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刘正城的壮族歌圩创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浅析刘正城的壮族歌圩创作

唐金良 黄勤贵 潘桂 李易津通讯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人文学部 )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壮族歌圩是壮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是了解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针对壮族歌圩相关作品的研究少之又少,为更好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民间文化形式,本文以刘正城为研究对象,从其作品中分析演唱内容、艺术特色等,充分挖掘出壮族歌圩的文学价值,促进壮族歌圩的保护和传承,为人们了解和演唱壮族歌圩提供参考。

关键词:刘正城;作品分析;歌圩文化


刘正城,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歌圩传承人。传承人是民族文化得以传播发展的“一面镜子”。[1]然而随着刘正城先生年岁渐长,青年传承人寥寥无几,同时在过去的文献中很少见壮族歌圩研究者对他作品的研究,他所创作的大量歌圩作品很有可能散佚。在众多对壮族歌圩的研究资料中,有对壮族歌圩传承人的研究,却没有针对壮族歌圩传承人作品的具体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传承人刘正城的作品,为人们了解和演唱壮族歌圩提供参考,以促进壮族歌圩的保护和传承。


一、对刘正城创作的分析

刘正城笔耕不辍,文化程度虽不高,却擅长从生活中汲取知识养分,可随时随地编写演唱。刘正城的歌词灵感来源于生活,在实践中创作,例如每一年新春,他都会据此创作出新的歌赞新春的作品,参加酒席时现场创作相关作品等。刘正城受生活习俗、时代背景的影响,从歌词中可深切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与社会发展轨迹。其作品类型分为婚嫁歌、情歌、节日歌等,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种类型:

(一)情歌

情歌即表达男女情爱的歌曲,用简短的词句直接或者含蓄地表达男女双方热恋、思念、离别等情感。壮人以歌交情,是把男女交际艺术化、把情感艺术化。情歌传达的是一种被提升了的、被审美化的情感。[2]刘正城的情歌演唱形式一般为男女对唱、表演唱,大多数为直接抒情。以《情歌对唱》为例分析:

男:自细么曾相会过,问妹家在哪村中?

女:父母生来无家住,早过西南夜过东。

歌词结构为七言体句式,初次以歌会面,自小没有相见过,男方询问对方家住何处和家庭状况,直接婉言说不,女方对唱意思为像乞丐一样早上去这里晚上去那里,没有房子住。双方对问语言直接而又有趣,相互唱和,却不告诉对方具体答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又如:

英台别了梁山伯,隔耐米吞日夜思。

隔耐米吞日夜想,激情取写信通知。

引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隔久没见日夜思念,反复唱词,强调自己对对方的强烈思念之情。也有委婉含蓄表达,如《十想歌》:

二想变成双宝鸭,江河相伴共同游。

三想变成双燕子,日飞夜宿栋梁间。

含蓄而巧妙,借物抒情,表达对对方的情感是多么地激烈热情。还运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表达对对方深挚的爱恋与思念,也间接抒发了自己时时刻刻都想与对方待在一起的心情,此类作品还有《十思歌》、《十送歌》等。其中《十送歌》使用递进和顶真的修辞格,层层推进、首尾连接,使气势贯通而又环环相扣,抒发情感。


(二)赞歌

赞歌,赞美或者歌颂事物。刘正城作品中一般表现为歌颂党,歌颂美好生活。看似歌颂自然实则体现新时代背景下人民安居乐业,不受其它灾祸干扰安稳踏实的生活。

新江步马河水美,川流不息水青青。

春秋四季长流水,鲤跳灵飞滩过滩。

这首是刘正城的即兴之作,歌颂新江镇的好风景,这些都是刘正城对自然、生活体验的主观感受与描绘,把自然意象注入其中,给歌词中寂静的自然环境增添了生机。用叠字表现新江水清,环境形态变化表现出自然的美和新江的好风景。刘正城的歌词创作与内心情感或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谐社会才能发现并描绘出此等美景,感受到社会的和谐安稳,内心深处才会歌颂新的生活,创作出“和谐盛世人安隐,全民共享太平年。党政英明施善策,诗赋山歌唱不完。”节奏和谐,令人记忆深刻,抒发对和谐盛世的感言。这四句歌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唱时和谐、押韵。每一句句末最后一个字用相同的韵来相押,第二、四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皆以an为韵脚,即边连韵。

