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农实践下乡村稻谷种植景观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学农实践下乡村稻谷种植景观设计研究

黄豆,周艺洪,张文,卢睿鸿通讯作者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在2021年,两会提出学农实践,引起了广大网民的讨论,一致认为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应该走出课堂拥抱自然、再学于自然。与此同时乡村振兴迫在眉睫,乡村处境的落后与城镇的现代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急需媒介加强衔接。本项目旨在通过研究学农实践与种植景观结合的设计路径为桥梁,达到城镇与乡村的教育交流,给教育带来更多选择的同时推动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实现共赢。

关键词学农实践,美育劳动,稻谷景观


  1. 学农实践的背景与发展

2021年3月5日,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安庭提出:城市化的进程让城镇的孩子们极其疏离农村,互联网条件的存在让学生们更容易沉溺于电子产品,患上“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病…建议中小学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传承“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中华社稷”根植孩子们的心田。

该建议在网络上引起许多人的共鸣,纷纷表示中华民族的“江山社稷”与土地密不可分,但时过境迁,人们已逐渐远离农耕生活,农耕文明传承的内涵也被人们遗忘。

学工学农使劳动教育再次得到强调,学工学农使乡村再一次得到关注。学农实践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可以走出门,走出课堂,走出城市,奔向乡村,拥抱绿色,知道自然。

实际上,国外在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学农实践课程的方面十分重视,已经形成固定的模式和体系,与国内学农实践课程时长普遍较短,形式单一,相对枯燥,发展不均衡的现状的对比天差地别。因此,在国家颁布的乡村振兴战略前提下,对于“是否将学农实践课程引入中小学生的教学体系”这一话题,本团队将会把学农实践与乡村景观结合起来,探究其融合方法与过程,既提高学生素质与能力,为乡村农田劳动做出了贡献,为乡村带去活力,又可以形成景观特色,带去持续发展的力量,实现乡村振兴,做到一举三得的共赢局面。


  1. 稻谷种植景观设计必要性分析

2.1稻谷种植模式需要创新

稻谷种植的历史源远流长,以往传统、单一的种植稻谷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发展的需要,国际文化交流带来了稻田画种植技术,乡村通过发展稻田画景观来促进发展,但其存在不可避免的“时效性差”问题,目前看来,关于稻谷种植景观还需要探索新的模式来弥补这样的短板。

2.2稻谷种植景观需要创新

稻田画的图案主要有商业广告、丰收主题画两类。其图案绘制精确、工整,但缺乏创意性,其存在单一化、同一化、商业化等缺点,因此,稻谷种植景观仍需另辟蹊径,方能在众多乡村旅游中脱颖而出。

2.3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创新

目前,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方式主要可以通过发展人文活动、引进新的产品技术、打造风格化景区等方式进行,但由于种类较少,于是同类相撞的比例升高,导致乡村旅游反而趋于同一化,没有本地特色。

2.4学农实践方式需要创新

学农实践由于受时间、城市环境的限制,国内的发展却还处于初步试行阶段,学校开展的学农实践形式与内容非常单一,只有把活动形式与场地放在了城市郊区的劳动基地开展,才能满足家长与学生的诉求

2.5城乡联系的媒介的更新正面临这新的机遇

城市建设也使城乡居民的需求都有了新的变化,现今正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电商、现代食品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正在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从而形成联系城乡的新媒介,目前正是为乡村另辟蹊径,寻找更多发展可能性的机遇时刻。

  1. 学农实践与种植景观设计结合路径研究

3.1创新发展乡村旅游的新途径

学农实践是本项目针对乡村旅游提出的新途径,原因在于:目前的乡村旅游虽然已发现了游客需求的变化,并对此进行了旅游模式的调整,如开设的亲子游体验,但基于缺少固定的游客量,只有少数景区开设了该课程;如若建立与校方的合作关系,根据稻谷种植的时间安排学农实践课程,对乡村来说,是弥补了稻田画景观“时效性”差的空缺,对于学生来说,是丰富了其所见所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病除“城市病”的好机会。

3.2转变稻谷景观种植的新模式

在以往传统的稻田画种植中,参与者往往只有当地村民,本项目旨在遵循“让学生亲近五谷”,使学生参与到稻田画绘制的过程中并从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在实践中获得知识。而此时,种植的人群也从单一的“当地村民”向“旅客、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进行了转变。

