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在情感方面的体现与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视觉传达设计在情感方面的体现与思考

任文义 梁璐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摘要:众所周知,人类目前的生活中离不开视觉设计的存在,而随着人类的科技发展,在如今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现状下,随着生活速度的加快,人类情感的寄托选择也越发减少,而设计也逐渐变成了人类寄托内心情感的一个载体。

关键词:视觉设计;传达;情感;

一.视觉传达设计在情感寄托方面的体现

很少有人会认识到设计中的一些小细节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受,一个示能,或者一个“意符”,总能在不同情况下成为不同人群的情感寄托对象。但是现在的商务设计,是为商品终端消费者服务的,在满足人的消费需求的同时又规定并改变人的消费行为和商品的销售模式,并以此为企业、品牌创造商业价值的产物。它的服务对象是商品而不是人,这就导致人们看到的设计包装是以满足人类攀比,嫉妒,骄傲等不良方面而诞生的产物,而不是单纯的激发使用者的消费欲望。

这些不良情绪被人们称为负面情绪,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这不是一个良好设计该有的附属品。良好的设计是很希望让消费者思考一些问题的,因为这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比如:会受某种会引发快感的神经递质的刺激。因此在看到一则有趣的设计时,我们会把相应的品牌或产品和积极的情绪联系起来。

因此在日常的设计中,一个小小的“意符”的存在,会给人们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设计师态度可以被使用者无限放大,也可以让人们更快的理解并上手使用该产品。毕竟设计师设计一个水杯,是有明确的目的装水。在方便人端拿和能装水的前提下进行设计。而不是会为了刻意表达自己的感情,心情使得水杯漏水,失去了装水的功能。

所以设计师无法在设计产品时 在上面投入过多的感情表达基础,“意符”的有无成了使用者判断设计师情感体现的介质之一。而关于“意符”是否在设计作品中存在的必要性,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引起我们思考:

《设计心理学》的作者唐纳德诺曼的一位朋友曾被困在欧洲某城市一家邮局的门道里出不来的情景。邮局的入口很气派,六扇双开式弹簧玻璃门排成一排,紧接着里面还有一排同样式的门。这是一种标准设计,目的是为了减少空气的流通,从而保持楼内的温度。这个门没有明显的硬件:显然门可以向任何方向旋转,一个人要做的就是推动门的一侧,然后进入大楼。
他的这位朋友推开了外边的一扇门,门向内旋转,他走进了大楼。接着,他来到第二排玻璃门之前,他因某事分心,转了个身,当时没有意识到自己往右移动了一点。因此,当他到第二排门前,用力一推,没反应。一定是锁上了。”他心想,于是又去推旁边的那扇门,还是打不开。他的朋友一脸迷惑,决定沿原路返回,便转身去推外面的那扇门,没动静。他又去推旁边的那一扇,仍旧没有反应。他刚刚从这扇门走进来,现在却打不开了。他又转过身,试了试里面的那排门,还是打不开。他开始担心起来,甚至有些惊慌——自己被困在门道里了! 正在这时,一群人从入口处的另外一边(他朋友的右边)很轻松地通过了这两道门。于是他赶紧跑过去,跟着他们进了邮局。

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因为双开式弹簧门有两个边,一边有固定旋转轴和铰链,另一边可以自由开关。在开门时,你必须推或拉能够自由开关的那一边,如果推有铰链的那一边,门就不可能打开。在上述情况中,设计人员只注意了门的美观,而未注意门的适用性。结果是,用户在使用这些门时,看不到旋转轴,也看不到铰链。一个普通的用户怎么可能知道从哪一边推门?当他的朋友心不在焉时,走到了有固定旋转轴的那一边,他用力推有铰链的那一侧,难怪那扇门纹丝不动。不过这些门却相当漂亮雅致,可能还荣获过设计大奖。

