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情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3

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情况探究

陈柯萱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提出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开展使我国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中德育工作的执行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而“如何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贯彻‘立德树人’”则成为一道值得思考的核心命题。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将结合个人经验和研究成果,围绕“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情况探究”一题撰文,并分别从解读典型人物、剖析代表事件以及挖掘研究和应用价值等三个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希望能够对诸位同仁的工作优化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思想

引言:自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建设更是迎来了崭新的发展局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系统性的现代思政理念,对国家和社会的文化思想领域工作作出了最新指示。作为塑造和优化专业高级人才的主要阵地,各大高校务必要将“立德树人”思想充分融入到逐项课程——尤其是思政课程的日常教学当中,确保广大高校学生能够以积极的状态、端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吸收、践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正确政治理念和思想道德,促使他们成为兼具专业技能和高超思想觉悟的优秀人才,同时也为高等教育事业的综合、健康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

一、在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解读“立德树人”教育性文化典型人物

任何一种思想意识的产生都要以人的客观行为为素材并以人的主观处理为路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自然也不会例外。基于这一基本认识,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把握并充分利用典型人物这一宝贵资源,借助一个个具体的、鲜明的人物来详细、直观地阐述、证明”立德树人”教育性文化内涵和正确性的,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为良好的认知体验和更有获得感的精神成长。

(一)感受典型人物的崇高精神信仰

正如笔者方才所言,每一种思想都是由人所创造的,个人的精神信仰便是构成思想体系的材料和细胞。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立德树人”思想教育渗透的过程中,首先要带领学生深入认识、感受一些典型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崇高信仰,品读、剖析这份信仰背后所存在的对党、对国家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和信念,让学生在一个个真实人物的身上看到信仰的具体表现和强大现实作用,继而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深深震撼和情感上的强烈共鸣。

比如,教师可以按照社会分工的不同,从医疗、教育、军事、科研等一些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行业中分别选择出诸如施一公、张桂梅、满广志、黄伟芬等能够充分反映立德树人教育性文化内涵的先进人物,让学生在了解他们非凡事迹的同时感受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奉献热忱和坚定信心,而后引导学生以主观代入的形式去感受这些杰出人物在工作中所面对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从更为真实的角度领略他们高尚的精神与情操。

(二)学习典型人物的顽强事业意志

顽强的意志是决定人事业高度的重要条件,也是促成个人和集体在社会建设大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有力保障。所有能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非凡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顽强的事业意志,而这也是我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得以历经重重坎坷、取得一系列胜利的重要原因。高校思政教师要对典型人物的事业意志作出集中而具体的展现,并参照学生们的个人生活经历进行比对,用这种方法来引导学生由衷地体会这种意志的顽强和难能可贵。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在今年除夕夜牺牲于火场的烈士消防员欧保尔、韦吉德作为典型人物,在带领学生了解两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牺牲的具体经过之后,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在大年除夕夜正在做什么,在酷暑下参加军训操演时又有什么样的体会,让学生试着把自己代入到除夕夜离开家人的分别中,代入到救灾现场的熊熊烈焰中,最终帮助学生感受到这两位烈士以及像他们一样的千千万万消防官兵身上所具有的顽强事业意志,并产生由衷的感怀、向往之意。

(三)感悟典型人物的高尚思想作风

其实通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更多的具有“立德树人”教育性价值的典型人物并不是做出过轰轰烈烈事迹的“名人”,他们在平日里过着和其他人一样的生活,但却能够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润物无声地播撒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除了要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突出人物做必要的介绍外,还应当应结合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思维,对更多的存在于你我身边的典型人物做真实的刻画,帮助学生意识到“伟大”和“平凡”的辩证统一性,正确理解践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含义。

比如,教师不妨选择一些优秀教师、学生干部和院校后勤服务人员,利用学校的资料库和自己的日常采访搜集相关讯息,制作成一些表现他们潜心研究、努力学习、尽责工作的画面,介绍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所取得的成就,表现他们平日里或朴素、或谦和、或真诚、或乐观的行为作风,让学生以更加有血有肉的角度去了解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并进一步揭示出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无处不在和无所不包。

二、在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剖析“立德树人”教育文化代表事件

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之所以能够具有巨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指导价值,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能够为一系列具体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南和正确的策略指导。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对于“立德树人”教育性文化的课程渗透同样要以一件件具体的代表事件为依托,以具象化的视角带领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现实推进力,并通过对事件的逆向思考深化对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认知与认同。

(一)从代表事件中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思维

在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过程中,很多高校学生往往会产生一种片面的认识,即“人的思想所能焕发出的能量是绝对的”,这显然与科学的哲学观不符,也不利于学生对其他课程思政知识的学习。为了有效防范这一问题的出现,高校思政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们所熟悉的体现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代表事件,引导学生通过挖掘事件发生的背景、起因和经过,阐述这一事件在彰显、丰富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同时也在客观上符合并证明着科学的辩证认知论,用这种方法将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和更具宏观指导效力的唯物主义哲学有机统一起来,使学生免于陷入学习和认知的误区。

