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加强医院应急财务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加强医院应急财务管理探究

孙建楼

北部战区总医院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摘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着不可预测的特点,一旦发生,不仅对群众生活有着极大影响,且整个事件传染性强、多样复杂,亦会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和经济运行造成挑。面对爆发的疫情,全国各城市地区相继启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医院作为医疗救护主体,首当其冲承担了各项应急救治的重要任务。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在早期的防控救治过程中,医院不同程度地出现防控设施不完善、防控物资短缺的情况。为满足疫情防控、患者救治、后勤保障等需要,医院通过自行采购、主管部门统筹调拨、接受社会捐赠等多种途径快速筹措应急医用设备、办公设备、信息化设备、防护物资及后勤保障物资等各类资产。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应急财务管理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陆续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机制,全面投入应急救治。医院作为应急防控的一线战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急财务管理成为应急防控的重要保障力量,医院应基于应急战略规划,发挥管理会计的决策支持作用,本着“合法合规、刀刃效应、绩效优先、运营保障”的原则,助力疫情防控。医院应急财务管理是基于应急战略规划,一方面积极争取并有效配置各类应急资源,在疫情防控中发挥财务保障作用;另一方面及时、客观反映医院经济运营情况,并提出管理建议,为医院恢复正常运营做好准备。笔者所在医院是当地唯一新冠肺炎成人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应急管理能力面临巨大挑战。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下医院应急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

1、应急资源配置缺乏依据,标准难以核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事发突然,医院没有充足时间开展需求调研、采购论证等前期工作,而且不同响应级别的疫情防控资源缺乏明确的配置标准,包括人员、设备、物资等配置,容易出现预算编制粗犷、不能完全符合实际需求等现象,导致疫情防控预算需求偏离实际。

2、缺乏应急预算管理机制,影响资金使用效率。虽然医疗机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日趋成熟,但大多数医院未单独制定应急预算管理办法。疫情发生时,预算编制紧急,且预算需求随着疫情变化不断发生调整,加上预算信息在归口部门中传达不通畅、审批不及时、招标论证无法操作、“三重一大”事项决议无法实时传递等客观问题,导致预算执行缓慢,资金支出不合理,进而对疫情防控产生阻碍。

3、常规财务管理模式被打破,财务风险凸显。首先,疫情期间医疗收支逆差和供需服务失衡对医院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压力。市场供需关系导致部分市场紧缺的医用防控资产疫期价明显高于平时价格,且紧急运转状态下医院付款周期被迫缩短,部分医院的资金周转存在巨大缺口,经营风险明显加大。其次,疫情防控工作打破医院原有的预算秩序,预算需求随着疫情发展实时变化,防控资产应急采购无法通过正常的预算程序进行安排。如何合理安排资金,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避免出现过度采购或扩大采购范围的“搭便车”现象,对预算控制提出了挑战。再次,防控资产呈现来源多样、品种杂、数量多的特点,而且部分医院财务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是独立的两套系统,管理成本较高,需要大量人力,因此可能出现验收入库不及时的现象。财务部门无法在第一时间掌握防控资产的使用情况,无法完成有效的财务监督。对于受赠资金和物资,无法按照要求及时披露使用情况,易滋生“小金库”等违规行为。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之下强化医院应急财务管理措施

1. 建立内部预算调整机制,完善应急财务管理制度。以疫情为例,医院将工作重点从日常医疗服务向应急疫情防控转移,伴随而来的是正常医疗业务量骤减、收入大幅下降,防控成本和运营成本飙升,资金缺口明显。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医院财务部门一方面积极寻求外部支援,如获取财政资金政策性扶持、充分利用捐赠资金等。另一方面,建立内部预算调整机制以适应特殊情况下医院基本运营及防控的要求,同时开展经营运行分析,预测现金形势,有效参与应急战略规划的设定和执行,为应急管理的干预重点及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根据疫情变化实时调整内部预算,优先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应急采购和防控设施建设,合理调控资金流向。

2、简化预算审批及付款流程,确保防控资产采购效率。应急财务管理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高效,财务部门应在符合内控要求、规范有序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预算审批及付款流程,做好疫情防控的经费保障工作。对于限额以下的采购事项,防控资产管理组分析并统计各部门采购需求后进行归口审批,财务部门审核招标文件、采购合同及发票的有效性,并及时在授权范围内完成付款结算,保证执行效率。对于占用金额较大的重要采购事项,防控资产管理组形成项目预算上报应急管理委员会审批,根据经费支出必要性、价格合理性及资金使用的紧急程度确定付款顺序。对于急需且价格波动大的防控资产采购事项,可以通过线上进行请示,加急支付,后续补充审批资料。

3、加强过程监督,严控会计信息质量。财务部门应与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及时、准确记录资产信息,合理确定捐赠物资入账的估值管理,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做好会计核算。确保会计信息全面、数据真实准确,有效发挥财会监督的职能。应急防控工作结束后,财务部门应对防控资产开展盘点工作,汇总归档疫情期间防控资产采购、捐赠、调拨事项的会计资料,查缺补漏,确保会计资料的完整、有效。对于盘点过程中发现资产盘亏、非正常损毁情况时,督促资产管理部门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上报院办公会和党委会,对未履行或未正确履行职责造成资产损失的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认定和追究处理,通过财会监督手段,保证国有资产安全,防止资产流失。

4、及时披露资产信息,形成内外监督合力。社会捐赠资产单价低、数量大、批次多,是防控资产管理中的难点。医院应将接收捐赠的防控资产统一纳入财务部门进行单独核算,并按照资产内控流程和管理措施进行管理,严格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按照捐赠协议约定使用受赠资产,做到可查可追踪。财务部门根据记录情况,以公开方式向医院审计、纪检部门及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完整地公开受赠信息。同时及时向捐赠人反馈受赠资产的使用情况,接受捐赠人的查询和监督。以此形成内外部合力,加强对捐赠事项的过程监督,降低人为改变受赠资产用途或私分、挪用受赠资产的风险,保证应急防控队伍的廉洁高效。

5、做好防控资产绩效评价,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申报防控资产预算,暂不纳入事前绩效评估管理范围,只需上报初步预算目标。财务部门应加强预算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建立预算数据的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反馈机制,对于执行进度缓慢或偏离预算目标的情况,应及时向应急管理委员会汇报预算数据与实际情况的差异,督促相关部门调整改进,有效规避风险,确保预算目标按期完成。在疫情防控工作结束后,根据预算目标和审计监督结果,着重对防控资产的支出效益进行评价分析,并结合医院的履职需要、存量资产状况、管理成本等开展论证,统筹院内资产配置,确定需留存的资产范围。对于范围外的资产,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调拨、调剂或置换使用,降低医院资产维保成本的同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家政策出台密集,资金投入量大,医院财务部门一方面应关注各项政策,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另一方面要协助相关业务部门积极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拨款,厘清资金投入的来龙去脉,注重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避免造成不良舆论,助力医院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欧日勤.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公立医院应急物资采购保障机制重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3):44-45,26.

[2]包维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加强医院应急财务管理探究[J].卫生经济研究,2020,37(6):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