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基本原则与调整对象立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民法基本原则与调整对象立法分析

王菲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4

摘要:民法基本原则事关民生,其法典制定的理念、目的及思路,为人们民生、民事活动实践指明方向,促进社会发展有序、和谐进程。对此,深入探究民法基本原则,从法律指导功能、法律信仰功能、法律认可功能维度,明确民法基本原则的实践作用,并提出民法调整对象立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民法;立法;调整对象;基本原则

引言

民法基本原则的实践,强调公平、公正,强化人们对其的认可度与信仰度,加以规范人们行为举止,促进民事活动的有序实施。新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民法基本原则及调整对象立法,可认知到民法基本原则的范畴,推助民法基本原则在人们实际发展中良好的运用,从而彰显民法基本原则设立及构建的权威性。


  1. 民法基本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是贯彻落实到民法中的根本规则,对民事活动的实践具有引领与制约的能力,是克服法律局限性的一种工具民事。而通过深入的研究民法可得知,民法基本原则在民法中落实到立法、司法研究中,起到法律法规实践的指导性,使民法精神的实质体现。在《立法法》中,对民法基本原则进行界定为法治原则、宪法原则、科学原则及民主原则。基于此,在民法中,民法基本原则的实践可对民事活动起到指导、规范、规制的成果,以民法基本原则来判断法律法规实施的合法性,从而维护个体法律法规的权益。具体而言:一是民法基本原则在社会发展中体现虽然较为抽象性,但其在一定的民事活动中,可尊重民事双方主体,将事情向原真方向推进,以此维护公民的合法利益。二是民法基本原则的制定较为符合公民民事活动,是公民可信赖的法律法规体现,既规范公民在民事活动中的行为举止,也推助社会经济和谐发展。民法基本原则在人们意识中已经达成共识,凸显一定的法律法规传达与传播机制,更好的治理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1. 民法基本原则实践的作用

  1. 法律指导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在人们社会发展进程中,是一种价值准则,较为符合人们发展及思想层面的需要,维持社会发展秩序的同时,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形态。民法基本原则发挥着自身独有的立法功能,集合了司法援引、司法指导及民法自身的功能,使立足于社会发展层面上构建的法律法规体系,凸显一定的文化及思想价值,是人们较为认可与认同的法律,并以民法基本原则的信息为参考,指引人们向更好的方向进程。可以说,在社会发展中,民法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的指导功能,为人们全面性的发展指明方向,正因为民法基本原则的构建与实施,社会才能够有秩序的发展。

  1. 强化公民认可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是通过一些共同的价值目标而构建的,具有自身独有的法律法规目的性与引导性。加强对民法基本原则的宣传,从立法理论层面分析民法基本原则思想,可将隐藏在民法基本原则中的信息进行呈现,而这些信息较为符合人们思想与发展的需要,促进人们对民法基本原则认可。民法基本原则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无论个体认可与不认可法律法规,都应根据民法基本原则信息来引导与规制民事活动,凸显法律法规的权威性。而从我国民法基本原则来看,我国的法律法规虽然凸显一定的权威性,但其中提倡的公平、公正原则,是我们每一名公众都认可的法律法规,民法基本原则作为一种工具民事,促进人们生活向良好的方向进程。

  1. 法律信仰功能

民法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信仰功能,正如伯尔曼所言:法律应该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事实也如此,民法基本原则的生成与发展,得到人们的认可的同时,也被多数人们所信赖。他们因对这个国家具有深刻的情感,并对国家构建的法律法规具有崇高的信仰,以此尊重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实践为准则,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安定团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之所以有法律法规,才能够使人们之间和谐共处。而中国民法基本原则就是建立在人们信仰的层面中,为社会安定团结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使人们以法律法规为荣誉,从而彰显民法基本原则实践与传播的价值。

  1. 民法调整对象立法的实践路径

  1. 明确民事主体范围

民法基本原则尊重人们的合法权益,其在民事活动中,主体保护、治理范围广阔,包含国家民法地位、农村集体组织民法地位。在国家民法基本原则实践中,国家在民法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民法的制定与实施也是为了让国家良好的发展。例如:在民事活动中,首先要考虑民事活动对国家发展的影响,之后考虑民事活动对民事主体形成的影响与危害。在民法基本原则实践中,每一名公民都是民法中实践的主体,都是值得尊重的,需要以法律法规条款,维护民事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民法基本原则的实践,也立足于农村地区,以农村集体组织作为民法基本原则主体中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农民农业发展与建设提供保障与支持。总之,在民法基本原则实践中,尊重多社会主体,以此为人们发展与进步指明方向的同时,维护其合法权益。

  1. 明确“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顺序

在民法基本原则实践中,涉及到“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内容与事项,凸显民法基本原则实践的针对性,这为民事活动中的实施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在民事活动中,涉及到“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在此层面中,以民法基本原则为基点,进行“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分别考量,做到以“人身关系”为主,“财产关系”为辅,在两者的融合下,促进民事活动的有效调理,使人们更为信仰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从而提升民法基本原则实践的价值,达到民法调整对象立法实践有效性模式。


结语

民法基本原则及调整对象立法的实践, 以民法基本原则实践为导向,明确民法基本原则在民事活动中实践的具体情况,并在新时代发展进程中,促进民法基本原则实施的同时,也完善民法体系,促进民法体系与时代发展对接,从而使民法基本原则更为满足人们发展与生活需要。同时,在民法基本原则实践中,也关注民法调整对象立法的实施,从明确民事主体范围、明确“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顺序的维度出发,凸显民法基本原则实践的价值性。


参考文献:

[1]蔡荣,陈延华.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法法典化的历史逻辑与现实启示[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1(04):1-7.

[2]陈永峰.引领与秩序:民法精神融入警察网络素养的价值分析[J].警学研究,2021(03):110-120.

[3]黎永乐.浅谈公平原则在民法基本原则构建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J].就业与保障,2021(06):18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