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探究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

胡晶晶

黑河市爱辉区上马厂镇人民政府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粮食作物的要求也逐年提升。但是受到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这也导致了耕地面积与粮食需求量之间的矛盾变得更加激烈,也促使业界研究各种新措施来保证粮食产量。玉米作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本文在大田条件下,分析了中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旨在为同行今后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玉米;种植密度;抗倒伏;茎秆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在畜牧业、食品加工、工业生产等多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国北方地区被大面积种植。随着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缩减和不断高涨的玉米需求量矛盾的增加,玉米产量问题越来越被业界关注和重视。众所周知,玉米产量的提高是生态环境、玉米品种、玉米遗传特性、种植密度、抗倒伏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其抗倒伏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这里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扛到能力的影响,以供同行日后工作参考。

一、研究背景

玉米是高光高产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种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相关部门数据统计,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5.03亿亩,比上年增加3320万亩,增长2.3%。去年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玉米意愿增强,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0%。但是玉米在种植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倒伏现象,这种现象一旦出现很容易造成玉米减产,甚至是出现绝收。就玉米倒伏问题分析,主要表现出茎倒伏和根倒伏两种。其中根倒伏是玉米地表与根系部位发生倒伏的现象,这种问题主要是根系不发达引起的,与玉米种植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茎倒伏是玉米成长初期并没有发生倒伏的现象,但是在成长过程中因茎秆机械组织能力差、节间脆性高以及抗风能力差,造成在风雨条件下出现倒伏现象。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不同生长期、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玉米茎倒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玉米产量,分析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十分必要,也值得研究。

二、实验要点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本次实验选择了某地示范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大田土壤的有机含量为1.55%,土壤中氮含量为0.11g/KG,速效磷为91.32mg/KG。在本次试验中,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度,选择了多种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并且玉米的密度也设置了不同的数据,其他管理一如往常。

1.2试验设计

通过设计不同的玉米种植密度来判断玉米的长势和生长情况。在具体种植密度设计中,采用了以下方式。如6.75万(D1),8.25万(D2),9.75万(D3),11.25万株/hm2(D4),郑单958和先玉335这2个品种在D1~D4密度处理下分别标记为ZD958D1,ZD958D2,ZD958D3,ZD958D4和XY335D1,XY335D2,XY335D3,XY335D4。每个密度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种植行距60cm,行长6.67m,12行区。

1.3测定项目及方法

在本次试验中,测定方法包含了玉米株高、穗位高度、穗位系数、玉米倒伏情况等。

1.3.1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的测定

在玉米扬花吐丝的时候,分别对玉米茎秆的长度、直径、穗位的高低、玉米植株高低做了统计,并且计算出穗高系数以及玉米穿刺强度,根据现行的玉米种植管理标准对玉米茎秆硬度进行测量,读取穿透玉米茎秆表皮的最大值。在抽雄期每个密度处理选取10株代表性植株,测量其株高和穗位高,并计算其穗位系数。计算公式为:穗位系数=穗位高/株高(1)。

1.3.2玉米茎粗系数

基部第3节节间长度、节间粗和茎粗系数的测定每个小区选取3株代表性玉米植株,用直尺和游标卡尺测量基部第3节节间长度和茎粗。茎粗系数=茎粗/节间长度(2)

1.3.3玉米倒伏情况调查

玉米倒伏主要分为根倒和茎折。在大风后,统计试验小区内茎秆总株数、根倒株数、茎折株数和站秆株数,并计算其根倒率、茎折率和站秆率。

根倒率=根倒株数/小区茎秆总株数×100%(3)

茎折率=茎折株数/小区茎秆总株数×100%(4)

站秆率=站秆株数/小区茎秆总株数×100%(5)

2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抽雄期株高、穗位高和穗位系数的影响

具体如表1所示。

Shape1

由表1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958的株高和穗位高都呈增加趋势,以D4密度下最高,但差异不显著,穗位系数变化不大;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玉335的株高、穗位高逐渐增加,且穗位高各处理间差异显著,穗位系数没有变化规律且差异不显著。种植密度对株高、穗位高影响显著(P<0.05),但种植密度与穗位系数的关系不大。郑单958和先玉335在D4密度下的株高和穗位高分别较D1密度下提高了5.0%,8.2%和6.7%,7.1%。

2.2种植密度对玉米基部第3节间长度、节间粗和茎粗系数的影响

具体如表2所示。

Shape2

由表2可知,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958的基部第3节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变细,茎粗系数降低。节间长度的D3,D4与D1,D2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节间粗各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茎粗系数的D3,D4与D1,D2密度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玉335的节间长度、茎粗系数变化没有规律,节间粗变细,且在D1密度下与其他处理间的差异显著。郑单958种植密度从Dl增加到D4的第3节节间长度增加18.2%,节间粗、茎粗系数分别降低11.0%,29.4%。

三、结论

随着研究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对玉米种植密度的研究,在玉米密度增加的同时,玉米茎倒伏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茎秆下部的节间出现了变长变细的现象,从而导致抗倒伏能力下降。而玉米茎秆下部的节间粗细、茎粗系数与倒伏发生概率成正比关系。本研究表明,种植密度与穗位系数的关系不大。随着种植密度从6.75万株/hm2增加到11.25万株]hmz,郑单958和先玉335的株高、穗位高分别提高了5.0%,8.2%和6.7%,7.1%,根倒率、茎折率分别提高了23%,6%和36%,22%。由此可见,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茎秆性状和抗倒伏特性的主要因素,增加种植密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高密引起的倒伏减产和降低机械化收获效率等问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郑单958和先玉335抗倒性差异体现在了株高、穗位高、节间粗、茎粗系数和茎秆抗倒力学参数等多个性状上。因此,今后在耐密、抗倒品种的选育上应从整体植株性状展开研究,有效提高玉米的稳产高产。

参考文献

[1]任佰朝, 李利利, 董树亭,等.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高夏玉米品种茎秆性状与抗倒伏能力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6, 42(12):9.

[2]王群, 薛军, 张国强,等. 覆膜滴灌条件下灌溉量和种植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能力的影响[J]. 玉米科学, 2021, 29(2):7.

[3]尚赏, 胡启国, 郭书亚,等. 种植密度对黄淮海夏玉米品种倒伏率与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8, 4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