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薇甘菊防治现状与对策分析

/ 2

广东省薇甘菊防治现状与对策分析

张志伟 1 张毅龙 2*

云浮市国有飞马林场 广东 云浮 527300

  1. 2*.云浮市林业科学和技术推广中心 广东 云浮 527300

要:薇甘菊是我国首批有害生物,通常情况下会生长在海拔1500 m以下的湿地边缘、荒弃农田和林地边缘等地带,其生长对外部环境的条件要求较低,整体的繁殖速度较快,生长中会攀援的藤本植物在短时间内覆盖,最终因为缺少光合作用而死亡,严重影响当地农林作物效益,且在防治中难以对其进行根除。基于此,下面将以广东省为例对薇甘菊防治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发展需求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广东省;薇甘菊;防治


言:

薇甘菊不仅会对生态造成影响,且可能会严重降低区域的经济效益,为此需要通过综合防治措施来有效的遏制其蔓延。该种危害性植物有极强的繁殖能力,通常情况下在区域内会成片、成团或成簇发生,攀附植物后则原有植物难以受到光合作用,停止生长与繁殖后枯死。在对薇甘菊进行防治过程中,需要结合其生物特性和危害特征,结合实际选择相应措施,进而为后续生态发展奠定基础。

1 薇甘菊特征分析

薇甘菊属菊科假泽兰属,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恶性杂草之一,如今已在广东省多个区域爆发成灾,下面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

1.1植物特征

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多年生草质或梢木质藤本杂草,整体茎细长、多分枝,头状花序具有冠毛,边缘具数个粗齿或浅波状圆锯齿,幼时绿色近圆柱形而老茎淡褐色,叶柄长2.0-8.0cm;基出3-7脉;长4.0-13.0cm,茎中部叶三角状卵形至卵形,戟形叶渐小匍匐或攀援[1]

1.2生长特性

薇甘菊在阳光充足或进水环境下传播速度及生长特性会不断加快,接触土壤就会生根发芽,最终形成20~50 cm厚的覆盖层。薇甘菊从花蕾到盛花约5天,再过5-7天种子成熟,植物外部椭圆形呈现亮黑色,生物量保持在38.4%-42.8%之间,千粒重仅为0.0892g,不仅能够无性繁殖且极易生根,植物生长的周期极短,在不同环境下都可以不断进行循环传播,提高了防治过程中的难度。

1.3传播途径

薇甘菊种子细小而轻,种子存在10d左右的“后熟期”,光照较好的条件下则更有利于种子萌发,反之则萌发率会不断降低,最低可<1%。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种子成熟后自然储存10-60d,借助生物活动可以进行远距离传播,区域内生物活动不频繁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传播,但风吹仍然可以进行传播。

2 广东省薇甘菊危害状况

2.1薇甘菊危害

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又名小花假泽兰生长迅速,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其能够从水边向人行道路旁扩散,从田地向荒地生长或攀缠绞杀临近植物,在大范围传播后可能会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死亡,入侵农地会危害多种农作物,从无天敌制约到发现有蚜虫寄生,主要对当地6-8米以下的几乎所有树种,且可以攀缘至10m高的树冠或灌木丛的上层。

薇甘菊能够快速生长,丰富的种子能够快速覆盖生境,清除它时常伤害附主作物,在传播中除较高大的白桂木外,刺葵以下灌木全被覆盖,出现枝枯、茎枯现象,呈现明显的逆行演替趋势。在广东白桂木-刺葵-油椎群落常绿阔叶林都可能被此植物覆盖,茎节随时可以生根并繁殖,通过竞争或他感作用抑制自然植被和作物的生长,群落中灌丛、草本的种类组成明显减少[2]

