松洲街“传承红色基因 榕树下听党史——学党史党员主题日”等活动中讲演育人故事,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四、主要成效

(一)增强传承文化自觉——讲出自信

粤语讲古,培养小小传承人。校园内常常看到孩子们挺立讲台,轻摇折扇,妙语连珠。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和参与社会上的说书活动,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锻炼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组建了一支自信果敢、浩然正气的讲古仔、讲古女队伍,展现孩子们的艺术风采。

(二)创新讲古活动形式——讲出正气

粤语讲古的创新演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师生多次在各级活动中传播正能量:林浩轩同学参加“2021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粤港澳中小学生故事大会,荣获优胜奖。在白云区“学党史立德树人 悟思想出新出彩”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征文及基层党组织案例征集活动评选中,刘春燕撰写的案例《粤语讲古忆党史 红色精神永传承》获一等奖;李幸平撰写的现代诗《红色基因 薪火相传》获三等奖、心得感悟《讲古向善 思政育人——以党史学习打造新时代思政课新样态》获优秀奖。刘春燕撰写的《粤语讲古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获广东省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师生、家长在讲古活动中将传统文化内化成一种精神力量和奋斗目标。

今后,槎龙镇泰小学将通过网络平台,进一步扩大宣讲影响力,培养更多的讲古达人,传播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育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10月 。

[2]彭嘉志,《童说岭南:听彭嘉志讲古仔之名人逐个讲》,新世纪出版社,2017年07月。

[3]李沛聪,《粤语有段古》,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

刘春燕 性别:女,出生:1977年2月,中共党员 ,职务:副校长。刘春燕老师曾担任白云区少先队中心组成员,是白云区少工委第六届工作委员会委员;白云区中小学德育研究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石井片中小学德育理事会理事。主要负责的教学、特色、非遗文化建设等工作扬善求新,工作卓有成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