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混合式教学的价值意涵及其实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3

论混合式教学的价值意涵及其实现

易想和1 成辉2 彭莉 3 欧阳一星 4 曹璐 5

1 ,2, 3, 4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益阳 413000

5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混合式教学是一种把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统一起来,实现学习中心由教师授课转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价值意涵,因其科学性、先进性以及时代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对于拓展课堂授课自由度、保证课内外学习的连贯性以及降低学习思维的物质性等方面更具优越性。而要在实践中真正彰显混合式教学的价值内涵,需要我们采取课前布置任务、强化自主学习,课中组织教学、掌控教学进程和课后总结反思、拓展巩固知识等措施来予以保障。

【关键词】价值意涵;混合式教学;实现路径


2019年年末,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导致我国2020年上半年各级各类学校不得不暂时推迟开学,但我们“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网络学习逐渐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主流。基于此,以网络在线学习为依托的混合式教学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高度重视。混合式教学源于企业实践,最先多见于企业培训,后引入教育领域,常见者如翻转课堂教学等。混合式教学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慕课等网络课程的蓬勃发展为契机,通过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效结合,真正实现了教学对象(学生)从“工具性价值”向“人本性价值”、教学模式从“以课本为主导、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导向”向“以能力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教学过程从“静态”向“动态”以及教学内容由“浅”到“深”的彻底转变。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混合式教学便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与实践者的关注,并逐渐风靡于世界各国1。在国外,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有:美国斯隆联盟(Sloan Consortium)有关混合式教学的内涵界定2、Jones等人有关混合式教学应用深度和应用方式的探讨3、Yen和Lee有关混合式教学特征的研究4、Goodyear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进一步阐释与解读5。在国内,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是混合式教学研究的先行者6。此后,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冯晓英、于歆杰、吴静、谭永平张永良、罗静等学者均对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其中最具典型的有:冯晓英等基于方法论与认识论的视角,重点探讨了混合式教学的学习理论及教学法基础,认为混合式教学是“互联网+”时代的一场颠覆性创新,必将导致教师教学角色的重大转变7谭永平指出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平台功能、线上资源建设、学生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具有极强的混合性等特征,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时应注意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融合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8在理论研究蓬勃兴起的同时,国内各大高校也相继开始了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模式创新研究。

一、混合式教学的价值意涵

混合式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必然有着适应目前高等教育环境、提升学生实际学习效果的优越之处。那么,混合式教学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呢?

1.拓宽了课堂授课的自由度

传统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教学内容的发散性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而混合式教学最终实现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两方面的突破,它能够极大的改善师生关系,有利于“平等、和谐、互敬、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培育。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从网络等渠道获取更多的知识,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依赖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与把门人”,而是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者、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学习方向的引导者。混合式教学迫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愈加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生动性与针对性,必须从讲授大量知识点的传统教学范式中解放出来并根据具体的学生情况、教材情况、专业情况及教学目标等来构建课堂教学。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课堂授课模式与方法的转变,有利于帮助学生远离被动接受大量知识灌输与轰炸的藩篱,超越传统教学有关获取和记忆知识的思维束缚,从而,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堂教学为基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思考更深层次、多元化的知识内涵及能力提升方面。这对于开拓学生的思路视野、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深入学习学科知识,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2.保证了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由于学生在高等教育中所受到的学习压力比在基础教育中所受到的学习压力要低得多,因而在来到大学后,多数学生面对近乎“无压力”的大学生活,显然就缺少了过去埋头苦读的兴致。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主要依赖于过去的学习习惯,然而,过去的学习习惯在面对教育方法与基础教育截然不同的高等教育时却无法适应,这种不适应又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造成课外时间的大量浪费。而混合式教学可以较好的解决这种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的不连贯性。网络课程所配备的课后习题,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学生过去的学习习惯,能帮助学生在较为平缓的情况下实现学习方式和方法的过渡与转换,养成课后学习习惯,弥合由于学习方式和学习压力的变化而导致的学生学习过程的“断裂”,保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与流畅性。以外,混合式教学的自主性还给了学生根据自我需要实现课程连贯学习的可能。依靠网络课程的自主性学习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的时候有了缓冲,学生能够一点点、有序的吸收所学的知识。

3.降低了学习思维的物质性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物质生活在给人们带来良好生活体验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较大的生活压力。这种生活压力以社会、家庭的形式转化为学习压力,极易促使学生产生一种物质性学习思维习惯,持有这种思维的学生把学习视为功利性的工具。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这种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适当缓解。首先,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资源,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其次,由于课堂授课方式的多元化,课堂教学不再只是单一的教师授课,而是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使得课堂的授课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另外,同一学期里不同教师的不同授课方式也为课堂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学生从课堂中收获到的就不再只是知识,还包括愉悦和满足。这种获得感和满足感的增加,通过提升学习兴趣,从另一个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习在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平衡,这种平衡关系能够在不对抗社会总趋势的情况下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其思维的物质性。

二、混合式教学的价值实现

混合式教学蕴含着极其深厚的价值意涵,而要真正彰显混合式教学的价值内涵与优越性,则必须通过实践来予以实现。我们可以把混合式课程内容体系分为基本原理、实践运用及综合提升三个部分,主要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两个维度,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来组织实施教学活动。

