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水资源配置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水资源配置问题

邢廷廷

安徽沃特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省合肥市 230041

摘要: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以及节约保护,不仅能够充分保障区域饮水及供水安全,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水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视与决心。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一些区域经常出现资源性或季节性缺水,阻碍当地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优化我国水资源的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社会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水利工程施行联合多目标综合的水资源配置,围绕国家重点战略发展需求重新审视水资源供需形势和水资源配置格局,为水资源规划和顶层设计提供管理思路。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水资源配置;问题

引言

对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义体现了有效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的原则,提出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围绕国家水资源战略发展需求,重新审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在满足用水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治理水平。

1水资源配置

1.1基本含义

水资源配置是以人水和谐相处为基本原则,在特定的区域内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种可利用的水源采取有效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从各用水部门之间以及时间、空间上实现科学的调配。通过有效增加供水和合理抑制需求等多种途径,促进环境、经济、社会的长期供需平衡以及协调发展。

1.2主要任务

(1)水环境质量,通过对水环境质量、污染原因及其程度评价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标准和保护措施;(2)水资源需求与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分析用水效率、用水结构等预测水资源在未来的需求程度;(3)开发利用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可利用水量、供水结构并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方式;(4)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分析不同开发模式和经济条件下的供需平衡状况,从而确定缺水程度、余缺水量、可供水量和供水水源;(5)水资源管理,以水资源配置为基础积极探索适用性较强的管理体系,加快形成水资源管理机制。

1.3配置目标

水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应追求整体效益最好而非某一方面的最好,其目的是支撑全流域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协调。水资源优化配置属于一个多目标相互竞争、互相制约、彼此关联的决策问题,这就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各个目标间的合理分配,从而实现水资源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新发展理念对水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协调、绿色和共享发展都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水资源首先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资源,然后才是人类生产所需的经济资源。绿色发展是指人类谋求发展必须首先保障人们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在水资源的配置上,必然要求一方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和产业发展格局,推动建立绿色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形成节约用水的社会风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大水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水环境质量。创新发展要求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水资源的配置,必须要有利于鼓励创新,抑制落后产能,倒逼整个经济结构向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方向转型。协调发展的内涵包括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优化水资源的配置,改善水生态环境,改变这种不公平的成本收益分摊机制,势在必行。

3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水资源配置问题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水以自西向东流为主,水资源呈南多北少趋势分布。北方地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降水,但年降水补给量偏少,导致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人均用水量低于全国水平。此外,干旱缺水、河道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水资源供需失衡问题也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均粮食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逐渐北移,导致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加大,而我国农业用水利用率仅为40%~50%,绝大部分农田仍然采用传统方式灌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其次,工矿企业和城镇急速扩大,淡水量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却较低,仅为20%~40%。国家从发展战略角度,严控高耗水行业新增产能。最后,水资源因其承载的农业、工业及人口量等因素使其与生产力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紧密联系。因此,水资源承载能力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就非常重要。然而,现阶段水资源承载能力统计数据准确性不足,缺乏有效的指标体系,数据口径和精度也不足以支撑分析过程。缺乏指导性数据和分析方法导致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环境约束的不合理用水现象频发。

4基于新发展理念的水资源配置完善措施

4.1资源配置格局

我国区域间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差别较大,南北水利发展不平衡。西北地区通过现有主要河流水系间的水量调配工程调配区域水资源,形成以地表水、地下水与其他水源的统一调配。南方水资源的调配是通过在河流上游加强水源涵养和控制性工程建设,解决工程性缺水和局部干旱地区资源型缺水问题。基于新形势下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问题,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水治理指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确保水资源良性循环的前提下,采用合理调控水资源配置手段,寻求水资源对社会经济的最大支撑能力,这也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实践。长距离调水工程就是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流域的长远利益目标的重要举措。

4.2水资源配置优化手段

高质量发展模式就要立足我国水资源状况,结合水资源管理工作实际,形成水资源刚性约束。在水资源开发上,树立正确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和认知理念,增强区域调控保障能力,科学论证水源连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注重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并利用计算机模型结合气候变化影响进行多水源优化配置。水资源配置和利用涉及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必须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分别预测需水量和可利用量,构建需水量预测模型,划定水资源配置开发的上限,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可用水量。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将经济活动严格限定在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范围内,确保水资源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利用,还要通过科学决策对不同流域区域的需水影响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叠加影响,加强国家水网工程科学决策和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系统治水。

结束语

新发展理念下,治水工作已进入水资源保护与强化管理并重的阶段,柔性治水、科学治污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和水害防治水平已成为新发展理念下治水的新思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顺应国情变化对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调整治水策略。无论是系统修复水生态,还是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都要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坚持科学治水用水,保障水安全。

参考文献

[1]王云鹏,周园.驻马店市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04):35-36.

[2]吴仕候.浅谈新常态下水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农家参谋,2020(08):183.

[3]高威.辽宁省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2):162-163.

[4].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J].水电与新能源,2021,35(09):79.

[5]景晓菊,黄志强,党祥,张瑞刚.香溪河流域水资源配置研究[J].人民珠江,2021,42(07):75-81.

[6]伍鑫,王艺杰,姚园,温庆博,王忠静,胡黎明.基于区间两阶段法的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J].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1,52(10):24-34.

[7]刘子轩.辽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对水生态影响分析[J].陕西水利,2021(02):49-52.

[8]孙静思.基于居民幸福感的水资源配置优化研究—以洛阳市为例[J].资源与产业,2021,23(03):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