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2
/ 2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髂筋膜间隙阻滞的效果观察

胡师施 陈啟炜,通讯作者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 401420

摘 要:目的:探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20.5~2021.12期间进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为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腰麻)、联合组(骶丛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各46例,观察两组阻滞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成功时间长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采用骶丛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安全性较高,且可以延长阻滞时间。

关键词:髂筋膜间隙阻滞用骶丛神经阻滞全髋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置换术以往麻醉时一般借助椎管内麻醉法,虽然其具有麻醉起效快等优点,但术中易出现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的情况,并且老年群体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有着极高的敏感性,阻滞面广,常常难以对麻醉平面控制,极易引起生理状态紊乱的情况[1]。所以,应探寻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好的麻醉手段。鉴于此,本次纳入92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探究最佳麻醉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20.5~2021.12期间进行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2例为例,采用随机数字方式分成常规组(46例)、联合组(46例),常规组:年龄:67~79(73.00±2.00)岁,性别:男/女:26/20。联合组:年龄:66~78(72.00±2.00)岁,性别:男/女:27/19,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组:保持侧卧位,术者连续对患侧肢体牵拉,屈伸健侧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屈曲,用双手抱住,将L3-4或者L1-2的间隙,当作穿刺部位,刺入腰麻针之后回抽,对脑脊液观察之后,将2毫升到2.5 毫升的布比卡因混合液注入到蛛网膜下隙往头端,确保麻醉的平面被控制于约T10

联合组:保持仰卧位,在患肢的骼前上棘、耻骨结节间中外1/3处,朝向足端旁1厘米到2厘米处向头端进行穿刺,消毒,借助超声将骼筋膜处确定后,使用外周神经刺激针(22G),通过平面内技术作为引导,穿刺骼筋膜穿刺,回抽时无血液后,可以予以50毫升的0.4%罗哌卡因,对局麻药物扩散状况观察,若扩散到股神经,代表成功。5分钟之后,取侧卧位,确保患肢在上方,屈伸髋关节以及膝关节,消毒后,把超声探头放到股骨大转子以及骼后上棘连线中点中内的二分之一处,通过超声图像能够看到全部的骼骨,使用探头向内下进行平扫,能够看到骼骨、骶骨分离,骶丛神经在两者之间高回声影,使用针尖对皮肤针刺,抵达骶丛,回抽无回血时,可注入20毫升的0.4%罗哌卡因。

两组麻醉后,均取侧卧位开展手术。麻醉后半小时,采用VAS评分(疼痛评分)评分,若是高于3分,说明麻醉无效,可以更改麻醉方法,作为排除的病例。全部患者在神经阻滞和腰麻成功之后,手术期间均用面罩密闭给氧,予以1到1.5 mg/kg的丙泊酚,然后连续吸入七氟醚持续,呼气末七氟醚的浓度保持在0.8到1.2MAC间,手术期间确保患者自主呼吸,必要时可以给予患者3到5克的舒芬太尼,手术期间补液借助4-2- 1的原则,补液时采用胶体-晶体1∶2法。

1.3观察指标

阻滞时间:统计运动与感觉阻滞成功时间。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尿潴留、呕吐、头痛。发生率=发生数/总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1.0,阻滞时间等定量资料采取(627ca63b11b61_html_12170d2e54298f45.gif ±s)表示,t检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定性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2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阻滞时间比较

联合组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成功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见表1。

1阻滞时间[ 627ca63b11b61_html_1b01f79a2c766e27.gif±s,分钟]

组别

例数

运动阻滞成功时间

感觉阻滞成功时间

常规组

46

12.73±1.21

7.13±1.01

联合组

46

23.51±1.33

12.23±2.01

t


40.663

15.377

P


<0.001

<0.001

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呕吐1例)低于单一组15.22%(尿潴留3例、呕吐2例、头痛2例),差异显著(

2=4.929,p=0.026<0.05)。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对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对于该项手术以往采用椎管内麻醉法,但是按照多项研究结果显示[2-3],由于老年人蛛网膜下腔阻滞有着极高的敏感性,采用椎管内麻醉法,常常会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大的情况,并且因为老年群体的韧带骨性钙化,会使得麻醉的失败率增加。伴随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群体数量不断增多,选择合理的麻醉手段成为了临床探讨的重点内容。

髂筋膜间隙结合骶丛神经联合阻滞为新型的一种麻醉法,其在为患者麻醉期间,可以极好的对髋部、膝部与小腿的中段近侧前面组织进行麻醉处理,容量大,可以快速的扩散到头端,促使同侧腰丛神经分支可以被阻滞[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和常规组比较,联合组运动以及感觉阻滞成功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明显(P<0.0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以上两种麻醉方式可以避免发生不良反应,操作期间可在直视下将神经精确定位,可以将麻醉质量与阻滞成功率提升。因为,该种麻醉方法仅仅阻滞外周神经,发生尿储留风险降低,且能够防止蛛网膜下腔麻醉穿刺引起头痛,因此,有着极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针对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应用骶丛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可以延长阻滞时间,且有着极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何志龙,黄俊明,周振苇,等.超声引导下经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间隙联合梨状肌上孔骶丛神经及臀上皮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21,19(28):1-5.

[2]肖瑛,鲁应军.超声引导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07):1054-1055.

[3]徐姝珺,张振,左琴蓉,等.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间隙联合骶丛神经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骨科,2021,12(04):339-343.

[4]王庆祥,吕纬苓,蔡东妙,等.超声引导下臀上皮神经阻滞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0,35(12):1275-1277.