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双减” 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黄宝龙

广西河池市 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中心小学 547502

摘要:在2021年“双减”政策正式实施,其根本目的就是帮助我国中小学生减负,这不仅为小学阶段的教育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的各学科教学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双减”政策得到实施之后,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从而使小学生打好基础、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专门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探索。

关键词:“双减”;小学教育;语文教学;教学质量。


“双减”政策在出台之后,能够使中小学生的课业压力得到缓解,同时能够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提升提供进步的台阶。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人的成长和发展无疑有着关键性意义,而“双减”政策相关的内容,能够与提升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质量不谋而合。因此,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应当立足于“双减”这一大背景下,积极改善自身的教学质量。

一、影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因素

(一)语文教师层面的因素

首先,部分语文教师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通常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保守的教学理念,而且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方式单一且陈旧,无法提升教学质量,小学生也难以产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其次,由于课堂内部的教学质量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部分语文教师将目光放在课后作业方面,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盲目运用“题海战术”,希望小学生通过完成大量的练习题也就是课后作业,达成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实际上大量课后作业并不会提升教学质量,也无法帮助小学生真正巩固所学的知识,反之会成为小学生面临的一个沉重负担。最后,部分语文教师忽视课堂内部的互动环节,认为课堂互动环节可有可无,导致语文教师没有获得真实的教学反馈,后续开展的教学工作因此遭遇障碍。

(二)小学生层面的因素

首先,为数不少的小学生没有养成课前自主预习的好习惯,由于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导致小学生在课堂内部毫无头绪,不能有效把握课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无法配合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甚至在课堂内部出现“一问三不知”的消极现象。其次,小学生由于受到智力、家庭环境、学习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语文学习水平有着明显的差异,所以会有部分小学生难以在语文课堂内部集中注意力,或者不能按时完成语文课后作业,对语文学科抱有抵触情绪。

二、在“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要想使“双减”政策真正得到落实,提升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就必须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同时对自身的教学方式加以创新。例如,在《猫》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会直接向所有学生讲解课文,而是先利用教室内部的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播放与猫相关的短视频,然后引导所有学生进入正式教学环节,学生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被短视频调动,因此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环节。不仅如此,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内部构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小学生加深印象,带着更高的积极性学习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也因此而提升。

(二)语文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也是如此。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避免课堂内部出现“一问三不知”现象,还可以使小学生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知识,提高小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学习效率,使教师的授课效率提升,进而推动教学质量提升。语文教师应当在正式授课之前,提前为小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小学生自主预习,如果小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则及时反馈。在正式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对主要问题进行逐一讲解,这样一来,小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高效学习,教师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

(三)语文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通常更重视知识传授,不会过多重视课堂内部的互动,导致语文课堂变成教师的“主场”,课堂内部的气氛十分沉闷,小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受到不利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互动方式,帮助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集中注意力,从而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课堂教学的质量也能够上升。例如,在《将相和》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着课文内容进行随机提问:“蔺相如为什么不交出和氏璧?”“蔺相如和廉颇重归于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等等。同时,语文教师应当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组织所有学生分小组讨论,促进所有小学生在课堂内部高效学习,为整体教学质量的上升提供保障。

(四)语文教师应结合“双减”政策设计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够为小学生拓宽学习的道路。“双减”政策实施之后,语文教师应当明确一点,就是“双减”当中的减轻课后作业负担,并非完全放弃课后作业,而是应当在设计课后作业的时候抓住重点,突出精髓,摒弃“题海战术”,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海上日出》一课教学结束之后,语文教师面向所有学生设计开放性作业: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作文、绘画、手工等,表达自己见到过的日出场景。由于开放性作业不会增加小学生的负担,而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让小学生发挥想象力自主创新,所以小学生会积极完成作业,这也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要求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进行有效创新,从而真正做到帮助小学生减轻负担,使小学生能够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健康、快乐地成长。针对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之中存在的质量低下问题,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主动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结合当前的“双减”背景,运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从而真正提升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让小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并爱上语文学科。

参考文献:

[1]蔡梦荔.“双减”背景下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小学生(上旬刊),2022(03):31-33.

[2]李娟.“双减”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02):47-48.

[3]王永春,郭瑞倩.“双减”政策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书育人,2022(08):65-66.

[4]马登科.“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增效减负[J].新课程,2022(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