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下幼儿家长课程理解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下幼儿家长课程理解研究

魏澳佳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 学院 辽宁省 锦州市 121000

[摘 要]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建立科学正确的理解有助于双方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家园共育,并最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本次研究介绍了当前幼儿家长对课程理解存在的误区:家长对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理解度偏低;家长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关注度不足;家长对园内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解度偏低;家长对课程评价方式的理解不足。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建议:积极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与时俱进,积极与幼儿园合作;家园互动拒绝盲目性和无效性;关注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其优势;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关键词]幼儿家长;课程理解;发展生态学理论

一、问题提出

(一)部分幼儿家长对课程仍有错误理解,受“小学化”理念影响较深

当今社会,部分幼儿家长还有着许多对幼儿园课程理解错误的理念,例如“幼儿园的课就是提前学123和汉字”、“幼儿园的课就是给上小学学的更好打个基础”以及受“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理念的影响下,部分家长在幼儿园阶段就致力于让幼儿园多教授小学的课程,受“小学化”影响较深。与此同时目前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虚荣心理,在幼儿园阶段提前对儿童教授小学的学习内容,不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一些幼儿园也开设了关于教授小学内容的课程、学前班以及幼小衔接班,这种行为也给幼儿园课程的正确开展造成很大压力,同样也损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幼儿园课程的良性开展需要家长的正确理解和参与

幼儿园的课程需要家长的参与、理解、支持与帮助,幼儿园的课程能否良性开展离不开家长对课程能否正确的理解和参与。家长拥有正确的课程观就对幼儿园课程的良性开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拥有错误的课程观就对幼儿园课程的良性开展起到阻碍作用。只有幼儿园主动与家长合作,幼儿园课程才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帮助,同样家长在积极投身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也能够逐渐加深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三)幼儿家长拥有正确的课程理解有利于推进家园共育进程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家园合作共育目前成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1]有效的家园合作必然离不开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正确理解,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水平深刻影响着合作的过程幼儿家长拥有正确的课程理解继而去合理配合幼儿园课程开展便能够促进达成幼儿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的一致性;家长对幼儿园课程的正确理解能够促进家园共育中问题的顺利解决,并进一步推动家园合作的进程。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认为有机体与其所处的即时环境的相互适应过程受各种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影响。”[2]家庭和幼儿园属于其中的微观系统,家庭和幼儿园也是幼儿经常接触的环境,因此对儿童的影响较为深远。

(二)课程理解

课程理解指课程理解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和工作体验对课程进行理解,主要包括对课程目标的理解、课程内容 的理解、课程实施的理解、课程评价的理解四个方面。[3][4][5]

三、研究的意义

(一)弥补幼儿园课程理解研究方面的不足

由于在课程理解方面的研究仍然比较缺少,而且多数是以幼儿教授为主体开展研究的,在平等对话、多元主体参与的理念下,幼儿家长也需受到更多地关注,但是目前针对于幼儿家长的课程理解方面的研究仍然很少,所以不仅可以在丰富对幼儿园课程理解领域的研究,而且可以更好地关注幼儿家长这一主体,增加对幼儿家长的关注度。

(二)促进家长更新正确的课程观

由于目前部分幼儿家长的课程观仍然不科学,所以可以帮助促进幼儿家长更新正确的课程观。幼儿园文化和家庭文化的一致性是解释幼儿园教育有效性与否的密码,幼儿家长了解正确的课程观,就可以保持与幼儿园课程的教育理念相衔 接,从而对幼儿的教育就避免“5+2=0”的状况,形成一个良性发展。

(三)帮助幼儿园有针对性地对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了解幼儿家长目前对课程的理解,才能知道当前的幼儿家长的课程观存在着哪些误区,由此幼儿园在为幼儿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结合存在的误区对家长进行指导,从而避免在指导时候的重复性和盲目性。

四、目前存在的不足

(一)家长对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理解度偏低

家长对课程的理解方式也在影响着家长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方式的理解,家长拥有正确科学的理解方式也有助于家庭教育质量的提升。目前家长对课程内容方面的理解中家长的理解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的关注度和理解度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家长自身并不了解幼儿应该在何种阶段应达到何种发展水平有关,同时也与幼儿家长自身没有能力去区分什么样的内容才是适合当前幼儿的学习发展水平有关。家长目前对于课程内容的组织上的理解度也偏低,他们虽然赞同课程对幼儿发展起到一定的效果哦,但是对于应采取何种内容和组织形式来进行则是不了解的。这种现象与幼儿家长对其了解度不足和缺乏幼儿园有效沟通指导有关。

(二)家长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关注度不足

课程实施是课程的“再调整”活动,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交互融合的过程,[6]

