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途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途径分析

李艳花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南小学 530699

摘要:在教育的不断改革发展中,德育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被纳入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对此,为提升德育工作实效,小学班主任还应创新德育教育策略,积极运用激励策略,以全面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基于此,文章也将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激励方式的融入策略展开探讨,希望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激励方式;小学;德育工作;融入路径

引言:在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较大挑战,除了要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外,更要兼顾学生的德育教育,而通过在德育工作应用恰当的激励方式,可有效提升德育效果。为此,小学班主任还应基于小学生的特点,在德育工作中运用恰当的激励策略,进而提升德育工作实效。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缺乏有效激励对策

小学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多观念意识都是从小学开始形成的,所以在此阶段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是负责落实实施的主体,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德育效果,班主任还应制定有效的激励策略,激发出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以推进德育工作的有序进行。不过就目前来看,班主任教师所采用的激励对策还缺乏一定有效性,主要有几下几点原因:其一,激励目标并不明确;其二,德育教育缺乏完善记录,不能为后续的德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其三,德育工作中激励方法较少,导致激励效果不理想。由此可见,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有以上几方面因素的影响,唯有解决以上问题才能确保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没有充分结合实践

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中,由于班主任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颇深,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往往会采用口头教育的方法,没有与实践进行充分结合,导致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形式的德育教育,一方面会让学生陷入枯燥的讲解中,另一方面,学生难以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样一来,即使教师讲得再精彩,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理解也是片面的,毫无内涵与深意的,这样的德育教育也就缺乏了它的实际意义。另外,在德育工作开展中,还有一些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差异化的德育教育,导致很多激励措施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无法真正提升德育工作效果。

德育组织不够完善

目前小谢还存在德育组织不完善的情况,导致难以有效落实德育教育。再者对于学生的品德教学部分,学校也并没有形成相对健全的制度,德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班主任所了解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导致德育教育缺乏全面性。另外,还有一些学校缺乏未雨绸缪的意识,往往只在学生犯错误之后才对其进行德育教育,没有在这之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降低了德育教育的预防性,最终导致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1]

  1. 小学德育工作中激励方式的融入策略

(一)培养学生德育自律性

德育工作对小学生的今后发展更是有着深远影响。所以在班主任给管理工作中,还应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运用恰当的激励策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意义,进而提升其德育自律性。在具体的德育工作开展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班干部由全班学生轮流担任,主要负责配合班主任开展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育方面的工作,与此同时,班干部要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做好班级里的表率。为了获得班主任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认可,在担任班干部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主动帮助和关心班里的其他同学,在课堂学习中也积极参与,这也将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德育对自身的意义,并提高学生的自律性[2]。之后,班主任还可以开展评比活动,让全班学生评选出整体表现最优的学生,并说明选他的原因,教师可以对该名学生予以一定奖励,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强化德育教育效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亲密度,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亲密交流,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有效的德育教育措施。

(二)满足学生情感需求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还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以此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激励策略,注重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以此来充分发挥激励策略的效果,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个阶段的学生最希望获得父母、同学和教师的认可,尤其是教师,所以,班主任教师就要利用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学生各方面表现优异、或者有一定进步、或者做好人好事时给予其一定的物质和荣誉奖励,如在物质奖励方面可以奖励学生小红花或小红旗,在积攒到一定数量时,可以找班主任教师兑换一个小礼物,或者是一张奖状;在荣誉奖励方面,班主任可以在教室中,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予以表扬,并授予其荣誉勋章,教师的肯定和认可会让学生内心产生极大的情感满足,为了不让教师失望,也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循序渐进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

(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激励

在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正确三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活泼好动,所以如果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单纯采取口头教育的方式,很容易让小学生感到厌烦,使德育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对此,班主任教师还需基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转变德育教育策略,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新课改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用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可以从实际生活着手,从学生身边点滴小事着手,当看到学生见到老师会礼貌问好、会主动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会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时应当对其予以肯定表扬,并将这些内容记录到学生的教学评价中,对其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此学生的自觉性与自主性,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德育工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在德育工作实际开展中,班主任还应有意识融入各种有效的激励方式,以全面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为其今后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马英兰.巧用激励策略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J].当代家庭教育,2021,(36):147-148.

  2. 丁莉.谈如何将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中[J].智力,2021,(07):169-170.

  3. 金彩琴. 将激励方式融入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途径探索[J]. 当代家庭教育,2020,(1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