2.2薇甘菊防治现状

2.2.1防治成本过高

探索薇甘菊分布点,发现该危害种有快速向周边扩散的趋势,经济作物被危害的状态比较严重,受害的植物多半为草木,受遮阴的植物完全生长受阻。现阶段广东省对于防治工作并不是非常重视,在实际执行中可能会增加防治成本,为此在后续需要加大资金拨款,合理应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人工防治等降低成本,以此最终有效阻止薇甘菊的生长和蔓延。

2.2.2防治任务过重

薇甘菊入侵对广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状花序可达2万~52万个,可借风力进行远距离传播,且后续会入侵灌木丛中逐渐形成覆盖层,长此以往传播的范围会不断扩大,如地区的认识不够全面,则后续的防治工作则难以落实,最终出现了防治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现阶段群众仍然存在薇甘菊的危害认识薄弱的情况,在进行防治时方法不当造成二次传播,最终影响程度不断提高。

3 广东省薇甘菊防治对策

广东省在对薇甘菊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手段进行优化,在掌握薇甘菊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防治,加强对本地区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最终达到和谐统一,避免影响到后续的生态环境发展[3]

3.1薇甘菊预警监测

薇甘菊的危害程度较高,广东省要求完善预警和风险评估,重视生长发育与特性影响等,建立完善的薇甘菊预警监测技术体系,如某市设置了9个乡镇防控区域,共计33个监测点,每月踏查1~2 次,在获取相关数据后进行上报,由区域环境保护监测站进行分析处理,总结后续的防治策略,为工作开展提供提出。

3.2薇甘菊生态调控

薇甘菊的再生力较强,需要对农作物、林木的生长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主要采取人工铲除与化学灭除循环轮换,可以用遮荫网覆盖薇甘菊,以此阻断薇甘菊的光合作用,从而阻止该危害植物的生长,这种方式属于比较有效的方法,通过提高郁闭度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彻底消灭后解除调控。

3.3薇甘菊防治领导

为确保薇甘菊防控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山东省以“属地管理、政府负责、部门各司其职”为原则,由召集人进行相关责任分配,在防控工作领导下组建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积极配合,市、乡、村形成合力,明确区域保护监测站为防控责任单位,打好薇甘菊防控攻坚战。

3.4薇甘菊防治措施

3.4.1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式较为常见,广东省各个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除草剂和农药,如添加一些含有洗衣粉等成分的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对于土壤的恢复程度比较高,能够有效地灭杀薇甘菊的活性,且这样的除草剂负面影响比较小,经试验证明对人畜无害,后续可以对此进行有效应用。

3.4.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借助天敌完成相关工作,如在区域内投入艳婀珍蝶,遏制薇甘菊的生长繁殖,也可以选用小蓑蛾幼虫啃食叶片使其致死,避免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造成破坏。病原则是以真菌禁止感染,使叶片在坏死后脱落连片死亡,通过这些方式组织薇甘菊的生长和蔓延[4]

3.4.3人工防治

人工清除方式主要是通过人工铲除或者使用一些割灌机具,通过割除营养体并集中烧毁进行防治,在实际执行中需要在成长期定期割除营养体,虽然这种防治方法需要较大的人力资源,但其作为一种有效地防治方法,能够有效遏制薇甘菊的生长,最终达到防治效果。

3.5薇甘菊防治宣传

广东省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由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组织薇甘菊防控研讨会、发放张贴画,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认识其特性及危害性,进一步了解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发现此类植物后及时上报,强化日常中积极参与薇甘菊防控,最终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结束语:

薇甘菊入侵对广东省的农业作物与林业作物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需要从了解其特性方面入手,对地区进行有效的检测,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相关手段,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与人工防治等。在此基础上需要强化宣传,使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益不断提升,最终达到综合防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吕桂华.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薇甘菊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浅谈[J]. 农业与技术,2020,40(20):93-95.

  2. 宋雪,蒋露,郭强,等. 应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6(4):139-150.

  3. 庞海生.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与生物防治分析[J]. 种子科技,2019,37(9):123-124,126.

  4. 李志杰,黄江华. 薇甘菊防治研究进展[J].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1(1):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