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管理在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多模式 镇痛管理在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的应用价值分析

侯小涛 于芳 焦天祺 张卓 通讯作者

武警河北省总队医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摘要】目的:分析多模式镇痛管理在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手外伤游离皮瓣手术的68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分析组,对照组选择常规的镇痛方式,分析组采取多模式镇痛管理,利用数字分级法(NRS)检测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结果:分析组患者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管理在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多模式镇痛管理;手外伤游离皮瓣手术;镇痛效果

据有关调查显示,手外伤发生率占到人体总创伤的33%,手部组织的血管神经和感觉神经分布复杂,损伤严重时可伴随软组织缺损、指骨骨折和血管神经外露等[1]。皮瓣修复术是手外伤创面的常用手术,由于手部神经末梢灵敏,术后多有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起居。多模式镇痛管理综合性较强,可联合多种镇痛药物、镇痛方法,以及非药理学干预进行全面性镇痛管理。本文选择进行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的患者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68例手外伤游离皮瓣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7.16±5.22)岁,研究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7.55±5.0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患者都是自愿参与本次实验,我院伦理委员会表示同意。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镇痛方式,观察组采取多模式镇痛管理,其具体实施如下:

(1)疼痛宣教:入院前对患者进行疼痛预警,全面告知其疼痛的概念、术后影响、镇痛方法和药物等,并详细说明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纠正患者和家属对术后疼痛的错误认知。

(2)伤口管理:术后患者手部伤口需要每日监测,观察其部位渗血、渗液等情况,勤于更换敷料,涂抹抗菌药物,预防伤口感染,给予对应的止痛药物,减轻创口疼痛。

(3)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家属的积极沟通交流,在言语上给予安抚疏导,让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建议其日常可以播放音乐、视频等,以此分散患者的疼痛意识。

(4)药物镇痛:依据患者的伤口情况和疼痛反应,进行阶梯式给予止痛药物,前期重度疼痛给予吗啡或芬太尼贴剂,中期中度疼痛使用曲马多,后期疼痛较轻可更换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和吲哚美辛等,其中须排除患者的过敏药物。

(5)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为患者连接静脉自控镇痛泵,使用100ug枸橼酸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2,2ml:100μg(以舒芬太尼计)]和100mL生理盐水混合溶液,滴注速度2mL/h。

1.3观察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前中后期的疼痛评估分数,即手术后1d、术后3d和术后7d三个阶段。采取NRS评分,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疼痛评分较低的一组镇痛效果更好。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和“627ca13db6988_html_516eb74bb9bf0608.gif ”表示计量资料,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1d,研究组和对照组NRS评分各为(5.43±0.52)和(6.18±0.34),其中t=7.039,P=0.001;术后3d两组评分各为(3.05±0.26)和(4.71±0.41),其中t=19.937,P=0.001;术后7d两组评分各为(0.21±0.15)和(3.02±0.11),其中t=88.086,P=0.001;研究组手术后三阶段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伴随着肌腱和骨质外露时,需进行皮瓣修复手术,在缺损部位覆盖以游离的皮瓣,及时缝合游离皮瓣部位的血管,保障游离皮瓣的恢复和成活[2]。手外伤游离皮瓣术后患者伴随严重疼痛,疼痛持续时间通常在3-4d,少数患者会持续6-7d,常规的镇痛方式单纯依靠止痛药物,已无法满足目前的临床镇痛需求,而多模式镇痛是一种全面综合性的镇痛方法。

多模式镇痛法基于多种镇静药物和镇痛方法的联合,同时结合非药理学干预措施,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在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的同时,减轻了药物使用的副作用[3]。本文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患者不同阶段的术后NRS评分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镇痛不局限于单一镇痛方法,其特点在于多种镇痛方法的融合使用,本文研究使用了疼痛宣教、伤口管理、心理疏导、镇痛药物和静脉自控镇痛泵等多模式镇痛方法。以药物镇痛为主,适当控制耐药性现象的发生,加以非药理学干预镇痛措施,既能从生理上缓解患者疼痛,又能在精神上缓解疼痛感觉,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由此可见,多模式镇痛管理可有效应用于手外伤游离皮瓣术中,其缓镇痛方式更为个性化和多样化,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 韩梅,卢晨晨,罗苗.多模式疼痛管理在600例外科手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04):513-516.

  2. 曾一,张嫚,李君.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多模式镇痛管理及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6):131-132.

  3. 孙会.疼痛管理在手外伤患者围手术期镇痛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12):184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