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要落地,家庭教育要跟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双减”要落地,家庭教育要跟上

张晨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大屯矿区第二中学 摘要: 随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的落地实施,学生在家的自由时间增多了,需要父母陪伴的机会多了,家庭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然而,现实中,不少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有所欠缺,面对一些亲子教育问题常常束手无策。因此,学校有必要给家长们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帮助。那么,“双减”之下,教师应如何对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呢?我想以家庭教育指导师、教育记者、俩娃母亲的身份分享几点心得:家访要进门,知彼才能指导;沟通要常态,坚持才能胜利;好书要推荐,共读才有共识;评价要多元,鼓励才有进步。


一、家访要进门,知彼才能指导

为何我强调“家访要进门”?因为我发现,现在有部分教师进行家访居然不进学生家门,就打打电话了事。个别教师竟然让家长下楼来签个名就声称到过家里了。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妥。为人师表,一定要讲诚信。另外,只有深入孩子的家庭中去,实地看看他生活的环境和家人的情况,才能让教育“在场”,才能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才能真正做到“知彼”,而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因此,教师想要真正地了解学生并有效指导家庭教育,是一定要走进家门进行实地家访的,是一定要和家长面对面交流,进行线下而非线上沟通的。现在网络很发达,动不动来个视频通话,这都很容易,但是难就难在教师主动去和学生家长见面,迈开腿亲自到学生家里坐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这样做虽然难,但其实是教师的本职工作。只是当下部分教师把这件分内事给忽略了而已。

教师走进学生家里,这件事本身就是师德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彰显。教师放下“架子”,不再居高临下,而是亲切地来到学生家里,除非特殊情况,大部分家庭都会备感兴奋且热烈欢迎。教师坐在学生家的茶几旁,和家长、学生亲切地交流,这一定和电话沟通、校门口的捎带沟通全然不同,因为“看见了人”,因为是“专程”来访,所以有温度,不生硬,无隔阂。“双减”之下,学生在家的自由时间增多了,教师进门家访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去看看学生成长的环境,更利于教师“知彼”、有效指导。


二、沟通要常态,坚持才能胜利

教师工作很辛苦,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即使勤奋、马不停蹄地家访,也只能到每个学生家里家访一两次,不可能去太多次。但是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一定要常态化,要细水长流,才能让教师和家长双方都密切了解孩子的成长动态,让教师更好地对家长有的放矢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双减”之下,学生在家的自由时间增多了,教师更有必要常态化地和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提升家校共育水平。

家校沟通要如何做到常态化呢?靠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是远远不够的。一学期按四个月算,我觉得对一般的学生,教师不妨两个月和家长电话沟通一次。每次时间不必太长,短则十分钟,长则二十分钟或半小时,视具体情况而定。聊一聊半学期来学生在校情况、学习情况、在家情况等,对家长进行指导。对需要重点指导的学生,可能沟通频率需要加大一些,尤其是有突发事件或特殊情况的时期,教师可与家长深入、频繁地沟通,指导其配合、支持学校工作来引导孩子,实现家校共育、合作共赢。

教师和家长的沟通一旦常态化,就能持续跟踪了解孩子的成长,也能促进教师和家长双方的熟悉度,家校之间的配合密切程度也会提升。在一个教学周期内(如一位班主任带一个班从初一带到初三),这种沟通是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基础。随着沟通的频繁、深入,家长对教师的指导会越来越认可,对自己的家教职责也会越来越重视并付诸行动。沟通要细水长流,坚持才能胜利。


三、好书要推荐,共读才有共识

除了家访和平时沟通之外,教师转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观念也很重要。有一些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就当起了“甩手掌柜”,似乎孩子的教育只是学校的责任,甚至对老师说:“老师,我这孩子就交给您啦!您帮我好好管管他!”这是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家长,也是最让教师头疼的一类家长。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怎么可以推卸责任呢?遇到这种类型的家长,教师就要把转变其认知作为头等大事——因为只有当他们意识到家长的责任并勇敢地担起责任,才有可能虚心接受教师的家教指导。

转变认知,尤其是打破固守多年的陈腐观念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不是一两次家访、多次沟通就能做到的。以我做阅读推广和家庭教育指导多年的观察,我发现有一件事可以由教师倡议、带领家长坚持做、天天做,那就是读书,由共读达成共识,由认知改变来引领行动的改变。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大部分家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特点,推荐一些针对该年龄段孩子的教育类、心理类书籍供大家阅读。

可以借助“晓黑板”“微信群”等技术平台,建立一个“家长共读群”,由几位家长领读,其他家长跟读,大家每天写几句读后感,不在乎时间长短、字数多少,贵在参与,贵在投入,贵在坚持。这样持之以恒做下来,不管速度多慢,有时候一个月或许只够读一本书——却已大大地改变了家长的精神面相和认知水平。滴水穿石,一年下来能读十本书,这样的家长已经和从不读书的家长迥然不同了。他开始自我觉醒并与孩子一起成长了——这是多么可贵的进步。面对这样的家长,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就能更深刻地发生作用。这对孩子的成长真乃幸事。


四、评价要多元,鼓励才有进步

当教师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时,当这种指导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孩子身上时,一定少不了对这个孩子进行评价。这个时候,教师朋友请注意对孩子的评价要尽可能地多元一些,尽可能地发现孩子的亮点,再传达给家长,这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一份难得的鼓励。有鼓励才有进步,才有提升。“双减”之下,家长有了更多机会带孩子参加艺术、体育活动及休闲活动。在这个大背景下,多元评价就更显得重要了。

当下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在积极推进着,教育评价体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五育并举”的积极贯彻落实,教育评价也在持续进步,诸如大数据等多种技术手段也被应用到教育评价之中。无论是观念方面还是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评价正在进入一个更加开阔、更加科学、更加多元的全新时代。家长也要改变观念,改善评价的角度、方式,学会更加全面、客观地去评价孩子,并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师不仅要善于对孩子进行科学评价,还要以实际行动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多元评价,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多元评价让孩子更自信。教师和家长善于多元评价孩子,就不会只看孩子的一面而不看孩子的其他面,就不会只看孩子的昨天而不看孩子的今天、明天。当我们以更加全面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就更容易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就不会陷入苛责孩子的误区。被家长深深地懂得的孩子,得到了家长的欣赏和鼓励的孩子,他浑身上下焕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自信。科学评价让孩子有自信,这个自信让孩子遇到困难不会萎靡,考试失误不会想不开,与人交往不会有障碍。因为父母的爱就是他最坚实的铠甲。从这个角度看,教师指导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多元评价是事关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大事。这与“双减”的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双减”之下,家长的责任意识需要被唤醒,家教方法需要调整,亲子沟通方式需要更新。教师朋友们对家长多一些指导,家长就多一些提升和进步。为了孩子的光明未来,让家校携手,共同引领孩子们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