(三)宣传曲

宣传曲,即宣扬遵纪守法或时事政策。壮族歌圩作为一种民俗,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精华的凝结,其留存历史、窥见历史的功能至关重要。[3]刘正城的作品创作结合时代背景,歌词中描绘了社会现状,以《山歌普法》为例:

尊法学法和守法,责任不分你我他。

防治肺炎同出力,全民行动靠大家。

宣传司法,普及司法知识,呼吁全民共同行动,其歌曲发挥着如宣传标语般的作用,但它以传唱的方式宣传更让人记忆深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时期的作品反映不同时期特有的社会现实和风貌,同一时期的作品从不同角度描绘各方面的景象。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取胜的一年,也是疫情爆发的一年,刘正城结合了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自行创作,为宣传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而写。“打响脱贫攻坚战,中央政策正英明,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路上谱新篇。”“疫情防控复工好,加强普法大宣传。”在歌唱宣传的同时也歌颂了国家的政治政策带来的福利。

(四)庆贺歌

庆贺歌,顾名思义即庆祝或祝贺有喜事的人。刘正城时常被邀请参加婚嫁酒宴,节日活动以及比赛等,他总能出口成歌。歌词押韵,语调较为平和,以《百日酒》为例:

贫公贫太迷兰笋,兰桂腾芳世上稀。

吉日良辰百日酒,祥开四代庆齐眉。

百日酒筵够友斗,齐君汤饼颂佳期。

庆祝成为公公太太有曾孙,子孙昌盛显达世上少有,摆好酒宴邀请朋友一起来吃百日酒记录这个好日子。歌词用迷丝韵,即偶句的最后一个字的韵脚为i。刘正城的作品韵律多样,有迷丝韵、章良韵、明星韵等,但一般一首歌只用一种韵。如《喜酒》

鸾凤和鸣昌五世,麒麟送子庆千祥。

言乃齐家君喜酒,卑那对时报酒姜。

则用章良韵,最后一个字的韵脚为ang。他还有一些歌是以口头传唱,未被记载,时隔久远已回忆不起完整的一首歌。现存有文本的则收藏起来,留给后人借鉴和演唱。此外还有刘正城参加比赛的对歌,对歌的演唱词都为即兴创作,没有任何参考模板。他还创作了一些与家人有关的歌如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艺术与生活交融,让生活增添了艺术气息。

二、文化特性

(一)歌词

刘正城的歌词结构通常为七言句式,基本形式为七言四句,歌词中罗列大量名词、数词和成语,简明扼要,丰富了歌词文化内涵。一句句歌词凝聚成为一个整体,使得歌曲有了层次美和结构美。

(二)声调韵律

壮族歌圩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声调和唱法,同一个地方也有不同的语言声调。刘正城的作品都是用壮话来演唱,有些歌词看似不符合语言逻辑,却符合壮话语序表达的特点。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语言规律,唱法和其它地方的也有区别。刘正城演唱旋律变化较少,但每首歌韵律不同,多数作品押脚韵,有人新韵(韵脚为n)、迷丝韵(韵脚为i)、边连韵(韵脚为an)等。

(三)手法

刘正城的作品使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他对作品创作也有着严格的字数要求,歌词对仗工整、讲究押韵,还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整齐匀称,方便记忆。在这些手法的运用下歌词体现的不仅仅是形式美,还表达着音乐美,同时也赋予和升华了作品的情感。


三、结语

刘正城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记录着发展中的社会,对后人参考、借鉴及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有着巨大的帮助。作品中的内容和蕴含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特色和现实生活,对歌词创作方面有理论性的指导,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参考文献

  1. 潘璐.壮族歌圩的仪式传播现代转型研究.中南民族大学201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1页.

  2. 王克永.广西民歌音乐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118.

  3. 蓝颖,方少娟,雷杭玲.文化生态视角下南宁壮族歌圩文化探析.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