例如,教师可以将“新冠”疫情在一些欧美国家的肆虐和在我国得到有效控制的对比局面作为一件代表事件引入到课堂上,一方面分析出我国良好的防疫局面固然有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对防疫、控疫工作所起到的积极指导作用的因素;另一方面也要从更深层面上剖析出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得到有效践行和极大丰富,归根到底还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代表的先进生产力所决定的,是“物质决定意识”以及“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一基本辩证关系的生动体现。

(二)从代表事件中深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认识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很多高校学生对于这一科学结论却缺少直观地观察素材。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进行党史渗透教育时,可以结合一些经典事件的内容和效果,与同时期其他党派、团体的类似事件做对比,从而利用这种反差感使学生真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性和先进性。

比如,教师可以将建国后我党在上海成立党委并开展经济整顿与南京国民党集团于1948年在上海进行的“打虎”运动做对比,从二者在整顿目标、整顿措施、执行力度、执行结果以及领导形式、组织形式和落实渠道等方面做深入比较,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方面所持有的坚决态度和有力手段。

(三)从代表事件中塑造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时至今日,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依旧是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所必需的精神驱动。对于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融入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的摒弃;相反地,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有效弘扬还应当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进一步形成。高校思政教师可结合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结合感的事件,带领学生了解并体会到中华民族在文化传承、发展和践行方面的独有智慧和辉煌成就,深入了解并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的继承性、发展性与表现性,继而全面扩大思政课程的教学成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播放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回放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开幕式中同时存在的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风貌,在带领学生解读这一文化盛会所体现出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内涵的同时,帮助学生解读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具体融合角度、形式、作用点和效果,让学生为自己民族的璀璨文明和自己国家的蒸蒸日上感到无比的骄傲。

三、在思政课堂中引导学生挖掘“立德树人”教育性文化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生命力在于其所具有的巨大现实价值,这一价值的组成内容和体现形式非常丰富,有着广阔的研究空间和重要的研究意义。高校思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完成上述两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立足于更高的教学维度,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素材的剖析和解读去开展关于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精髓研究和价值体验,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帮助学生从主观层面上形成对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根本认同,最终达成预期的课程教学目标。

(一)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对于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

所有的个人、集体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可以被看作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状况的缩影,而任何的一种思想也都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解读;正确而全面地挖掘、解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学生思想境界、彰显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正确性的必要手段。高校思政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作为获取丰富的社会发展规律探究素材的宝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一些这一思想的诞生背景、发展过程和作用形式,总结出人类历史在生产力发展、文化理念变革、政治形式革新和文化意识变迁等方面的核心规律,以此来完善学生的思维认知体系。

比如,教师可以在带领学生分析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提出背景时,结合十九大召开时国内外的综合局势以及改革开放新局面下我国在各个领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炼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客观真理和总体方针,从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人民是决定社会主义事业走向的根本”、“人民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核心创造者”的至理。

(二)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概念,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和核心代表,也是了解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一扇窗口。高校思政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具有的“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的综合特征,并将这一系列特征通过对应的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人物和事件联系到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从而让学生在认识上实现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

例如,教师可以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摆脱贫困》《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之江新语》《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习近平同志的代表著作向学生做简要的介绍和内容总结,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依靠群众”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正确理念及其先进性和突出的历史、时代价值,使学生得以领会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华的思想核心,并对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诞生土壤形成更科学、准确的了解。

四、依托自身示范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机实现

尽管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教师所能起到的影响同样是巨大而深远的,能够在悄无声息之中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的转变。据此,高校思政教师要在与学生相处的日常点滴中做好“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体现、诠释、践行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和一系列健康、向上的道德观念,一方面增强自己在日常工作中的权威性、说服力和亲和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标杆,从而让“立德树人”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推进。

比如,教师在制作上课所用的课件时恪守“严谨认真”的原则,不仅要确保知识性内容的准确、翔实,而且在标点和句法方面也要多加注意,为学生树立起认真负责的精神楷模;在遇到自己不了解的新鲜知识时,教师也要积极向学生“求教”,让学生们感受到谦虚乐学的优良作风;等等。

结束语:

新的局面意味着新的任务,新的任务必然有新的挑战,而要想战胜新的挑战,就必须要以新的思想作为具体工作的有力指导,如此方能够按部就班地取得新的成就、缔造新的辉煌。高校思政教师要真正重视起对社会主义价值思想体系的研究和课堂融入,在日常工作中树立起鲜明的“立德树人”意识,围绕解读典型人物、剖析代表事件以及挖掘研究和应用价值等主题制定、实施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立德树人教育性文化学习和思政素养提升的同步进行和有机融合,在丰富学生社会认知和思想知识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他们的精神觉悟和思想境界,使学生真正树立起热爱社会主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增强个人服务社会与人民之本领的崇高意识和高尚情操,进而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道路上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欣,成晓丽.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可行性途径[J].才智,2021(07):58-60.

[2]王杰昌,吴昊.高校思政教育贯彻“立德树人”思想的路径探究[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28(01):64-67.

[3]范瑞雪.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思想的哲学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7,29(06):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