是教师从实际情境出发进行课程生成的过程。[7]在实际的课程进行当中,幼儿教师需要关于幼儿的反映、兴趣点并结合课程进行当中积极进行观察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活动,整个课程可能并不是完全按预设的方向进行,而是在进行过程中随时生成的活动。目前多数家长仍然认为在课程进行当中以幼儿教师为主体、“一切要听老师的话”,但是对于课程当中幼儿的主体性的关注度不足,这与家长自身的观念和幼儿园提供的指导不足有关。

(三)家长对园内特色课程资源建设的理解度偏低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对于园内特色课程的理解度仍然低于对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家长资源。大部分家长认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家长资源的价值,但对幼儿园自身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理解度仍然不足。这可能与幼儿家长对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了解不足、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开发工作不足、效果低下等原因有关。

(四)家长对课程评价方式的理解不足

家长对课程评价的理解集中体现在对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并且主要看幼儿自身的表现来评判课程实施的效果如何,并且把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定为以促进幼儿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主要针对幼儿的表现情况进行评价,侧重幼儿学习的效果。家长普遍认为课程评价的开展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且对于评价方式的理解方面,家长对于评价方式的理解较单一。

五、教育建议

(一)幼儿家长方面

1.积极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针对目前的不足,家长首先应该从自身出发,积极学习,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例如,家长可以积极地在假期及幼儿教师空闲时间主动交流学习,向教师讨教正确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和幼儿教师交流自己的困惑,获取专业的解答和支持。其次,可以在家长之间互相学习,例如可以与其他家长互相交流意见和想法,共同学习正确的课程观、幼儿教育理念、幼儿教养方法以及家园共育的相关知识。

最后,幼儿家长也要结合儿童当下的需求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去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科学正确的指导以后也要进行内化,最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2.与时俱进,积极与幼儿园合作

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对幼儿的教育也不能停留在“旧时代”,所以幼儿家长就需要与时俱进,顺应大潮流,主动承担应尽的职责,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例如,幼儿家长可以在平时就关注国家的政策以及幼儿教育类的书籍和著作等等,自身主动去学习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

在多元主体合作的大潮流下,幼儿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到家园共育过程中来,平时多多参与到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当中去,对比自身与幼儿教师理念和其他优秀家长的教育理念的不同,并吸取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进行学习和更正反思。另外,幼儿家长在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同时也有助于与幼儿教师深入交流,从而幼儿教师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指导,缓解幼儿家长的一些担心和焦虑,家长间的沟通与交流,家长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幼儿园各方面的情况,减少对幼儿园的片面认识,缓解部分家长的担忧情绪。

(二)幼儿园方面

1.家园互动拒绝盲目性和无效性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于幼儿的教育需要家园双方

通力合作。[8]在当今平等对话的的大潮流中,提倡家园共育,作为合作关系中的利益主体,家长对幼儿的和谐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幼儿园为家长提供的指导由于没有明确目标,因此部分指导具有盲目性和无效性的特点。因此就要关注家园共育当中的问题,促进家园共育良性发展。首先,要确定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对家园共育的正确实施起着导向作用。其次,幼儿园方面也要把握幼儿家长目前面临的困惑和难题。最后,也要关注到家庭指导的效果,时时回访,关注科学教育理念的落实情况如何、效果如何,如果效果不好,也要及时反思,提供更加有实效性的指导。

2.关注各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发挥其优势

目前幼儿家长对于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的理解度不高,幼儿园方面就要多多关注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结合当地的特色和实际,开发出符合当地民风民俗的园本课程文化,同样在开发之后也要积极利用,可以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增加幼儿家长对园本课程的理解度和参与度。社区作为幼儿园宣传的平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9]社区参与协同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园了解家长需求。[10]因此幼儿园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走进社区,利用好社区资源。

3.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机制

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就需要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更好地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首先,对家长进行指导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开展交流沙龙、家庭教育指导读书会、优秀家庭指导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其次,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可以监督和帮助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长期互动,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出现;最后,要结合家长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聘请不同的教师和专家入园进行讲解。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 0-11/24/ content_5421.htm, 2010-11-21.

[2]Urie Bronfenbrenner.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3]陈美如.课程理解——教师取向之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12, 76- 79, 79-84, 94-98, 78.

[4][美]威廉 F.派纳,威廉 M.雷诺兹,帕特里克·斯莱特里,彼得 M.陶伯曼.理解课程——历史与当代课程话语研究导论[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5-8.

[5] 孙宽宁.课程理解的理想与现实——一种教师自我关怀的视角[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10:35.

[6]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225.

[7]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J].学前教育研究 ,2010(2):27-32.

[8]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 ,2001:273.xx

[9]陈红梅.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行为类型及其推进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3(5):49-54.

[10]王秋霞 .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的现状、影响因素与发展路径[J].学前教育研究 ,2014(5):64-66.

作者简介:魏澳佳(1999-),汉族,女,河北省保定市,硕士研究生,现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