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胡晓蕊

沽源县长梁乡寄宿制学校 河北 张家口 076550

摘要:德育就是对学生的品德进行的教育。新课改要求德育成为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要教授学生知识,还要在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中注重道德品质教育。特别是主要学科教师,更是德育的重要践行者。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有效的渗透德育,是教师重点研究的内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融入德育的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策略


1小学数学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结合小学数学教材开展德育工作

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通常只是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并没有充分利用数学教材开展德育工作。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教师更关心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缺乏意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很多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对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知识进行充分挖掘,错失了很多数学教材中一些很好的德育机会,忽视了德育工作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例如,在给学生讲解圆周率知识时,教师可能只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圆周率为3.14的知识点,并没有延伸到数学教材内容以外,比如教师可以讲解到三国末年刘徽创造出包含有极限思想的“割圆术”,计算出了内接正边形的周长和面积,得出圆周率为3.14,进而教导学生学习古人坚韧不拔,拼搏奋起的精神,更加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孩子良好品德。

1.2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师渗透的德育内容存在着不相符合情况

小学数学教学时,一些教师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融入一些德育知识。然而,教师在给小学生渗透的德育知识和学生当前实际情况存在不相符合现象,给学生渗透的德育知识,存在超出小学生认知范围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不能有效掌握这些德育知识,直接影响了德育效果。

1.3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存在不恰当现象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由于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如果采用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会降低小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为了确保数学教学时更好地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应创新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观念,合理应用科学技术,丰富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可以给小学数学课堂注入更多的血液,确保数学教学和德育工作质量。

2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2.1教师以身作则,加强德育引导

德育既是一个培养自身道德素养的过程,也是一个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校主要接触的就是老师和同学,所以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影响到学生,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老师身上体现出的精神素质慢慢转变在自己身上,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为学生做表率[3]。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语言表达、仪容仪表等直接表现出的形象特点都可以在无形当中将美感传递给学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的认真负责会使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老师的尊敬之情,并从中学习到一身有助于自身发展的优点,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为了学生能走上正确的道路,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而正确引导学生,加强对其德育的引导。就像在“认识图形”这节内容中,需要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画出相应三角形、长方形、圆等一些简单的图形,为了引导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师就要要求学生一定要保证图案规范的同时保持干净的卷面。不仅是要求学生,教师更要规范自己,在平时的板书上也要一目了然、干净整洁,只有约束好了自身才有资格去约束他人,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教师的这种优秀特点。不只是平时的作业,教师也要要求学生随时保持自身以及自己课桌、书包等物品的干净整洁,使学生以良好的形象展示给他人,从而培养出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这些日常的琐碎小事,都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品行,教师要抓住这些“洞口”,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使其不断地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2.2深度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在数学的教材中有很多德育元素可以作为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的切入点,虽然数学的理论知识较多,其中的数形知识点较多,但是只要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家教材的研究,那么教师就可以挖掘出更多的德育元素,然后通过这些德育元素为学生进一步地开展教学,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提升。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一些有名的数学家,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人的事迹讲述给学生,让学生在了解这些名人故事中获得更多的德育,教师可以将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苦难以及这些数学家是怎么将这些困难解决的等之类的故事讲与学生,在讲解中还可以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学习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这些故事以及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得到思想上的提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家伟大的探索精神下不断去探索更多的知识。

2.3利用数学活动,开展德育教育

德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应该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活动是一种有效开展数学学习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活动能够折射出一定的人生哲理,顺势开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目前所学的数学知识来组织相关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巩固提升自身数学水平的同时能学习到一些对人生有益的观念,使其不断提升自己的内涵,促进德育水平的提高。例如,讲解完“有趣的图形”,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践活动,在活动开始前可以为学生平均分组并为其布置相应的任务,由小组共同合作完成。首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寻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在学校中的应用,到达规定时间后,由各个小组分别说出自己的发现,看看哪一组的同学发现最多。在进行这一个简单的热身活动后,为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这同样是以小组为单位,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到其中,在这个过程中考验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动手能力,有些同学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就较差,在操作起来也会有一定的难度。既然我们开展了小组合作,就需要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有能力的同学要主动帮助其他成员,最终在激烈讨论后,小组的每个人都做出一个满意的图形。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其感受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作意识,最后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情况为其进行相应的教导,促进其德育教育的开展。

2.4融合现实生活,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

数学本就源自现实生活,数学学科之中的相关理论知识可以在现实生活当中得以印证。自然,学科之中的知识同样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之中遇到的问题。结合上述状况,任课教师可以在渗透德育方面内容之时,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以此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任课教师在对于《数学广角─植树问题》内容进行教学之时,便可以应用上述教学方法,预先向学生提问:“我们在每一年植树节来临之时,学校都会组织大家去种树的,那么我们来思考一下,在参与植树之时,应当如何确定可以种植树木的适宜间隔呢?在一定的距离内应当种几棵呢?”学生便可以通过积极展开讨论,思考这一问题。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索这一问题的解答方案。在进行讲解之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普及一些荒漠化危害相关知识,进而提倡学生保护环境,节约用纸。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增强自身的保护环境意识。

3结语

为了促进小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应全面了解学生当前数学知识水平,对小学数学教材中含有德育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创新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数学教学思维,逐渐提升教师自身数学教学能力,有利于确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并推动小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新时期下小学德育的丰富和扩展研究[J].游卫萍.才智.2020(09)

[2]让德育助力学生更好成长——谈小学如何做好学校德育工作[J].黄兴.华夏教师.20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