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 "图形与几何 "为例

陈之美

安岳县乐至街小学,四川省 资阳市 642350


摘要:在当前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核心素养,为其日后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在讲解图形与几何相关的知识时,教师就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逐步弱化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先分析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再提出几点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图形与几何

如果学生能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那么就能更加顺利地理解数学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开展合作学习模式,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构建问题情境,逐步活跃学生的思维;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数学学科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思维性。要想顺利理解和掌握知识,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分析和应用数学知识,进而实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在当前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利于学生知识含量的提高。在当前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数学教学具有十分明显的开放性,要求学生除了讲解教材知识外,还要带领学生了解与数学相关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等文化知识,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在思考、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其知识含金量也会得到明显提升[1]

其次,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活,积极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保证其良好发展,实现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开展合作学习,锻炼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模式,可让学生在相互配合、交流互动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高[2]。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时,教师就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遵从组间相同、组内存异的原则,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如果未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将会产生畏惧、厌恶心理,在日后学习中将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问题,积攒越来越多的不良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组内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其思维能力的稳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的内容时,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时产生厌恶心理,教师就可开展模拟超市的实验教学,并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各小组的学生需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学生扮演顾客,有的学生扮演理货员,引导其从自身角度入手了解超市内各种物品的形状。有的学生说货架上的铅笔盒是长方体,有的学生说五颜六色的魔方是正方体,还有的学生认出各种各样的球类。之后,各小组学生需要统计一共搜集到多少种图形,并共同分析这些图形的特点。在所有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需留给学生展示各自学习成果的机会,同时还需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其交流能力、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3]

(二)创设问题情境,促进思维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鼓励学生自行提出问题,锻炼其思维能力外,还需从自身角度提出各种问题,构建出更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其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思维较为活跃的状态中。因此,教师需格外重视问题的合理设计。如果问题的难度较高,那么将会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维持;如果问题的难度较低,那么将无法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会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在设计问题时,教师需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结合教学内容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打造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问题情境[4]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先提出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说一说自己学习过的几何图形吗?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常见的几种几何图形,并重点标记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喜羊羊有一块正方形的巧克力,懒羊羊想用自己手中长方形的巧克力换取喜羊羊手中正方形的巧克力。如果你是喜羊羊,你会同意吗?为什么呢?你觉得这两块巧克力,哪个最大呢?大多少呢?你们都是采用怎样的方法进行比较呢?”将有趣的问题、数学知识与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联系起来,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当学生解决完这个问题后,教师可利用教室环境再次提出问题:“讲桌的长度是2m,宽度是1m;教室门的长度时3m、宽度是1.5m,那么这个讲桌是否能竖着通过教室门呢?”在问题的驱使和引导下,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和发散中。

(三)利用数形结合,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思维性,部分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受到能力、知识储备、身心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理解抽象知识时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和困难[5]。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就需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和形象。数形结合就是将数与形融合起来,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在讲解代数知识时,教师就可利用几何图形的方式展开教学,这不仅可帮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的几何图形知识,还能实现其思维能力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教师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重要的责任。在当前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格外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问题情境、数形结合、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空间意识,最终实现其综合素养、学习效率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鲍晓旭.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2(03):3-4.

[2]崔燕红.多措并举做好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评价[J].新课程导学,2022(06):83-84.

[3]何昌顺.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2(02):49-50.

[4]陈明.试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02):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