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高年级科学课堂初探——以《设计和制作生态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小学高年级科学课堂初探——以《设计和制作生态瓶》为例

彭丽君 刘国辉 李芳芳

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中心小学

摘要: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或小组完成设计、制作、展示、交流等学习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表达力和自我监控能力都有很大优势。为了更好落实项目式学习,教师应该利用任务驱动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项目落实;重视知识渗透,提升项目成效。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科学;教学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来设计、执行项目的教学模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经过查询资料、讨论分析等过程后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期完成项目内容、不断优化项目产品。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这一教学模式与小学科学这一学科十分契合。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需要解决真实情境的问题,需要设计和制作产品,需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展示、解说、改进,显然,在这些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制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然而,在一线教师将项目式学习方式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扰,例如有些学生在情境中无法精准理解自己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整个过程显得随波逐流;由于项目式学习的学习周期比较长,有些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持续,导致项目不了了之;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沉浸于热热闹闹的动手环节,并没有认真动脑思考,没有认真参与知识与实践联系的过程,导致知识掌握程度较浅。下面是在实施《设计与制作生态瓶》一课中总结和反思出来的教学策略。

一、任务驱动,明确项目方向

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征是与真实世界链接的情境,因此多数老师都会注意在学习之初,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来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然而有些学生在情境中能迅速找到学习任务,明确自己接下来该做什么事情,但也有不少学生是处于懵懵的状态,并没有意识到情境所表达的真正含义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用精炼的语言明确任务,让孩子们带着明确的任务,完成接下来的学习。

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这一项目中,教师通过视频展示了科幻片中的片段,一名幸存的宇航员利用残缺的宇宙飞船里的东西实现制造液态水、种植土豆等,并在这个密闭的空间中存活了下来。这时候大多数学生都还是沉浸在宇航员获救的喜悦中,而忽略了该情境所蕴含的知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宇航员能获救,是因为在残缺的飞船中创造出了哪些条件?整个飞船中存在哪些生物,他们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是怎样的?这些生物彼此之间提供了哪些条件?”这些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但是如果缺少了教师的这些引导,可能很多学生无法意识到自己接下来要做的是一个能实现循环的小型生态系统。反之,学生在讨论完这些问题之后,就十分清晰地明白自己不仅仅需要制作一个生态瓶,而且还要考虑生态瓶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和捕食关系、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关系等等,这样学生就能朝着明确的方向开展自己的学习了。

二、注重过程性评价,促进项目落实

项目式学习的周期一般较长,可能持续一个星期或者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学习成果可能无法立即呈现,而小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大多无法持续这么长时间,能自主坚持的学生可谓少之又少。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跟进整个项目的进程,适当地开展一些过程性评价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有人关注、有人欣赏,萌生出坚持完成整个项目的想法。

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这一项目中,在学生设计好自己生态瓶后,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介绍自己的生态瓶的初步设计是怎样的,然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评价,每组推选一份最优的方案出来跟全班同学分享,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评价,这样不仅能帮助分享的同学及时优化方案,也能让其他同学在评价中明白自己的不足。在同学们初步制作好生态瓶后,也开展类似的活动,让孩子们进行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再结合教师评价,如此一来,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受到了重视,也在此过程中明白各自的不足,就可以大大促进接下来的优化、完善环节的落实了。

  1. 重视知识渗透,提升项目成效

一般而言,项目式学习的课堂自由度相对较高,学生自主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这对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然而真正的课堂中不难发现,有些同学成为小组的“隐形人”或者只是照葫芦画瓢制作一个产品出来,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探索,对头脑风暴、画设计图纸、介绍自己的设计、介绍自己的产品等环节参与度不高,导致许多重要的知识没有领会,学习成效不高。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内容、做好教学监控,在每一个环节都注意渗透课标、教材内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设计和制作生态瓶》这一项目中,学生画好设计图后,展示的过程就不仅仅是展示图纸,教师还应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可以向展示的同学提问:“你这个生态瓶有多大?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尺寸?打算把生态瓶摆在什么位置?里面放了哪些东西?放多少?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数量......”让同学们明白生态瓶的尺寸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生态瓶所摆的位置会影响阳光和空气等非生物因素,进而会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动物呼吸等,所放的生物存在捕食关系,而且生产者的数量要多余消费者,才有可能让生态瓶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平衡。这样,同学们制作出来的生态瓶就不仅仅是丰富多彩,而且还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内,充分地将学科知识与动手实践融合起来了。

小结

项目式学习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科学、探究奥秘、应用知识的兴趣和动机,虽然应用该模式进行实践时,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阻碍,但是只要一线教师吃透教材、做好每一环节的监测、评价与反馈并积极促进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就能润物细无声般地发生。

参考文献

[1] 曾晓丽.基于小学科学 STEM 项目式学习的低年段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培养[J].新课程研究, 2021,(07):61-63.

[2] 王小乐,姜玲,朱艳梅. 小学阶段跨学科的STEM项目学习实践及启示[J]. 基础学科, 2018(16) :128-133.


项目基金:广州教育学会2020年教育科研课题“项目式学习在小学高年级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KTLX1202030321)研究成果



联系方式

姓名:彭丽君

电话:1342361208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永宁街中心小学(永安路9号)

邮编:51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