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宣传概况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新媒体视域下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宣传概况及思考

李彤

辽宁传媒学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136

摘要: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不仅是东北抗联文化的标志,也是东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新媒体时代下,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也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的宣传活动力度已然达到了新的高度。


关键词:东北抗联 红色音乐文化 新媒体 宣传实践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对于中国具体历史实践中优秀音乐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尤其是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就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在当前,新媒体已成为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宣传的主要宣传方式之一,为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提供了良好的宣传平台。

1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与新媒体的相关概述

1.1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

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作为东北抗联红色文化的分支,指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东北抗联”为主体,在东北白山黑水间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和现今以“东北抗联”为题材所创作的音乐作品。

东北抗联将士们所创作的这些作品记录着东北地区人民不屈斗争的历史,抒发了“抗日救亡,不做亡国奴”的民族血性和对英雄的崇敬,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以东北抗联歌曲为主体,尤其是在当时没有专业音乐工作者的情况下,东北抗联将士以歌曲创作为武器,唤起民众、鼓舞斗志、凝聚人心。东北抗联歌曲不仅是东北抗日斗争史的艺术再现,也是进一步研究当时东北音乐教育、音乐创作、音乐生活的状况与水平难得的珍贵史料。而包含抗联歌曲和现今以“东北抗联”为题材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内的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更应该通过多样化的红色音乐文化宣传方式,引起广大人民群众高度关注,让人民群众铭记抗联红色历史与文化,传承抗联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内心情感,这样,才能让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展。

1.2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就中国而言,其新媒体领域的发展时间虽然相对较晚,但是整体发展速度较快,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位列世界前列。党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应用与发展,并且一直在不同工作会议上强调对新媒体的普及。在当前新媒体视域下,如何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宣传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如何将两者全面有效的结合从而促进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的宣传,重点在于深刻把握新媒体的特点。

2新媒体视域下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新媒体视域下的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扩大了宣传范围,发扬了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正能量,不断提升其影响力,但这一宣传过程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2.1宣传者的娱乐化倾向降低文化影响力

不同于传统媒体时代的把关效应,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以往官方媒体的单一舆论通道,在宣传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时逐渐摆脱了政治化,教化的色彩越来越淡,娱乐化的色彩愈发浓厚。文化影响力是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宣传效果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指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在国内甚至于国际上对人们施加实际影响的程度。文化影响力与宣传效果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决定宣传效果的宣传内容、形式也与文化影响力密切相关。新媒体的交互式传播、泛在化与虚拟在场等特点使得新媒体平台开启了众人之论的范式,而随着各类新媒体形式的日益盛行和话语影响力的增强,其低门槛、高时效等特征使得舆论容易迅猛发展,也增加了信息真伪的辨识难度。同时,在商业化时代,新媒体平台逐渐以谋取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加之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本身具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相对严肃,缺少吸引力。

2.2宣传内容重复缺乏新意

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究其根本是为了推进国内外对东北抗联历史的记忆建构,让大众感受到百折不饶、坚韧不拔的抗战精神力量。进而重温全民族共同抗战的爱国情怀、民族气节,以及各种铭记伟大抗战历史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相关的现实呼吁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搜索发现新媒体各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及B站等对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的宣传,内容重复且缺乏新意。诚然,东北抗联歌曲是新媒体各平台宣传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最为主要的宣传内容,一定程度上的内容重复可以加深受众对东北抗联历史的认知和了解,使得抗联相关重要将领、事件和地点不断在人们记忆中活跃,叠加效果。但这样同质化的内容长时间后难免使人感到厌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对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的宣传产生负面影响。这也许是导致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在红色音乐文化中处于边缘的原因之一。

在当前,新媒体已成为红色音乐文化宣传的主要宣传方式之一,作为东北音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抗联红色音乐文化也通过新媒体独特的开放性和互动性特点打开了新的文化活动宣传发展途径。因此,加强对新媒体红色音乐文化宣传途径的监管,才能更加完善新媒体红色文化教育的环境,让新媒体更好地服务于红色文化宣传教育。



作者简介:

李彤19911—),男,汉族,籍贯:山东蓬莱市人辽宁传媒学院表演与录音系助教。

邮寄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东站街54-1362李彤(),电话:13889278829

项目名称:2021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新媒体视域下东北抗日联军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类别:青年项目

编号:L21CDJ004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2017。

[2]高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著作大辞典:下卷》[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3]凌瑞兰。东北抗联歌曲述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6(03):34-39。

[4]韩素梅等著。新媒体与社会舆情[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08。

[5]谭辉煌,刘淑华编著。新编新媒体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0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2017。

凌瑞兰。东北抗联歌曲述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6(03):34-39。

王方。《人民日报》对东北抗联的媒介记忆研究(1946-2020)[D]。东北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