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关于宁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考

姚冰

宁波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为积极践行“节水优先”方针,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本文以宁波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例,分析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为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高标准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宁波 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 建议措施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对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治水管水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 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将“节水”上升为国家水安全保障的优先战略[1-3]。2019年《国家节水行动方案》,从国家层面对节水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浙江省印发《浙江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制定了近远期总体控制目标,同时宁波印发《宁波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为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宁波市不断完善节水制度,创新节水思路,做好节水工作顶层设计,形成了宁波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模式。

1 区域概况

宁波市位于我国东海之滨,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 1521mm,水系由甬江流域和象山港、三门湾地区独流入海水系组成。市域现辖海曙区、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奉化六个区,余姚、慈溪两个县级市以及宁海、象山两个县, 2020 年末常住人口 940万人,全市水资源总量83.22 亿 m3,其中河川径流量78.64 亿 m3,总用水量为 21.01 亿 m3,其中农田灌溉用水 6.10 亿 m3,林牧渔畜用水 0.73 亿 m3,工业用水量为 6.02 亿 m3,城镇公共用水量 2.50 亿 m3,居民生活用水量为 5.07 亿 m3,生态环境用水 0.58亿 m3

2 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近年来宁波市始终将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摆在重要位置,以深化节水型社会建设为主线,全面实施节水工程,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多举措、全领域全面推进节水工作, 超额完成水资源管控目标。在农业节水方面,通过大力推广自动化、智能化的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至 0.618,创建节水型灌区 16 个, 发展节水灌溉面积和高效节水灌溉面分别达到 232 万亩、60 万亩以上,减少灌溉用水8500 万 m3 /年。工业节水方面,以提高工业水重复利用、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能力等为重点,全力推进高耗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已累计创建节水型单位数量达 204 家,其中省级节水型企业 79 家,全市火电、钢铁等 5 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 93.3%,化工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 85%。城镇节水方面,积极推进节水器具和供水管网改造,宁波市区供水管网漏损率逐步下降,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数量达到 302 个,市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全覆盖。分质供水方面,将大型耗水型工业供水与城市自来水供水分开,利用姚江~平原河网~工业水厂的途径,实现环境、农业和工业用水的一水多用、复合利用,目前已建成工业水厂日供水能力达到 80万吨。非常规水利用方面,坚持“优水优用、一水多用、复合利用”,一是多途径推动再生水在工业冷却、生态补水和市政杂用等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北仑岩东污水处理厂已成为宁波钢铁、北仑电厂等工业企业的水源之一,二是大力推广工业、屋面雨水集蓄系统等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实施了慈城—姚江片区海绵试点建设。节水科技应用方面,以科技为支撑,在全省率先打造“互联网 +”智慧供水模式,推进节水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3、存在问题

宁波节水工作虽取得较大成效,但相对于宁波市水资源禀赋不足与高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矛盾,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节水型社会建设存在一些列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重点领域节水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农业节水方面,仍有部分灌区渠系建筑物老化、防渗率低,高效节水灌溉有待进一步推广,取用水计量设施覆盖率、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等有待进一步加强,按照规划2025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升至0.625,估算仍有0.12 亿m3节水潜力;工业节水方面,高耗水企业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仍偏低,工业供水系统供水能力与用水量增长趋势仍不匹配;城镇用水方面,与发达国家、城市相比,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偏高,且各区县(市)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再生水利用方面,输水管线配套建设有待进一步扩展,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同时缺乏合理的用水激励措施。

(2)区域和行业节水水平存在不均衡。各地区之间用水效率差异显著,市区、慈溪市等地用水效率较高,宁海、象山等地用水效率总体偏低;行业节水方面,生活和工业用水效率总体较好,农业用水效率偏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比较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3)节水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节水法规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宁波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于 1998实施,并经 2004 年、 2010 年进行了两次修改,而后未有变化,与新时期的治水理念、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不相匹配,节约用水内容相对欠缺。节水政策支持有待进一步加强,缺乏完善的节水财税引导和激励政策体系,全市节水奖惩政策尚未出台,用水户节水内生动力不足。

(4)节水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宁波市目前建立了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体系,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稳步提高,但个别地方对“节水就是减排”、“节水就是增强水资源承载力”的认识不足,“以水定需”未有效落地,水资源作为要素资源和战略资源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仍显不足。

4、相关建议及对策

宁波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当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把节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通过强化资源约束,加大实施节水工程,增强节水监管,为宁波生态文明建设及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宁波市区作为经济活动和资源消耗的核心区域,人均水资源量少,优质水资源最为紧缺,应突出水资源刚性约束,充分构建优水优用、以供定需的水资源保障体系。一是全面构建分类分质供水体系,加快推进姚江大工业水厂及工业供水管网建设,合理构建工业生产布局,优水优用,打造全省水源分质供水示范区。二是紧抓高耗水企业节水,全面推进工业减排提效,实施节水技术改造,鼓励企业内部中水回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同时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动节水技术转向系统性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节水能力向用水系统集成优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三是提高智慧节水管理水平,坚持科技引领、智慧管水,探索建立全周期节水治理体系,加快建设智慧节水管理平台,实现从基础管理、计划管理到动态考核管理、预警统计管理的提升。

(2)余姚市、慈溪市作为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水资源整体较为紧张。一方面应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鼓励发展低耗水产业,同时强化企业生产用水管理,推进企业节水改造;另外积极推进分质供水,拓展工业用水水源,优化水源利用结构;此外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加快灌区节水现代化改造,推广自动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精品化、高效化、集约化农业[4-5]

(3)宁海县作为宁波南部生态发展区,水源涵养区,水资源较为丰富,象山县因海岛型地形地貌,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城镇和农业生活节水,推进城乡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推广生活节水器具,减少水资源漏损;另外对于农村地区严格执行农村水费收缴制度,杜绝 “长流水”; 同时加强节水宣传,提升全民节水意识;此外对于象山县进一步强化非常规水利用,推动海水淡化应用,鼓励区域内高耗水行业和工业园区用水要优先利用海水、亚海水。

参考文献:

[1] 赵乐诗. 坚持节水优先推进新时期我国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07),68-70.

[2] 许文海.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大力推动“十四五”节水高质量发展[J].水利发展研究,2021,21(07),15-18.

[3]彭焱梅,毕婉,彭欢,等.太湖流域片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与创新[J].水利技术监督,2021(07), 106-109.

[4] 沈真真.新型节水灌溉模式在农田水利中的应用[J].山东水利,2019(11), 73-74.

[5]刘剑光.节水灌溉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外企业家,2013(35) ,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