这种情况下,一个小小的“意符”的使用,就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设计的理念最重要的便是可视性和易通性。而在唐纳德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中也提到:设计师应该是技术和心理学互相影响。所以能在设计师和使用者之间承担双方情感的寄托的作品,是一个实用且富有意义的作品。

“意符”亦是“沟通”,而“沟通”渠道的存在,是一个良好设计的开端。而如何有效的让设计师和使用者双方进行“沟通”,增加双方“沟通”的可能性,将会是本文所要讨论的事情。

二.视觉传达设计在情感寄托方面的思考

虽然目前市面上的设计更多的依然是以刺激消费者消费为主的商业设计,但其他设计在情感寄托方面也依然拥有着巨大的潜力。设计的作品在未来也许可以成为设计师和使用者(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让使用者(消费者)在情绪低迷时能够感受到来自设计师的善意和使用者(消费者)在作品上寄托的隐性情感的宣发,从而使使用者的生活质量回归平常甚至变得更好。

而如何更好的去让作品承载双方的情感寄托,实现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产生“交流”,将可能会是未来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意符”的使用也仅仅是一方面,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尚可探索。因为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问,是涉及了很多门

学科的交叉学科,特别是哲学美学材料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要学好它还是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以外还要多去涉及其它学科的素养通过学习和研究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设计的前进。去了解更多的途径让使用者和设计师寄托自己更为丰富的情感。让使用者获得更多的隐性的正面情绪去提高或改良使用者的生活状态。

强烈的颜色具有人类蕴含的情感体现,或许设计作品可以运用更多承载着平稳,冷静等情感的色彩,颜色情感表达的运用可以成为设计师在设计产品考虑情感的承载渠道之一。合适的颜色会在使用者情绪低落时调节使用者的状态,使其感受到来自自己本身的隐性情绪,从而改变此时的心理状态,让设计师通过自己的设计产品与使用者产生某种层面的“沟通”。而不合适的颜色所导致的结果往往会让使用者在使用产品时感觉到失望,灰心。甚至是产生负面情绪。

如何让设计产品更好的让使用者感觉到良好的状态:便捷的设计产品或许也是让使用者寄托简单情感的方法,更原始化的设计或许可以让使用者使用起来更加的得心应手,从而不会让使用者产生厌烦甚至是厌恶的心理,使设计产品更加亲近使用者日常的产品,也无疑是满足了设计可视性这一理念。适用性应该大于美观性,但这并不是说美观性不重要,而是应该在设计时保证设计产品适用性的普及的前提下再追求美观性的提升。而不应该一昧追求美观性而导致设计产品的存在意义变的本末倒置,如同上面所说的邮局的门所存在的问题。

简洁的设计产品理应满足可观性和易通性的应用理念,而复杂的设计产品则应在色彩,其他学科的综合下产生的集成作品,它理应存在设计师寄托在它身上的设计情感和使用者自身的隐性情感,并将其结合,使得两者产生“沟通”。让使用者感受到来自设计师的热情等正面情感的同时,唤醒自己身上隐藏的正面隐性情感。但在寄托双方情感的同时,设计作品仍不可脱离自己本身的最初设计理念,不能因为变为寄托情感的载体而忽视影响了设计作品原本的设计初衷。而是应该在提供设计师和使用者“沟通”的桥梁和满足设计目的的同时,为使用者提供潜移默化的情感调节,使使用者的生活状态维持在正常水平。

总而言之,如何成功的在不影响设计作品的同时使作品成为设计师和使用者双方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本篇文章的初衷与思索。我们设计产品时不应该只限于“意符”等小tips的普及和使用,更多应该是让使用者觉醒自己的隐性情感,让他们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从而使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在便利使用者生活同时,产生出能改变使用者生活质量的能力。

参考文献: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6

《设计心理学Ⅰ 日常的设计》唐纳德诺曼著 小柯 译 中信出版社 2015

《设计心理学Ⅲ 情感化设计》唐纳德诺曼著 何笑梅 欧秋杏译 中信出版社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