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3

关于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

蒋江萍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南宁市 530011)

摘要:古朴、轻巧的干栏式建筑是广西壮族传统建筑形式之一,这种富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巢居式建筑,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整个建筑具有适应南方山区地形、气候和预防毒蛇猛兽侵扰的优势,在建筑布局、整体结构和功能特征上,能够反映出地方民族特色和别致优美的建造风格。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凝聚壮族先民的生存智慧,能够充分体现壮族先民无穷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应用大量榫卯和绑扎方式的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主要通过榫卯和绑扎工艺实现节点强化、延长建筑结构的使用年限,利于及时维修,对现代建筑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际需要,只有加强对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保护,才能实现壮族先民生存智慧的传承。

关键词: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


引言:干栏式建筑是世界著名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取材和形式均来源于自然环境,干栏式建筑的柱、梁、枋、檩均是广西壮族的民族特色符号,一柱一檩的文化艺术形式折射出壮族先民世代的智慧结晶,是十分优美的人文景观[1]。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农村建设政策给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提供突破和超越的机遇,众多建筑专家、学者将生态文化、产业经济、永续发展等理念融入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条件解决现存问题,通过挖掘、改良、传承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内在潜力和文化特质加速建筑技艺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通过再生、复刻、重构传统文化,将可持续发展为基点,延续历史文脉、提升民族品质、促进经济增长。


一、干栏式建筑的主要特点

干栏式建筑广西壮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活化石,一般以竹木为建筑材料,以木质建筑构架为主,大部分设有三间房屋,富裕家庭五间不等,使用竹子作为柱、梁、枋、檩等,通过榫卯和绑扎连接构件,不使用任何铁钉,外形质朴古拙。为了迎合地域特征,干栏式建筑通常依坡而建,有效利用拉力与杠杆等原理,通过榫卯、绑扎等木构工艺形成井干式、穿斗式建筑结构,主要功能在于隔离建筑与地面,达到防潮的目的。干栏式建筑的屋顶和底架较高,主要为适应多雨地区需求,整体建筑形制以防潮湿设计为主,用意在于适应多虫、多雨和潮湿环境。

另外,干栏式建筑通常就近取材,在材料使用方面主张简单、丰富和低廉,木材长短不规则,能够有效降低建筑建造成本,但干栏式建筑构造相对稳定,能够利用有限的建筑空间达到一房多用的能效,一般分为上层、中层及阁楼部分,空间形态和基本形制充分反映出中国传统木构建筑艺术理性与感性的交融,因此,研究干栏式建筑的景观艺术形象、集群空间形态及建筑营构形制等关键要素,对于现代建筑的发展有重要的参照作用[2]

二、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一)保护民族建筑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逐渐凸显,而干栏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广西这一地域建筑艺术风格对物质、精神内容的整合,在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和装饰艺术等方面,是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传承载体,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讲,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可持续发展,面临较为艰难的困境,局面相对尴尬,隐没于山中的干栏式建筑并未得到系统性保护,濒临消失的边缘,民族建筑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弘扬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这一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道阻且长。

(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同时,既要保护干栏式建筑,又要让农民过上现代化生活。在广西壮族传统村落中,垃圾倾倒、柴草乱搭、圈舍乱搭、畜禽乱跑和污水乱泼等现象较为常见,呈现出脏乱现象,因此,通过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乡村面貌十分必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广西壮族传统村落需要实施乡村规划,人畜合理分区,对垃圾做分类处理,设立可再生垃圾回收站点,分区域规划垃圾填埋场建设,解决好垃圾去哪里的问题,另外,每个村落需要建立垃圾池、垃圾屋、公共卫生间,在合理的位置放置垃圾桶,购置垃圾清运车,修缮排水、排污系统,破解环境保护难题,因地制宜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护好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文化,提升农民居住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三)全力发展文化绿色新优势,加快实现经济转型

干栏式建筑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的需求,也是传统村落文化绿色新优势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一方面,广西境内独有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众多奇异的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这是广西壮族村落权利发展文化绿色新优势的独有条件之一。另一方面,广西壮族村落的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文化绿色新优势之一,在加快实现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等文化资源,对广西壮族村落民族文化内涵进行探寻,通过民族文化保护促进村落特色旅游,平衡民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例如,位于

广西龙胜龙脊镇平安村龙脊山的龙脊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拥有“梯田世界之冠”的美誉,村落与梯田融为一体,景色秀丽,如诗如画,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相辅相成,成为众人瞩目焦点的同时,为地方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

三、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是维系壮族社会的重要纽带,作为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异常重要组成部分,干栏建筑技艺蕴含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属于根植于壮族人民生活的活性文化形式,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人和体系才能够进行合理呈现,同时,需要通过面授机宜、口耳相传等方式留予后人。因此,广西需要需要建立科学的建筑技艺传承体系和传承机制,完善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程序、认定原则及认定标准,并且需要通过分类申报和统一评定等方法进行资格认证。同时,完善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机制需要认真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在代表性作品中甄选就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传承人,择优确认,继而建立木构技艺名录体系。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建立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档案数据库,针对代表性传承人不同阶段的情况实施审核制度,通过量化考评解决代表性传承人实际困难,帮助代表性传承人带徒弟传技艺,促使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传承工作与时俱进。