3.3增设稻谷历史馆加强稻谷文化的教育

由于我国的稻谷种植文化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因此对于文化体验馆的建立是十分具有必要性的,该历史馆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于农耕文化、稻谷文化拥有更完整的科普体验,通过看、体验的方式了解五千年来与稻谷息息相关的先人是如何通过勤劳的双手耕耘至今的,从而引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和对先人的敬畏,对学生“团结友爱、勤劳踏实”的性格塑造有极大教育意义。

3.4结合现代科技丰富种植稻谷景观的体验活动

在这个后疫情、“共享”的时代,足不出户看世界已然成为了各大旅游景点的标配,“共享”概念的诞生赋予了许多产业的新的生机,教育模式也不例外,本项目将通过共享的方式:小程序、线上展览、直播、界面与现实联动、VR虚拟体验等途径对稻田画以及相关农业知识进行宣传和科普,并有导向性的引发人们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及乡村建设等问题进行思考。

3.5提升稻谷种植景观设计的艺术性与学农实践的实用性

稻谷景观设计应遵循整体性、艺术性与功能性相结合、生态性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使稻谷画更具有特色和内涵。可以通过把当地文化元素,设计并运用在稻谷画上,通过颜色搭配种植不同农作物等方式进行以稻谷种植为主、其他农作物种植为辅的方式花样创新,在选择时也要考虑当地的土壤、气候环境是否适合该农作物生长,同时也要考虑是否适合学生进行实践,避免产生意外,最终形成极具当地特色的种植景观。

  1. 学农实践与稻谷种植结合意义

4.1有利于稻谷文化精神的传承

稻谷在中国的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江山社稷”与农业和土地密不可分,耕读传家一直是我们优秀文化的瑰宝。可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跟随祖辈父辈渐渐远离农耕生活,农耕文明的传承也逐渐被遗忘,这样的精神本不应该消失。本团队将学农实践与稻谷种植结合在一起,实际上也是对祖先辛苦耕耘的精神衣钵的一种继承。

4.2有利于培育学生“团结友爱、勤劳爱农”的优秀品质

我国是稻谷种植最早的国家之一,我们的文化也孕育于种植稻谷的这片土地上。将学农实践于稻谷种植相结合,也有利于学生从根出发,体验先人通过耕耘劳作所创造的财富,学习种植带来的勤劳踏实、质朴团结的精神力量,实践出真知,可以使学生更加珍惜粮食、尊敬农民,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4.3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丰富的体验与文化内核

学农实践在于育人。让学生师法农耕、师法自然,为乡村旅游景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更提升了景观的文化内核。

4..4为稻谷景观的发展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本项目通过与美育活动进行融合,对原有的种养融合、农作物旅游融合进行了再一度的内核提升,同时也增添了乡村旅游景观的受众人群,游客与体验者不再只是休假时的白领、喜好旅游的老年人,也将范围扩大到了在校在读的中小学生。

4.5为乡村旅游消除了时效性差的问题

稻谷种植景观画的形成必然存在时效性,在传统的旅游稻田画旅游中,只有当稻谷成熟时形成的风景才会吸引游客到来,本项目正是针对此问题,通过对学农实践于稻田种植景观的研究填充了稻谷成熟之前的空白期,将学生的学农实践活动加入其中,使乡村稻谷种植景观形成一套旅游模式闭环,成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迅速的有力推手。

  1. 总结

综上所述,景观是活的,它既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又能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稻田种植艺术”是对人类农耕文化的一种尊重,又是一种综合性可多元化的艺术经济手段。通过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可以让现代农业丰富多彩,让更多的人关注现代农业,培养人们知农、爱农、学农、事农的意识。将稻米文化加入到景观中,对景观设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化需要载体,景观需要内涵,两者结合相辅相成。深入挖掘稻田的文化特色,总结其文化的特点,提炼文化元素,再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打造出更具文化内涵的稻田艺术景观,让稻米文化得以传承、发展、进步,让“稻田艺术”活色生香,千亩稻田终将成为集农业示范、旅游观光、创意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文化园区。


参考文献:

[1]林雅橙.乡村中的儿童自然教育营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9

[2]北京研学夏令营机构.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J/OL].2017-11-14

[3]李秀华. 论在学农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劳动观[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19,第33卷(3期):86-90.

[4]毛一剑.我国“稻田彩绘”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21,第8期:242-251.

[5]谢伟硕.浅谈中国乡村景观建设[DB/OL].2012-06-15.


项目课题:四川旅游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学农实践——乡村学农实践下的稻谷种植景观设计》

项目编号:S20211155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