1.课前布置任务,强化自主学习

课前学习是混合式教学得以实现的根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是高等教育学习中心发生转变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和准备教学的计划安排。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制定一个好的学习计划。一个好的学习计划能让教师对教学工作有一个宏观的、整体的、科学的把握,从而保证各项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一个好的教学计划需要在计划的层次和内容两个层面予以深思熟虑。在层次上,应把教学计划按照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阶段,可以为每学期的、每章节的、每周的、每节课的。在内容上,应考虑到学习量和课堂环节的设计等方面,力求使教学内容更有内在的逻辑性、连续性以及整体性。其二,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布置相应学习任务的意义在于给学生学习上一个好的方向指引,降低学生学习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减少自主搜集资料的时间、以目标形式方便学生认知和判断自己的学习效果。这项活动主要是发放学习资料(包括辅助资料和教师精心挑选的网课资料等)、提供知识前测及问题研究。学生利用教师发放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学科的基础知识,完成相应学习目标。此外,还能为教师提供相应信息资料,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课中组织教学,掌控教学进程

课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自由化是混合式教学的一大亮点,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由于课堂教学的高自由度,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大体上包括教师自主选择开展课堂活动和监督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两个方面的内容。如进一步细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选择一种合适的课堂模式。合适的课堂模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会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从各大高校试验混合式教学的经验来看,目前最为流行、也最为看重的则是课堂教师教学与网络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智慧树、中国慕课、泛雅超星等网络教学平台,已经或正在对传统的教学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其二,按照预定计划调控课堂节奏。由于课堂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学生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与参与课堂的无序性都有可能导致课堂陷入无序、混乱的局面,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力,体现其高超的教学艺术,有序推进课堂教学进度。其三,课中活动要有对学习状况的检查监督工作。检查监督工作一般采用随机抽查提问的形式并对抽查学生作好记录,尽力激发其学习动力与热情。

3.课后总结反思,拓展巩固知识

课后学习是本章内容学习的终止至新内容学习开始的过渡,其对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能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课后总结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其一,布置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成体系地整合散乱的知识点,条理和巩固已学的知识,有效提升学习效果。混合式教学的作业既有知识类、素质类、能力类的考查,也有课后的实践训练与网络在线作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能多方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其二,发放拓展资料。拓展资料与课后作业并不能划上等号,原因在于拓展资料属于兴趣拓展,是给予那部分对该内容感兴趣的学生了解课外知识和提升学习兴趣的。拓展资料源于课本内容的介绍和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拓展认知。所以,教师应针对这些内容在闲暇时间广泛涉猎,提升自己的知识面,可以采用网络链接、课外知识导读等方式来进行。其三,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反思。课后的总结反思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总结自身的教学经验,科学认识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自我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课后总结反思主要是根据课中检查与课后作业、课前测试的情况观察教学内容安排是否合理,学生学习压力情况是否可以接受;根据课中活动表现情况,评判活动效果,思考改进方式等。

混合式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唯有把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不断加强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管理,才能彰显混合式教学的“两性一度”并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参考文献:

[1]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2]于歆杰.论混合式教学的六大关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9(5):14-18.

[3]吴静.混合式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77-80.

[4]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

[5]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6]张永良,许婕,李博.混合式教学:理念、内涵与实施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8(9)39-41.

[7]罗静.基于“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2):78-79.

[8]张永良,许婕,李博.混合式教学模式:理念、内涵与实施策略[J].辽宁高职学报.2018(9):39-41.

[9]易想和,禹海慧,顾锋,闫经经.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研究[J].管理学家.2019(12):1-3.

作者简介:

易想和(1978.11-),男,汉族,湖南汨罗人,硕士,副教授,教育部“精彩一课”获得者,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成辉(1976.05-),女,汉族,湖南沅江人,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彭莉(1968.05-),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政教学。

欧阳一星(1993.02-),女,汉族,湖南益阳人,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曹璐(1998.10-)男,汉族,广东广州人,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改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去“空洞化”研究》(湘教通〔2020〕291号)、湖南省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湘教通〔2020〕233号);湖南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湘教通〔2021〕123)建设阶段性成果。


1关于此观点,参见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 [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一文之13-14页.

2Bank C J,Graham C R,Cross J,et al.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h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J].Turkish Online Jour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2009(4):181-181.

3Jones N.The Handbook of Blended Learning:Global Perspectives,Local Designs[J].Pfeiffer Publishing,2006:182-194.

4Yen J C,Lee C Y.Exploring Problem Solving Patterns and Their Im-pact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in A Blended Learning Environment[J].Computers & Education,2011(1):138-145.

5Goodyear V,Dudley D.“I'm a Facilitator of Learning!”Under-standing What Teachers and Students Do Within Student-Centered Physical Education Models[J].Quest,2015(3):274-289.

6参见赵瑞芬.基于混合学习的任务驱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科技视界.2015(35):355-355,358.

7冯晓英,孙雨薇,曹洁婷.“互联网+"时代的混合式学习:学习理论与教法学基础[J].中国远程教育.2019(2)7-16.

8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