(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广西壮族地区应建立富有层次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保护措施。针对文物级别建筑,要执行严格的保护要求,坚决贯彻真实性保护原则,针对成片的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要考虑到群体价值观因素,对干栏民居建筑群、村落环境空间、古树和古木等不得进行随意的拆除、拆建,新建的干栏民居建筑样式必须符合原片内村落的建筑特点,室内部分可以做适当地调整和修改。古壮寨中的成片干栏民居建筑,可以按照其建筑原状进行保存,也可以将其作为广西壮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在进行修缮和过程中,要尽量体现修旧如旧等原则,保持其原始风貌,在科学进行防潮和防腐处理的同时,延长建筑寿命。对于成片的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保护区中其他的民居建筑,可以采用砖石和其他建筑材料进行干栏民居建筑再造,对干栏民居建筑中存在火灾隐患等不利情况,可以在干栏民居建筑后侧砌筑砖混结构空间,将新旧建筑结构进行嫁接后,解决原建筑结构的防火问题等,提升干栏民居建筑环境质量[3]


四、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

(一)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在可持续发展中,对适宜性现代技术的探寻需要调配和平衡自然要素、能力性要素和需求性要素三者,借此加大可持续发展的难度和深度。在适宜性现代技术中,能力性要素是关键所在,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的建筑材料在选择上因地制宜,而建筑结构样式也直接反映出壮民的物质文化需求。有鉴于此,在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充分挖掘自然要素、能力性要素和需求性要素的关系,创新和挖掘适适宜性技术,推动和实现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

(二)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1.运用现代工业技术

伴随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新技术应用对于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将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工业技术进行结合,需要从传统建筑材料的优势着手,通过创新传统建筑材料使用方法,将其与现代工业技术进行对接,继而挖掘新技术应用潜能,赋予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的木构结构新气息,体现出橄榄民居建筑的物质内涵和精神品质,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过程中,从现代工业技术着手进行干栏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应用,能够逐步提高宜居环境质量。

2.拓展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路径

广西壮族传统村落具有先天的旅游开发优势条件,在喀斯特地貌、干栏民居建筑、民风民俗等方面拥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十分有利于地方形成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针对广西壮族传统村落拥有的文化资源,游客在游玩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涵,拓展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路径,推动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齐头并进,能够有效加速广西传统村落落实经济转型升级。广西壮族传统村落大多数存在脏乱差现象,通过乡村战略实施,进行乡村规划,可以加速传统村落文明建设的推进,保护农村生态形式与干栏民居建筑文化特征,实现干栏民居建筑内外环境质量的提升,打造赋有宜居健康生活需求的适宜性村落。地方政府在拓展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路径过程中,要关注传统村落乡土味道的保留,对原始的建筑风貌和村落环境要予以保护,通过地域性特点的突出,满足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实际建设标准,夯实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基础。

3.建筑可持续发展方法

针对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不同的壮族村落由不同的建筑传承创新方法,需要采取差异化和针对性措施进行建筑传承创新。首要的可持续发展任务以保护干栏民居建筑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为主,根据相应条例的规定要求,对出现的异化建筑要促使其与传统村落整体的风土风貌保持一致,促使差异化建筑与传统村落整体氛围协调。对于需要还原的干栏民居建筑,主要对井干式、穿斗式建筑结构特征予以还原,旨在保证木墙围合与顶盖的真实样貌。对于新建的干栏民居建筑,要从宜居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采用砖混结合与干栏建筑技艺结合的方式,拓展民居厨房与卫生间,而民居建筑中的卧室与堂屋仍然采用穿斗式建筑结构进行技艺实施,砖混结构的外墙需要按照穿插技艺方式进行拼接,旨在保持传统村落风土风貌的一致性,对于干栏民居建筑内部空间可以利用现代工业技术进行修改,调整内部空间防火、防水、采光和倾斜问题,在保证干栏民居建筑负荷现代化生活标准的同时,确保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针对未入选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干栏民居建筑的差异化现象相对严重,在进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大胆的手法进行部门民居建筑的修缮。

表1 可持续发展方式方法

地方性材料

适宜性技术

外观形态

实际功能

旧材料

旧技术

旧形式

旧/新功能

旧材料

新技术

旧外观

旧/新功能

新材料

就技术

旧外观

旧/新功能

综合材料

综合技术

旧外观

旧/新功能

旧材料

新技术

新外观

旧/新功能

新材料

新技术

新外观

旧/新功能

旧材料

旧技术

新外观

旧/新功能

建筑建筑可持续发展方法可从表1中列举的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方法。前四种方式方法针对已经进入广西传统村落与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录的壮族村落及建筑实施,后三种方式方法因材料上、外观上已经产生变化,因为,并不适宜针对已经进入广西传统村落与中国传统村落等名录的壮族村落及建筑实施[4]


结束语:对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对丰富和完善建筑文化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于改善广西地区壮族传统村落居住环境、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避免产生文化迷失、保留传统乡村风貌、建设美丽乡村作用直接。为了迎合可持续发展步伐,地方政府可以积极利用网络力量进行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的宣导与推动,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促使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的保护性工作全面展开。


参考文献:

[1]张欣.壮族干栏木构建筑的空间形态及文化研究[J].居舍.2021(12):162-163.

[2]彭秀川.湘西传统木构建筑作品[J].建筑结构.2021(11):148.

[3]韦自力.广西壮族传统干栏建筑技艺可持续发展研究[J].居舍.2020(27):9-12.

[4]马骥.以龙脊古壮寨为例谈壮族干栏建筑文化价值及艺术特色[J].艺术品鉴,2019(32):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